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十部中国古典名剧,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并对这些戏剧进行注解。
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本书的重心在于中国古代戏曲观研究。它以中国古代戏曲学文献为依据,以 何谓戏曲 (本质、本源论)和 戏曲何为 (功能、作用论)为焦点,在诗学与戏论两个层面上,梳理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历史变迁,力求描绘出一幅从两汉到晚清的 古代戏曲观 图谱。全书由导论、余论和八个章节构成, 已入选后期资助,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5月18日宣布为中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举世瞩目。徐凌云,昆剧名家、昆剧传习所创始人。本书包括徐凌云文集与徐凌云研究两部份。其中徐著《昆剧表演一得》着力提高昆剧演艺人员自我修养,也从侧面印证徐氏本人从艺六十年的杰出造诣。是对“徐家做功俞家唱\",做功即表演的生动形象演绎。《昆剧曲调》也能让普通读者了解昆剧起源,发展与流变历史。徐凌云研究深入探讨昆剧历史与发展机遇。对徐氏坚持数十年的昆剧传习所与培养昆剧火种传字辈的历史功绩有较为清晰的叙述。书中还展示有四百年历史的昆剧,水磨唱腔幽宛,表演身段优美,集中华艺术精华方案、戏曲与舞蹈之大成,能满足对昆剧的基本认知,也能为了解与研究昆剧打开探索之门。
板俊荣、张仲樵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很好详尽的梳理考辨,对它们与词、曲及其与各种戏曲的关系,一一做了归纳分析。每一个曲调下均附录了一种或数种工尺谱。该书的出版,对戏曲、词曲、民间文学等的研究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暂无
本书全面记述了享誉江浙沪的评弹双档张鉴庭、张鉴国昆仲的家庭环境、学艺生涯、艺术成就、坎坷经历以及晚年努力发扬和传承 张调 艺术,坚持为听众演出,直到生命*后一刻的感人事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两位艺术家曲折而辉煌一生。同时,作者采用了访谈、口述、报刊、档案等多种资料,充分深入挖掘,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张氏昆仲精彩的一生,对于了解中国近代评弹历史也有价值。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能乐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作品。此论著以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著述而成。 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论著。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幽玄”“模拟(物真似)”“花”这些讲述艺术神髓的说法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根据。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 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
本书立足跨文化的理论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语境中昆曲文化身份回归为背景,从 形象建构的角度重新解读与定位昆曲的文化身份,探讨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学科、跨文体特征与表现形态,从古典韵文学、雅乐文化、声乐美学、戏曲文学、表演体系、活态遗产等方面归纳阐释昆曲的多维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对学界旧有的昆曲观念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昆曲在建构 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义作了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提出对昆曲文化身份的界定需要一种“大文化意识”“跨文体意识”与“大美学意识”。认为昆曲 本质的文化身份,不只是一个狭义的“剧种”,而是凭藉雅文化的审美品质成为 文化形象的象征与杰出代表。此书旨在为昆曲正名,还昆曲以应有的文化身份与美学地位,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昆曲符号体系所隐喻、象征的 文化形象的地位。
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5月18日宣布为中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举世瞩目。徐凌云,昆剧名家、昆剧传习所创始人。本书包括徐凌云文集与徐凌云研究两部份。其中徐著《昆剧表演一得》着力提高昆剧演艺人员自我修养,也从侧面印证徐氏本人从艺六十年的杰出造诣。是对“徐家做功俞家唱\",做功即表演的生动形象演绎。《昆剧曲调》也能让普通读者了解昆剧起源,发展与流变历史。徐凌云研究深入探讨昆剧历史与发展机遇。对徐氏坚持数十年的昆剧传习所与培养昆剧火种传字辈的历史功绩有较为清晰的叙述。书中还展示有四百年历史的昆剧,水磨唱腔幽宛,表演身段优美,集中华艺术精华方案、戏曲与舞蹈之大成,能满足对昆剧的基本认知,也能为了解与研究昆剧打开探索之门。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生前留下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书信、画作以及珍存的影艺档案,夫妇两人一生历经坎坷。上世纪 30 年代,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各自从北京和浙江嵊州,来到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从青年到暮年,孙道临在上海走上了影坛、王文娟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他们信仰不变、初心不变、勤奋努力,创造了各自事业上的辉煌。六、七十年间夫妇两人从未离开这座城市,他们见证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他们的一生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与这个 、这个时代共命运。此次出版将这些带着时间温度的珍贵资料 公众于世,并记录和展现了中国两位传奇艺术家这一生的工作、生活印迹。 希望本书能够让 多的人了解孙道临先生和王文娟女士,珍视他们的艺术遗产,同时也能够激励 多的年轻艺术家,保持初心,为中华文化的
本书亮点: 一、是清代宫廷专门为慈禧皇太后绘制的册页(内府奉旨作画),乃专属慈禧太后的 御赏物 。 二、庚子国变(1900年)至溥仪出宫之间秘密流出,据朱家溍、傅惜华先生回忆,乃齐如山先生庚子年随德国兵进皇宫,于浩劫中幸得。张张美轮美奂的手绘戏画几百幅,均为首次面世,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及收藏价值均难以估量。 三、名曰图书实乃 文物 ,2016年1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微信号:zgxjcbs 网址:www.theatrebook.cn)首次结集限量出品600套。 四、是藏书家、戏剧专家、海外汉学家、重量图书馆愿收藏之物,亦是馈赠高级领导的精美礼物(精美的装帧、进口的纸张、多道手工制作保证了本书的高品质)。 五、本书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故定价较低(一函三册 1380.00元),前100名订购者可享受七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