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研究黄公望画法的经验总结与画法解析。内容包括概述,画具介绍,绘画技法与作品欣赏,绘画技法解析中分为山石、树木、泉瀑、点景人物四大类,同时归纳、分步骤解析了黄公望常用皴法,使内容更浅显、易掌握。
《设色山水有问必答》系中国画技法有问必答丛书之一。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方法千变万化,流派纷呈。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本册介绍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画等设色山水技法中碰到的50个疑难问题。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浅绛画法和青绿画法,如画树木、墨法、笔势、山石法、染皴法、云水、用墨等。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本着 取法乎上 的精神,阐述传统基本技法,结合传统名画作品解疑排难,除了分步骤介绍了设色山水的画法步骤及画理外,另附有独立成幅的示范图。简明实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参用。
《中国山水画教程》分为上、下两册,是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山水画教材,上册概括了树木、山石、点景、构图等共5工章。下册概括了泉瀑、云水、染色、临摹、写生等共45章。本书从传统到现代,由浅入,深,对山水画各种技法做了详尽论述,并有345幅插图和范画作品,基本涵盖了从基础到提高,再到研修的全部课程,既是教科书,又是技法书,还是一部画谱参考书。为了便于临摹和学习,书中不仅配有范画,还对每种技法步骤进行分解,图文并茂,使学画者看得懂,学得会,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绘画技巧。 这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三年,书中内容是在自己40多年绘画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的。其中有些技法是当初老师密传。书中作品和范画是在教学画稿基础上筛选,并根据教材内容又多次深入实践,写生创作的。本书还参考了一些名家画集和
齐白石的山水画的特点:它们极少象征寓意,而强调平朴的格调和生活气息;不特讲究笔墨自身的意趣,而讲究表现生命感觉的活跃;不很讲究描绘的具体、层次的丰富,而强调简括疏朗和大写意性格;不大讲求语言的含蓄内在,而强调率直与雄健。从传承的角度看,他的山水远离讲究闲静、松秀、优雅、淡远,讲究笔墨意韵的董其昌、“四王”,而相对接近于强调生命感受、相对精疏雄建的石涛和金冬心,但在面貌上又与他们大不同。 齐白石能画相当写实的人物肖像,但晚年的大写意人物大都略于形似。后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笔线稍多,五官体态的刻画较细,着色也较工,如《郑家婢》(1930年)和《钟馗搔背图》(1936年);另一类纯为减笔大写意,形象简括而不草率,如《大涤子作画图》等。 齐白石的画不求深入刻画对象的表性与心理 ,意到而已。这是特
《富春山居图》是元 四大家 之首黄公望(1269-1354)晚年之作,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风景区 富春江沿岸的秀山丽水。其构图布局疏密有致,远近层次变化多端,山体气脉相贯,平坡茂林笔笔相生。笔墨松秀苍逸,精巧简约,用墨淡雅,浓淡干湿并用。干笔画骨、湿笔点染骨。皴法以披麻皴为主,把山体的沟壑阴阳结构,寥寥几笔便达其意,使作品繁而不乱,简而不空, 筋、肉、骨、气 四势皆备,其神韵让后人惊叹。该作被历代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宝,皆给予高度评价。 本书是《富春山居图》的临摹范本。
《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系西方著名艺术史家迈珂·苏立文(MichaelSullivan)根据其1974年在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上的讲稿修改、扩充而成,是一部以简介明了、通俗易懂的内容和视角,激发读者对中国山水绘画的美产生共鸣,从而启发读者去思考中国山水画家的意图、理想和情感的普及性学术专著。
黄润华的作品中有些与李可染作品共同的题材,并在对景写生的作画方法上深受李可染的影响,画风近似,但他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自己的观察角度。经过组织、加工、夸张、取舍,表现了自己的“浪漫情怀”。作为一位北方画家,他钟情于万里长城、巍巍太行、奔流不息的黄河水,画了红叶遍山的金秋长城,又画大学漫天的冬季长城。他擅长于画水口,他笔下的黄河壶口、镜泊湖、九寨沟的瀑布奇观,激发了人们壮美的情怀。
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传统名画的技法图解,国画大师无暇及此,无一定基本功者又不能为。刘松岩先生常年从事国画教学,能体察学生困难,所著系列对学画者来说极有价值。 《刘松岩教山水》系列从五代荆浩、董源到宋、元、明、清各家,直到现代几位山水画巨匠,精选其六十幅作品为例,按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详解,适合于有一些基础的国画学习者使用。 本册为《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由刘松岩、刘志奇编绘。《刘松岩教山水(工笔重彩历代传世名作步骤解析)》大部分范画都对原作有小的改动,一是取其长而舍其短,二是去掉过于繁琐的部分,便于读者学习。
暂无
暂无
“小品”一词原出自佛教经典,后被沿用于文学艺术作品。文学中把篇幅较短、结构随意的散文、杂文等类作品亦称为小品,与宋词中短调、小令相仿;绘画中把尺幅较小的作品称为小品,如:扇面、册页、灯、窗纱、小幅屏风以及手卷、折扇等。 小品画在宋代之前就已产生,如六朝梁代画家萧贲喜在团扇上作画,姚在《续画品》中说“尝画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中乃辨千里之峻”。北宋的赵令穰也擅作山水小品,描写坡、塘、江、渚,表现京洛间的景色。尽管南宋之前就有山水小品画,而小品画达到鼎盛期是在南宋。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社会也开始发展。无论是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使得大批手工艺人纷纷进入城市。由于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促使与之相关联的作为装饰用品的小品画也繁荣起来。小品㈣也包
这套树石专集是顾坤伯先生任教时的课徒手稿,是极为难得的墨宝,其中部分伤口是顾坤伯先生主要参酌《芥子园画传》而成。《芥子园画传》是一部流传已久、流传很广而且行之有效的绘画技巧入门书。而顾先生择其大要,以自己的心得体会,提示其练习要领,克服了当时因木版雕刻而形成的单调板滞之病,使课徒稿重新焕发出鲜活生动的笔墨神采。部分手稿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要求所作的示范,厚积薄发,言简意赅,这显然有助于初学者对中国绘画丰富微妙因素的体认,并能加强他们对这些因素的敏感力。顾先生以自身深厚修养把那些基础的程式、技巧提升到了艺术的境地,笔墨简约而气韵醇厚,为初学者提示了艺术的深度并不局限在那些鸿篇巨制中的道理。当今许多出色的山水画家皆得力于顾坤伯先生的言传笔授。他的作品,现在仍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小青绿·浅绛·水墨:山水扇面技法》内容为:扇面画是传达审美信息和记述画家心路历程的特殊方式,在传统绘画艺术中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广泛持久的影响,其形式特征更具民族色彩和文化精神,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扇,据古书记载,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即已出现,《说文解字》称其“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扇子的历史不但久远,而且在其肇创之初便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晋·陆机《羽扇赋》云:“昔者武王玄览,造扇于前,而五明、安众,世繁于后,各有托于方圆……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后世因称方形扇为“安众”,圆形扇为“五明”。 传统书画扇主要分两种,一种为团扇,又称“合欢扇”,因扇面多用绢素,称“纨扇”、“团纱”;古代宫内多用之,又称“宫扇”。另一种为折扇,又称“聚头扇”,用竹、木或象牙做
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常见的国画题材。《水墨画写意要诀:山水云树》分为8章,从基本的绘画技法开始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及点景的画法。书中步骤清晰,讲解详略得当,为初学者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使读者通过学习本书,加深对国画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作画水平得到提高。 《水墨画写意要诀:山水云树》适合国画初学者及对山水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册拟收录著名山水画家周裕国先生历年来写生创作的山水画小品精品力作约70余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斗方、条屏等小幅式构图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画面峰峦叠出、沟壑纵横、行云流水涌动其间,给观者可居可游,可亲可爱,颇有小幅见鸿篇之美。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亨嘉之子。出家为僧后,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清湘陈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等。 石涛所画山水,笔意恣纵,淋漓洒脱,奇险中兼秀润。其创作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他画山水如此,画人、画花亦如此。他画的花卉别有生趣,村野庭园以及案头所见,往往随手勾勒,既写意又写实,于爽利中蕴含蓄。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 不仅称得上是一位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极为广泛的多产作者,不仅名重当时,而且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
本书通过6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山水云树”这一常见题材的相关绘制技法。第1章介绍了国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工具和使用、运笔技法、用墨技法、用色技法等。第2章介绍了常见的山石的画法,包括山石的结构、山石的组合方式、画山石的基本流程、石头的皴法、常见山体的画法。后4章详细展示了完整写意山水画的绘制过程。绘画步骤分解细致,技法教授注重基础,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绘画范例,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写意山水云树的绘制技法。
郭公达,1931年生于安徽省萧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郭公达以山水画见长,风格浑厚洒脱、沉雄苍劲。所作小品,疏密有致、简约有神。曾先后在合肥、南京、上海、厦门、深圳、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多幅作品被选送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展出,并被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此图卷纸本,纵六六厘米,横入八一六厘米。浅绛山水、林峦森秀,清幽朴茂,笔墨苍厚清润。画家于二OO一年夏日,由新安江顺流而行,历时月余,得此稿。图中表现新安江两岸的山光水色的旖旎景观,笔力雄健老辣,墨色清润浑厚,开合聚散得当,点线墨色的有机结合,在虚实疏淡的变化中表现出水册气象的神韵理气。 本书收录了他的山水长卷《河山千里图卷》,图中表现新安江两岸的山光水色的旖景观
朱松发,一九四二年出生于黄山紫云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供职于安徽省收画院。工画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墨梅见长。画风深受新安画派之影响,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阳刚大气立于当今画坛,为世人所瞩目。 此图卷纸本,纵三八厘米,横四一八厘米。浅绛山水,笔法苍辣、润滋,作于二○○三年。图中表现的是令画家动情的皖南山水,融意于象,铸情于景。勾勒点染的横砍竖劈,大气磅礡,大于大湿的率意泼洒,湿韵润秀、浑厚华兹,线的拙实与墨的幻化,使山石与树木整一浑茫,在雄强静穆、苍劲厚朴中透着一股冷气,却又冷而不荒,静而不板,有生涌动,天簌暗响。画风简率而笔法拙老,蕴含着岁月、人生的诸多感喟,乃朱松发大写意水墨画的魅力与美感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