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源于十年前一个叫做“香港制造”的电影论坛。在互联网刚刚发展的那几年,一群当时二十岁出头的网友聚集在这个论坛,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香港电影,聚集在一起,以最纯粹的热情讨论、分享关于香港电影的一切。“香港制造”成为民间港片迷的阵地,他们是在录像厅长大的一代,也是亲历了香港电影黄金岁月的一代。2003年,香港电影随笔集《香港制造》出版。十年后,当年论坛的一名潜水员(当时念高中)混迹在出版界,某天灵机一动,联系到当年那些网友,看这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还爱香港电影吗?他们还在,因为“香港制造”而生的缘分维系着他们的友谊,而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十年后的都正在从事着和电影相关的职业,其中几位更是已成为电影界的中坚力量。于是,事隔十年,当年的《香港制造》以一种全新的
从浩瀚的世界影史上选出100部电影,贴上“另类”的标签,显然是一种不能选择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对于本书而言却是必须的,于是便有了十个主题“分解”了这100部电影,结果则是共同指向了人类的情爱、欲望、心理、梦境、畸恋、暴力、杀戮等人性所承载的一切。每一部电影都抵达了人性深处光明与黑暗渊源。另类电影背后的导演大都是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依照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和人性拍出了他们想拍的电影,他们就像是与撒旦密谋好了一样,从不像“上帝”一样坐在观众席上,而是躲在银幕后,用生动的光影创造出的世界。与其说是100部另类电影,不如说是100种另类的人生、另类的人性、另类的世界。
媒介即是信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技术是一种新的尺度,肯定了媒介技术对于传播内容的影响。“技术硬件决定了叙事的方式和方法”,媒介特质(mediality)决定媒体艺术的特定的传播方式。 电视剧是一种以摄像机为中心的屏幕叙事艺术,电视技术、电视的媒介特征,使电视剧获得了不同于文学、戏剧和电影等其他叙事艺术的质的规定性。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而言,传统叙事艺术的创作接受机制是建立在作者——文本——读者的交流之上,与此不同,电视剧由于摄像机的介入,形成了视觉艺术独特的交流机制。因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射到电视剧的媒介的时候,就有可能寻找到电视剧传播与观众接受之间的连接点,进而寻找到传播与接受的特点与规律。 《镜界:电视剧的视觉传播》从五个层面来探讨电视剧视觉传播的特点与规律: 一、电视剧视觉传播的基本框架、心理
100部电影处女作 100个追逐电影梦想的故事 100个华语电影导演的诞生 本期《青年电影手册》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编剧奖;2013年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 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锐的。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 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