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 巴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 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 狂想曲 。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 小写的戏剧 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 大写的戏剧 辩护。他所倡导的 大写的戏剧 ,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近二百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
张庚、郭汉城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提供借鉴、思路。全书共分为四编十三章,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北杂剧与南戏”、“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清代地方戏”较为清晰的勾勒了戏曲艺术发展脉络,既有对民间戏曲的重视与张扬,也不忽视文人戏曲和宫廷戏曲的价值与意义;既有对剧本文学的考辨论述,也深入涉及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琼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包括四部分:溯源篇、本体篇、现状篇和展望篇。 《琼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共收入琼剧论文26篇。 “溯源篇”包括5篇论文,以探究琼剧的历史源流、琼剧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为主旨,兼顾琼剧历史名篇、名人。其中有一些新发现的资料,或对某些既定说法进行考证。 “本体篇”以琼剧艺术本体为研究对象,收入7篇论文,涉及琼剧审美研究、编剧艺术、舞台美术、音乐体制、表演行当及琼剧人才培养等问题,几乎涵盖琼剧艺术本体的各个方面。 “现状篇”收入7篇论文,以探讨琼剧业界现状、分析琼剧市场潜力为主题,有来自业内人士的对策分析,也有来自高校研究者的建言。 “展望篇”共收7篇论文,在兼顾现状的前提下,以展望前景为主旨,着重分析琼剧与海南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兼及“国际旅游岛”建
书稿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 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日本的“能”,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萧伯纳、契诃夫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重点(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地平面展开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 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级读物。 该书自2005年面世以来,作为高校参考教材,一直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多次加印,经久不衰。此为该书第三版,从原先的“艺术教室”丛书中取出
本书囊括话剧舞台艺术元素,集剧本、创作过程、思想内涵、导演追求、专家评议、以及灯光、舞美、音乐、服装、化妆、演员 经验体会于一体,不惟可读可藏,更可用于专业人员操作,具有实用、指导特质。该剧演出时,如是表述梗概 一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深情颂歌一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旗帜上的绚目异彩。1939年6月,全面抗战已进行了两年,大半个中国已沦陷,山西境内的日寇一次次扑向中条山,企图由此越过黄河、长驱直入西北西南,占领全部中国国土。由陕西地方军为主组成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驻守黄河北岸,誓死保卫中条山、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半壁江山。在艰苦的一场战役中,一群十六七岁、刚刚入伍的陕西 冷娃 ,在完成牵制敌人任务、弹尽粮绝之后, 宁跳黄河死,不作亡国奴 ,义无反顾地走向母亲河一一黄河。他们吹着唢
这本书的内容关乎戏剧的交叉、跨界和溢出,试图理解当代西方戏剧实践的一些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努力挖掘并(重新)阐述一些似乎经常被隐藏起来或奇怪地遗忘掉的戏剧史研究模式。因此我们坚持讨论“多元形体戏剧”和“多种戏剧中的形体”,而不只是某种单一形式或实践。我们把本书中的关键词——“形体戏剧”、“整体戏剧”等等——看做理解特定实践和观念的框架或透镜。作为视角,这些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与一些领域对话而不至于把不同的领域割裂开来。因此,我们用了少量关键性的技术词语或正式称谓(如“表演文本”或“制作文本”),作为戏剧讨论和戏剧话语现代语汇的构成部分。从这些考虑和视角中,可以提炼出我们很根本的前提:作为一个术语、一种观念或一个概念,“形体戏剧”概括了19世纪和20世纪一些运动的目标:与持续处在霸权地
李跃忠编的《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开场吉祥戏剧本选校》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开场之吉祥喜庆剧本的整理、研究,能为中国戏曲、民俗学、民间文学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南北词简谱》取前代各谱之所长,去各谱之所短,从创作角度偏重研究曲牌格律。选取的曲词有代表陆,每支曲词后面都附有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不仅剖析了每一曲牌的作法、增句、板式、唱法、联套中的位置,手稿的石印本共五个分册,北词简谱二册,包括卷一至卷四;南词简谱三册,包括卷五至卷十。此次合订为一册。为方便读者翻阅,北诃简谱和南词简谱的书名页各保留一页,把吴梅卷首语移至北词简谱的书名页之前,并为南北词简谱十个分卷的目录和正文页码加了目录,通排了页码。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南北词简谱》取前代各谱之所长,去各谱之所短,从创作角度偏重研究曲牌格律。选取的曲词有代表陆,每支曲词后面都附有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不仅剖析了每一曲牌的作法、增句、板式、唱法、联套中的位置,手稿的石印本共五个分册,北词简谱二册,包括卷一至卷四;南词简谱三册,包括卷五至卷十。此次合订为一册。为方便读者翻阅,北诃简谱和南词简谱的书名页各保留一页,把吴梅卷首语移至北词简谱的书名页之前,并为南北词简谱十个分卷的目录和正文页码加了目录,通排了页码。
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 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郑家治、尹文钱编写的《李调元戏曲理论研究》从戏曲本质论、创作论、审美论、发展观、川剧声腔考证、戏剧体制杂考等方面系统研究元明清三代西部戏曲第一人李调元的戏曲理论,肯定其历史地位,还考察研究其戏曲实践。《李调元戏曲理论研究》体例新颖,资料翔实,论考有据,颇多创见。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主要选编了建国以来经过舞台实践,观众比较认可的评剧优秀唱段,其中包括少量近二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唱腔以评剧现有的青衣、花旦(闰门旦)、老旦、彩旦、老生、小生、花脸、小花脸这八种行当分类编排。
柏拉图代表着哲学,他是诗人的死敌。但是,柏拉图究竟还有着诗人的面相?本书选择了十三篇西方学界关于这个主题的优秀的论文,阐释了作为诗人的柏拉图的戏剧创作、与希腊诗歌传统的关系和由他挑起的诗与哲学之争
本书收录了341个角色脸谱条目,每一个角色又有不同图谱,所收图谱总数达到一千七百余幅。全书以图为主,解说自当简要,分为概说、谱式说明、图注和简评四类。
本书是山西运城学院宋洁的一部学术研究结项书稿。千百年来,关公经过历代小说家、戏剧家、民间艺人的不断美化、神化、圣化,早已由一位历史人物,晋升为中华民族的一尊道德偶像,不过,百姓心目中的关公,却并非历目前真正的关羽其人,而是经由民间传说、话本、戏曲、小说与民俗、宗教、政治等诸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的一个形象,本书就将围绕着关公形象的演变从小说、戏曲和人们的信仰入手进行研究解读。
这不是一部仅仅用来宣传黄梅戏代表人物韩再芬的书籍,而是一部将韩再芬当作戏曲表演艺术的个案进行深入剖析的富有学术性的评论集。阅读了这部作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黄梅戏和其代表人物韩再芬,还会对戏曲艺术的美学特质有更准确的把握。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与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 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 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牛津戏剧全史》系统梳理了4000多年的戏剧史脉络,囊括了古今中外6个大洲的戏剧类型,全方位还原了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是一部系统、全面、完整、经典的戏剧百科全书。 系统梳理4000 年戏剧史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完整梳理了从公元前2600年的原始戏剧庆典,到20世纪充满现代科技元素的戏剧的历史。 囊括了古今中外6 个大洲的戏剧类型: 这里有充满古典气息的古希腊悲喜剧,有饱含人文精神的欧洲文艺复兴戏剧,有东亚特色的中国京剧、日本歌舞伎,有野性十足的非洲部落戏剧,有折射时代背景的俄罗斯戏剧 全景还原台上台下的戏剧世界: 不仅从剧本、布景、演员上展现了戏剧本身内容,还从观众互动、剧院运营、历史背景等方面呈现了戏剧世界的全貌。
中国戏剧首推京剧,外国朋友叫京戏。京戏在国外有一大批戏迷,全世界都知道京戏是中国国粹。中国戏剧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有二百七十多个剧种,泱泱剧目数不胜数。喜欢戏曲的听众、观众起码过亿。随意以四面八方定向,我们就可以拿出几个有代表的剧种。 东有越剧,南有粤剧,西有藏戏,北有京剧,东北有吉剧,东南有采茶戏,西南有川剧,西北有秦腔……海外华人归乡拜祖,听一听乡音,看一看大戏,他们的身心得到一次冼礼,他们的心愿将得到一次回应。龙的子孙,根在中国。 走南闯北,看一看大戏便可立刻了解当地文化风俗。地方戏是我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捷径。
该书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影戏》和台湾淑馨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影戏与民俗》的修订版,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中国影戏(影子戏的简称,包括手影、纸影、皮影)的起源、发展及流播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对其蕴含的民俗文化予以了生动的阐释。据台湾大学教授,知名戏曲、民俗艺术学者曾永义评价:该书是“五四”以来迄今*有水平的一本影戏专著。该书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文笔生动,具有较高学术性和一定故事性、可读性,且附有大量作者收藏的精美皮影图片,极具赏读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