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擅演剧目有《姚期》、《将相和》、《杜鹃山》等。《群英会》、《铡美案》已拍成影片。本书收录的就是裘盛戎的亲朋好友们对他的表演艺术的评论文以及对他的怀念文,分六部分编辑。
中国的音乐剧并不只是简单地追逐世界音乐剧的大潮,中国需要音乐剧,音乐剧的发展也需要中国。这有经济的、物质的缘由,更有文化精神的缘由。音乐剧如虹气势的根源,仍然可从文化成分的层面去寻找,我们基本赞同《爱乐》主笔贾晓伟对音乐剧的诠释:“我个人觉得音乐剧是欧洲古典歌剧的现代变种,是古典音乐与流行文化嫁接出来的果实,果核仍是欧洲文化的底子。也可以说,音乐剧的大获成功是变形的欧洲文化在现代浪潮中的一次突围。这种音乐形式集歌唱、舞蹈、舞美于一身,大显奢华。”就是说音乐剧具有浓厚的西方古典音乐的底蕴,又有应变外部条件的开放特质。既可保留传统的优雅,又可吸纳新生的音乐、舞蹈、舞美的元素,还可以包装得非常秀(show),做得非常官能。所以,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假以时日,音乐剧将在中国尤其是京、沪、穗
毫无疑问,音乐剧是20世纪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之一。音乐剧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渐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活力、最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 音乐剧在我国还是处于探索和初创的阶段。我们对西方音乐剧的了解和认识还仅仅是些皮毛。虽然有关的论著和参考书也出版过一些,但舞台演出的实录(VCD或DVD)我们却见得很少。至于,作为音乐剧的灵魂——音乐,我们这方面的出版物几乎为零。有鉴于此,我们编译了这本《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40首经典唱段,并且译配成中文,同时还对每部音乐剧的作者、创作过程、剧情以及获奖情况等做了简要的文字介绍。这本《选萃》既可供音乐剧工作者借鉴和参考,也可供歌唱者用原文或用中文演唱,更有助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大约写作于1603年。作品的主角奥瑟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瑟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名为伊阿古,为了除掉奥瑟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失败之后又设下陷阱试图挑拨奥瑟罗夫妻的感情。鲁莽的奥瑟罗因为轻信了伊阿古的谎言,在愤怒中酿成了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
毫无疑问,音乐剧是20世纪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文化成果之一。音乐剧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渐趋成熟,目前已经成为活力、最为兴旺的娱乐和文化产业。 音乐剧在我国还是处于探索和初创的阶段。我们对西方音乐剧的了解和认识还仅仅是些皮毛。虽然有关的论著和参考书也出版过一些,但舞台演出的实录(VCD或DVD)我们却见得很少。至于,作为音乐剧的灵魂——音乐,我们这方面的出版物几乎为零。有鉴于此,我们编译了这本《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40首经典唱段,并且译配成中文,同时还对每部音乐剧的作者、创作过程、剧情以及获奖情况等做了简要的文字介绍。这本《选萃》既可供音乐剧工作者借鉴和参考,也可供歌唱者用原文或用中文演唱,更有助于广大音乐爱好者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
这套丛书,只是我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剧人部·评论篇”的首批出版计划,今后还会陆续推出其他表演艺术家的评论专集,在此,诚恳地希望这套以全新面貌以飨读者的系列丛书,继续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教与喜爱。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为流行和著名的《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猫》、《巴黎圣母院》、《剧院魅影》等十部音乐剧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舞台风格,演员阵容,以及音乐特点,在唱词介绍上以中英文对照为显著特点,适应了各个层次的读者对音乐剧了解的需求。
“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在2004年12月的首都北京形成一个文化热潮。这次活动包括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三部舞台剧目,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精品展两个大型展览,“赵树理文学奖”评奖新闻座谈会和有关的研讨会,再加上活动的开幕式共12项。这些活动涉及到了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华夏民族的创世文明、发展演变及其灿烂辉煌的艺术精品等诸多内容,歌颂了华夏文明的悠久、博大和壮丽。它们一亮相就赢得了首都观众的喝彩,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热烈场面。这些源自于山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作品恰似从黄河之东舒卷而来的暖风,为冬目的首都带来了阵阵暖意。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流连忘返,他们感谢山西为北京带来了这么好的文化大餐。当热情的首都观众为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而感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昆曲的形成与发展;昆曲文学;昆剧的舞台艺术;昆曲文化;昆剧理论、文献与昆曲研究;昆曲大事记(1349-2009)。
【内容简介】 《北京人》是曹禺在迷恋契诃夫戏剧后于1940年创作的一部剧作,也是他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一部作品,更被业内专家认为是他的颠峰之作。该剧描写的是一个旧中国封建大家庭如何从家运旺盛逐步走向衰落直至崩溃的过程。在这个封建家庭内部,曹禺着重刻画了曾家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以自己童年心灵中印象深刻的那些人和事为原型,融入了对人的沉重的思考,写出了人物极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命运的冲突。
《皖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丛书》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经济、教育、文化、学术史等诸多学科门类,囊括了安庆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它们既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教材,也是宣传安庆的一项文化工程。《安庆戏剧文化》(作者王平)是该系列之一,包括了安庆戏剧与民俗文化及民歌谣曲、扬州徽班与徽班进京等内容。
裘盛戎: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擅演剧目有《姚期》、《将相和》、《杜鹃山》等。《群英会》、《铡美案》已拍成影片。本书收录的就是裘盛戎的亲朋好友们对他的表演艺术的评论文以及对他的怀念文,分六部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