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源于中国戏曲的吸引,对中国戏曲有着 难以自抑的热爱 ( irrepressible addict) 的艾克敦用 7 年时间选取剧目,尽量多方面展示中国戏曲魅力的全貌。所选38部戏曲,是中国戏曲的地道精华。译文以无与伦比的精妙精确记录下中国戏曲对话的神韵,是戏曲翻译的标杆之作。本戏曲选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京剧和部分昆曲内容,按照表演风格将所有剧目分为文戏、武戏和杂戏 。
具有 中国戏曲之母 雅称的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大的声腔剧种,也是具有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 《绕梁之美:曲唱的理论与实践》在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习唱昆曲的体会去理解古人留给我们演唱的经验与理论,记录自己习曲的一些心得,分享昆曲演唱该如何习得、传承和发展的经验。 《绕梁之美:曲唱的理论与实践》在昆曲作为 物质文化遗产 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演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
扬州清曲这一古老曲种,今天仍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对这样的优秀古典艺术,进行一番全面的、认真的探索和研究,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光荣也十分艰苦的任务。本书对扬州清曲的形成和盛衰、曲目和唱本、曲牌和音乐作了系统的探讨,为复兴和弘扬这一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本书是两代著作者历经69年对中国民间俗曲曲牌、曲词、曲谱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以代表性曲牌为章目,考释该曲牌的曲格和词格,再根据国内外现存的所有工尺谱材料,将其考译成线谱,使读者领略到明清以至宋元时期这些曲调的唱腔,终完成具有史料、学术及艺术价值的著作。本书中所涉曲谱是*限度上对宋元明清古代唱法的复原;书后附录的CD光盘,是相关内容的音声资料,弥足珍贵。本出版成果堪称“中国民间俗曲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非常详尽的梳理考
本书是对齐鲁书社1991年出版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的一次大的改版成果,将原书简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原著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注释等进行了修订。
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同人刊物。刊物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近期新戏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
北方曲艺音乐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多元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还因其强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相当一段时期为颇具影响力的教化工具。本项目作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整理了京韵大鼓、西河大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不是一部普通的名人图书。用姜昆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将自己为曲艺事业呐喊与一些思考编撰成集。这部书关注的不是明星的活法而是明星的想法。本书由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和思考说开去,主
京剧脸谱200余幅
《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不是一部普通的名人图书。用姜昆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将自己为曲艺事业呐喊与一些思考编撰成集。这部书关注的不是明星的活法而是明星的想法。本书由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和思考说开去,主
本书为作者于会泳(1925~1977)的遗稿,原稿完成于1957年,是作者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理论专业学生编写的曲艺音乐课教材。由于作者的手稿是写于五十年代,因此写作的风格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为了
该书主要包括五部大书《破镜记》、《双锁柜》、《彩楼记》、《回杯记》、《丝绒记》,部书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故事情节概述、大书来源与传承简介、演唱者介绍、书词全文、曲谱唱腔选段等。这五部大书都是河南民间广为
板俊荣、张仲樵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很好详尽的梳理考辨,对它们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项基础工程,旨在保存各戏曲曲艺剧种发展演变的史料,抢救、总结和传承老艺术家的经验,探寻艺术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勾勒出近现代上海戏曲曲艺发展的脉络和
本书首次系统、综合地研究了传统戏曲 口头剧本 。著作采取文献史料与田野考察资料相互参证、补充的方法,一方面,系统梳理口头剧本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书面剧本的关系;另一方面,立足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全面研究口头剧本的形态结构、编创与表演、技艺传承及其活动现状。全书资料生动鲜活,图文并茂,视角新颖, 论 述 水乳交融,深入探究传统戏曲即兴演剧形态,展现了民间艺人独有的艺术智慧和表演技能,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史实及其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研究(套装上下册)》分为“戏曲特征研究”、“戏曲剧场研究”、“戏曲民俗研究”、“戏曲传承保护研究”、“戏曲与商人研究”、“戏曲方志学研究”、“古典戏曲研究”、“地方戏研究”、“少数民族戏曲研究”九个专题,还附录了与戏曲传承保护工作相关的“戏曲资源调查表”、“纳入省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戏曲剧种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传统戏剧框架”、“山西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日记”,供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参考。收入的论文除少数出于个人兴趣的研究文章外,大部分是结合集体课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而撰写的论文,多数在期刊卜公开发表过。
《周良与苏州评弹研究论集》的编写旨在推动苏州评弹理论的研究与学术交流,研讨会专家学者云集,对多个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周良在苏州评弹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周良在评弹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苏州评弹史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周良作为艺术管理者所体现出来的的个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