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掌握上口字、尖团字的专业知识,对于京剧演唱、创腔作曲、京胡伴奏、文学研究,乃至音乐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京剧上口字尖团字实用手册》从上口字、尖团字入手,系统概述京剧字音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书精选76段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唱词(按十三辙名称顺序排列)标注 上口字、尖团字 ,使读者便于在作品中掌握具体用法。 同时,本书配套20个经典视频。 本书作为一本上口字、尖团字词典类工具书,对于京剧唱念的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系作者整理的梅(兰芳)派京剧失传剧目之一梅派经典《太真外传》的剧本。该剧目故事见白居易《长恨歌》,形成于1925 926年,根据《长生殿》传奇改编为京剧,原为四本,共十余折,分四天演完,蔚为大观。该剧目无论唱腔设计、音乐、舞蹈、服装、舞台美术,均为梅(兰芳)派京剧之集大成者。因篇幅过于宏伟,梅大师本人中年后便不再演出。五十年代梅派传人言慧珠女士曾演出此剧,四本分别在四座城市演出。近代,梅大师哲嗣梅葆玖先生负排了部分场次,梅门弟子魏海敏、李胜素也截取其中重要场次,将全剧浓缩为一台演出。但全部京剧《太真外传》,尤其其中 力士选妃 西阁妒蘋 深宫忧国 等场次业已失传。作者参照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言慧珠、魏海敏、李胜素等梅派传人演出本,整合整理出这本全部《太真外传》剧本,旨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修竹庐剧话》早散见于民国年间《戏杂志》 《罗宾汉》《三四剧艺日日刊》《半月剧刊》诸报刊 ,是作者朱瘦竹先生对上海京剧舞台上的眼见耳闻。 朱瘦竹编著的《修竹庐剧话(精)》以“伶的谈荟”“ 戏的谈荟”“伶戏综谈”“盔头、行头丛谈”为类, 生动再现了诸多京剧艺术家的奇闻轶事,舞美服饰以 及对当时名伶、名剧的品评。文章较为详细地反映并 保留了南派京剧的一些特色与资料,不仅为我们展现 了民国时期人们赏京剧、品唱腔的世俗文化风情,更 为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价值。
富连成是清末和民国著名的戏班,培养了大量戏剧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30年代,富连成的东家外馆沈家延请唐伯? 先生为之作《富连成三十年史》。经白化文先生补订,此书包括富连成本纪、富连成规制、富连成师生小传以及几篇考辨、回忆性质的附录等,完整地反映了清末至民国剧坛的兴衰。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乐队中起主导作用。京剧打击乐之首是鼓板,鼓板的演奏者是京剧乐队的指挥。在京剧这种综合艺术的形式中,无论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锣鼓的开导、配合和烘托。演出中打击乐以节奏音响的变化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用以配合表演、歌唱的节奏韵律,渲染剧情,制造舞台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整个舞台节奏和风格统一。 京剧打击乐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演奏方法。其锣鼓组合种类繁多、样式复杂、内容丰富,但我们仔细剖析之后便不难看出,这么多的锣鼓点子却是由几种简单的节奏型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成的。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和学习京剧打击乐,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教材的基本内容以京剧打击乐基本功训练为主,按教学规律以及训练程度进行编排,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例如如何拿
本书以由舒乙先生担任文学顾问、剧作家钟文农改编的京剧剧本为基础进行了阐释和翻译。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命运三部曲,即他的三起三落,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再到自甘堕落的悲剧故事。不仅使老舍笔下倾泻的原著思想得以体现,又得到了另一番戏剧化的张扬。本书说明文字流畅,译文精到,史料丰富,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学术性、故事性、普及性、可读性,让人感受独到见解, 获得丰富启迪,适合对中国近现代京剧感兴趣的外国学生、研究人员和英语学习者阅读。
旧日梨园教学,对外讲“艺不轻传”,对内用“口传心授”,有意无意地造成课本不立,教材缺失。 坊间虽有戏本乃至“秘本”售卖,因其疏漏多多而遭内行贬斥。20世纪50年代初,戏曲艺术纳入正规学校教育,遂有教材课本一说,其大抵是“供内部使用”的某一剧目“总讲”,仅为剧本全词而已。后经逐步完备,确定由剧本、注释、锣经与曲谱(主要唱段)、前言、后记五个部分构成的剧目教材体例,历六十余年少有变化而沿袭至今。 现今,李丽萍和焦敬阁编著的《钓金龟》,与以往相比较,在内容上做了极大的扩充。首先,突出表现在增加了“身段动作与舞台调度”、“技术要领与规格要求”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本有关京剧艺术的通俗读本。本书以图示解读的方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明了地向读者一一展示京剧的简史、特征、行当、流派、表演、音乐、剧目,以及属于角色扮相的化妆、脸谱、服装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整体。书中270张原创手绘图专业、细致,在同类普及读物中独具特色,具有可读性和观赏性。适合外读者以阅读本书为契机,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文化。
《京剧名宿访谈续编》由封杰所著,此书收录了封杰同志四年来对京剧界硕果仅存的髦宿访谈文章,李砚秀、景荣庆、汪正华、黄云鹏、李金声、云燕铭、李金鸿、郭玉坤等人恰恰是完成了对梨园往事的诉说后驾鹤西去,含笑九泉的。宋宝罗、戴绮霞、王金璐、小王桂卿、班世超、张金梁、王则昭、汪正华、高一帆、李蔷华、汪新蓉、筱高雪樵等人的艺术生涯,封杰都进行了访谈,并梳理成文。 《京剧名宿访谈续编》是封杰先生继《京剧名宿访谈》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前书续篇。该书继承前书“谈史简、说艺细”的风格,采访了43位高龄老艺术家,抢救了一批珍贵历史文献资料。书中对每一位采访者均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成就、经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同时,这本书的出版是在和时间赛跑,如收录者*年龄96岁的王玉田亲身感受到“十
《京剧秦香莲》通过介绍“秦香莲”故事来源、主要人物及舞台表演,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及舞台元素等,并紧紧围绕主人公秦香莲,讲述了离家、结婚、杀庙、铡美等主要情节。同时,本书介绍了京剧的发展历程,剧目种类、京剧派别及生旦净末等戏曲角色以及京剧的舞台艺术,有助于读者通过英语了解京剧及京剧《秦香莲》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
《京剧小辞典》为配合*提出的“京剧进课堂”的教育试点工作而编写的专科辞典,共收条目2000余条,分为京剧一般知识、京剧剧目、京剧舞美、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人物、京剧团体、京剧传媒八个大部分,涵盖京剧艺术的方方面面,资料丰富,内容深入浅出,语言晓畅通俗,适合学生阅读,也适合广大京剧爱好者查检,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京剧有积极作用。本辞典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题签并作序。书前有彩色插页,展现了京剧史的珍贵资料和名家的精美剧照,能使读者更直观地体会到京剧的魅力。
书稿包含四个章节,对京剧老旦行当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能做基本概述,有完备的教学方案设计,身段动作、舞台调度、情感表演、唱念技巧、规格要领等诸方面,做了详尽、具体、细致的文字表述,并且编制了一套好认、好懂、好学、好记的标识符号,以使学生便于认知、便于掌握和便于实践。 这本新编教材还增有剧情概要、人物分析、表演流派介绍等相关知识专题,并对授课教学方面的计划要求做出了明确提示,增强剧目教材的时代适应性。
谈到京剧,人们常常用“博大精深”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作为中国*的戏曲种类,京剧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汲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是独一无二的戏曲艺术之集大成者。经过二百年来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京剧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能代表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 长期以来,京剧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喜爱京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娱乐选择,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冲击下,年轻一代大多数没有意愿也少有机会真正感受京剧的魅力。现有的京剧专家很多已步人中老年,不擅长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沟通;而年轻一代中又极少有人既懂得京剧又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介绍京剧。
脸谱是传统戏曲中独特的化妆形式,起源于历史上的“代面”。贵卅l的“傩戏”面具就是脸谱的活化石。在中国戏曲长期发展中,不同剧种不同人物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程式化的谱式,这就是脸谱。脸谱是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是种象性美术创作,是舞台美术整体中固有组成部分。脸谱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睑谱是对戏中人物肤色夸张的描绘,性格的夸张,一般来说,红色的代表忠勇、正直;黑色的代表勇猛、直爽;白色的代表奸诈、狠毒、阴险;油白色代表自负、跋扈;蓝色的代表刚强,骁勇;绿色的代表顽强、侠义;黄色的代表凶暴、沉着;灰色的代表老年枭雄;紫色的代表智勇刚义、刚正威严;金色、银色的代表神、佛、鬼
《京剧"样板戏"主要唱段集萃》反映作品的历史原貌,仍保留有唱词以供读者研究之用,在此特做说明。京剧“现代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现代题材作品;而京剧“样板戏”则是特指《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等几出京剧现代戏。为避免概念的混淆,也是为了与已出版的《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一书组成系列图书,所以,书名仍沿用了京剧”样板戏“的字样。
《京剧曲谱集成》选编京剧著名流派剧目,内容包括剧本、唱腔谱、琴谱、锣鼓经、身段动作、舞台调度、服装、道具、剧照,以及有关的资料等,是比较完整的、枷供排演和教学用的京剧台本,实用性强,并具有资料价值。 集至第七集,系在我社历年来出版的《京剧曲谱》单行本基础上的重新编选而成,第八集起选收的剧目大部为以往未刊行的曲谱本。这部《京剧曲谱集成》的出版,旨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在助于振兴京剧,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京剧“现代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现代题材作品;而京剧“样板戏”则是特指《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滨》、《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等几出京剧现代戏。为避免概念的混淆,也是为了与已出版的《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一书组成系列图书,所以,书名仍沿用了京剧”样板戏“的字样。同时,也反映作品的历史原貌,仍保留有唱词以供读者研究之用,在此特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