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所以行楷一方面能满足用户提速的需求,另一方面,行楷字体本身灵动活泼的特点也深入硬笔书法爱好者的人心。所以我们特邀了当代书法名家吴玉生用他为擅长的书体-行楷书写了范字,内容上循序渐进,还悉心录制了配套教学视频,来帮助练字者练习行楷。★本书采用了非蒙纸的练字形式,让范字更直观、清晰,还能有效保护视力。除此之外,我们还附赠了练字计划本,满足用户练字量大的需求。 ★本书采用了书法大家吴玉生老师的行楷字体作为教学范本,以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丰富详细的写字指导帮助练字者学好行楷。 ★内容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书法实践和书写心得,从如何学书开始,依次讲解行楷控笔训练、行楷笔画特点、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内容,循序渐进,并配以详实的技法解析、视频讲解,帮助练字初
《唐诗三百首精选:楷书》在编写过程中,对每首唐诗都加以赏析,以帮助读者理解、学习,使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既能提高书法水平,又能增强学习、欣赏、运用诗歌的能力。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成就裴然,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瑰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编入了七十余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一十余首诗。选篇全面而精当,既注重代表性又兼重艺术性,堪称全唐诗缩印本,二百年来流传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颜真卿(七〇九 七八五),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玄宗开元间举进士。曾任平原太守,世称 颜平原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平叛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又称 颜鲁公 。其书师承褚遂良、张旭,正书开张雄伟,行书遒劲舒和。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人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自成一家,称为 颜体 。是继王羲之后对后世影响z大的书法家。 《自书告身帖》,纸本墨迹,传为颜真卿所书。正文凡三十三行,计二百五十五字。原迹纵二十九点九厘米,横二百二十厘米,现藏日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通篇自然天成,稳中求险。詹景凤称此书: 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
一、经典畅销。教程选择的两种楷书、一种行书、一种隶书,都是历来公认的优秀碑帖,知名度高,风格有代表性,学习书法大多从这些碑帖入手,因此教程销量有一定保证。 二、视频示范。书中每类笔画与例字,不仅有文字解说,而且均有老师的书写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三、创作指导。书中讲解了书法作品的构成与形式,设置集字练习,并有老师视频示范。配有多种形式的作品图,可供欣赏和临摹。
赵孟頫是一位道教徒,曾受洞诀于茅山刘真人,一生书写道教经书无数。据文献记载,赵孟頫多次以小楷书《道德经》,现在能见到的,有墨迹本,也有刻本。本书所刊为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墨迹本,乌丝界栏,纵二十四点五厘米,横六百一十八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从款署可知赵孟頫在三月廿四、廿五两日,写完了五千馀言的《道德经》全文。整幅作品点画精到,灵秀飘逸,姿态绰约,流美潇洒,洋洋数千言无一懈笔。难怪鲜于枢称道赵孟頫: 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为当代D一,而小楷又为子昂诸书D一。
本套图书从碑帖原字中精选常用字进行放大,展示细节,使读者可以充分揣摩和领会碑帖中的笔意和使转。书中首先对基本笔法加以图解,随后将例字按结构规律分类排列,可供读者按字的结构类型进行查询。同时书后还附有精心选编的常用例字和集字作品,为读者由单字临习到作品创作提供范本。科学的编排加上专业的细节处理,合力打造一套适合学书者的专业好字帖。
本套书计划出版5个品种,批五本,分别是《欧体楷书入门教程》《颜体楷书入门教程》《赵体行书入门教程》《汉代隶书入门教程》《草书入门教程》。本套图书属成人书法爱好者及中小学生书法入门教程,为使广大书法爱好者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书法而编写。全括:书法基础知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布局、创作欣赏。以范字为主,在范字中配画了毛笔运笔走势的轨迹,运用笔势图解的方法,使书法教学更为直观明了。范字中加以简单的图示,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便与教学与自学。为了能让初级书法爱好者更好地配合学好书法,作者加入了书写过程中的示范和精细讲解的,作为辅导学工具,让读者得到老师手把手的教学,起到倍的学习效果。
一、经典畅销。教程选择的两种楷书、一种行书、一种隶书,都是历来公认的优秀碑帖,知名度高,风格有代表性,学习书法大多从这些碑帖入手,因此教程销量有一定保证。 二、视频示范。书中每类笔画与例字,不仅有文字解说,而且均有老师的书写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三、创作指导。书中讲解了书法作品的构成与形式,设置集字练习,并有老师视频示范。配有多种形式的作品图,可供欣赏和临摹。
王羲之(303 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居会稽山阴(今属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世又有『王右军』之称。关于其书法取法,他曾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中自述:『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 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继往开来,博采众长,『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人谓其书法『尽善尽美』,后世尊之为『书圣』。 王献之(344 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中书令,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随父攻书,精研楷、隶、行、草,尤善小楷与行草。他继承『家法』,又不为其父所囿,
《曹全碑》,此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靈帝中平二年(一八五》十月立,碑高二百七十二釐米,寬九十五釐米。碑陽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陰題名五列。内容為王敞記述曹全生平。此碑明萬曆初年在陝西省郃縣莘里村出土,出土時字畫完好,一字不缺,碑移至城内時,不慎下角碰損, 因 字右下半遂缺損。明末時大風折樹壓碑,自首行 商 至十九行 吏 断裂一道。為漢碑中少有之完好者。出土後曾移存郃陽縣孔廟東門内,一九五六年人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室。是漢碑代表作品之一,為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一路的典型。 《曹全碑》存世*早拓本為 因 字不損本,然所見 因 字不損本多椎拓不够精良,想必是剛出土未清洗之故。今選用之本為王懿榮舊藏明拓未斷本,李文田、張祖翼题首,為民國時古物同欣社及有正書局影印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