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宝典》一书由美国著名爵士钢琴家马克 列文编写, 他从70年代开始就已活跃于美国主流音乐界,与多位爵士乐坛大师级乐手同台演出,拥有极为丰富的演出和教学经验,这也成为他写作本书的深厚基础。 本书从爵士乐*基本的乐理讲起,逐渐涉及到和声、编曲等程度较高的内容。本书写作风格简洁而朴实,以浅显的语言为读者介绍相对专业的内容。同时全书配以近千个选自爵士乐唱片片断的谱例,向读者展示如何将纸面上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演奏。 图书不仅介绍了体系完整的乐理理论,还包括大量具体的练习方法。同时,书中完整例举了爵士乐手应该学习掌握的数百首乐曲曲名,以及上百张应该学习的爵士乐唱片。书中还见缝插针介绍了爵士乐的一些历史和轶事趣闻。全书洋洋洒洒近500页的篇幅,因此真可以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 爵士乐宝典 。 本书90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关于古琴制作的相关章节,以及北宋琴家石汝砺和崔遵度撰写的琴材斫制文献,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注译了石汝砺撰写的《碧落子斫琴法》,包括定材尺寸、琴身尺寸、削面法、调声法、较古琴大小法、琴色样法、斫匠秘诀等内容。其中不仅有较为详尽的宋代古琴琴面、琴背以及槽腹中各部位的相关尺寸,还保存有唐代斫琴名家雷震、张越之琴的实际尺寸记录,及其与宋代斫琴尺寸的比对性文献。 第二部分注译了崔遵度撰写的《琴笺》,阐述和探索了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的用法,并突破性地提出了十三个徽位不同声音的出现是事物客观规律的看法,否定了汉、唐以来将琴的音律附会为节气月令的唯心主义。 第三部分为《琴书大全》节选注译。《琴书大全》为现存收录古代琴学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
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 西方文明 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3000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 大文化 背景中,用特别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 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作品,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 文化泛音 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是 大师级别 。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的汉译经过,
《新学堂歌》是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迄今已创作50首。将50首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该系列儿歌备受儿童喜爱。不少歌曲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原版引进)》系英美音乐学界的权QW*音乐断代史书,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水平。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 ?
《钢琴演奏之道(新版)/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是 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 之一。近年来,赵晓生教授对于 钢琴演奏理论 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止过,这次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的 新版 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全书五十万字左右。新增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 一音质 与 二音质 的概念;基础训练方面增添了 节奏训练 ,提出对听觉、和声问题的重视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作曲家与作品方面增添了大量新鲜的实质性言论,对 钢琴改编曲 另辟专节进行阐述,有很多创新。《钢琴演奏之道(新版)/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应是钢琴师生的之书。
《西方音乐史 (套装上下册)》作为一部西方音乐通史类著作,将西方音乐发展的8个部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20世纪、流行音乐)分章铺展,力求在对西方音乐学科领域的历史史实、形态演变、观念演进和学术方法的叙述中作出全面、完整的梳理,是一本阐述西方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性西方音乐学科教材。同时,这亦是中国音乐学者站在当代回首西方音乐历史的一次实践和探索,是一本真正由中国人书写的西方音乐史。作者历时七年,精心编撰,终凝结成90余万文字,并附有1600多张图片和200余篇聆听导言,贯通古希腊至当代的漫长历程,梳理出西方音乐历史长河的发展脉络,串联起人类艺术文化长廊的璀璨珍宝。
本书是 诺顿音乐断代史 系列之一,亦属于美国研究生中世纪音乐课程的必修教材之列。大多数关于中世纪音乐的教材内容都颇为乏味,但此书的内容却妙趣横生。著作*章是对从罗马帝国结束至公元1000年的一段充满趣味的历史导论,第二章则是关于同时期基督教礼拜仪式的描述。后续章节包括对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详细论述。该书是一部既适于学术研究又适于扩展阅读的学术专著。原作者理查德霍平,这部专著长期以来是西方音乐学界(尤其是英语世界)有关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标准论著,资料丰富、条理清晰、叙述详赡,基本上概括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全貌。
诺顿音乐断代史 丛书是美国诺顿出版公司于二十世纪后期策划的一套音乐史系列丛书,由六部专著组成,分别是《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二十世纪音乐》,由各个断代史领域的著名学者执笔,反映了当今音乐研究的新成果,堪称西方音乐断代史论的优秀文本。这本书对巴洛克时期西欧国家的音乐与音乐生活提供了广范而平衡的概述。作者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地举例说明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力量是如何促进了巴洛克音乐风格与常规的发展,通过对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与分析、宫廷文化、宗教改革与对应宗教改革的讨论,提出了巴洛克音乐的风格、体裁与文化的意义。
内容简介: 《配器法》为艾克托 柏辽兹原著,理查德 施特劳斯补充、修订的INSTRUMENTATIONSLEHRE之译著。本书对管弦乐配器理论以及管弦乐技法上的重要问题均作了系统阐述,推动了欧洲配器理论的发展,对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艺术创作具有重大影响。理查德 施特劳斯根据乐器结构和性能的发展作出的补充修订,使本书在理论系统上臻于完善,成为该艺术领域本也是重要的一本专著,是广大音乐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了解配器理论无法绕过的理论高峰。本书曾于1978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作为业界颇具分量的理论著作,深受瞩目,销售一空。此次重新修订出版,作为译者、著名音乐家姚关荣先生逝世前后一部著作,必会受到音乐专业人士与爱好者的喜爱和推重
《美声唱法 女声卷(精编教学指导版)》收有中外艺术歌曲,曲目 容量大,且风格多样化,又有系统性,便于教学者和 自学者选用。为提高演唱者驾驭曲目的能力,切实解 决演唱过程中的疑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美声唱法 女声卷(精编教学指导版)》的 适用范围,不仅可供高等艺术院校专来声乐系(科) 师生使用,同样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音乐系、科(包 括师范院校)的声乐选修教材使用。
混音的质量可以决定一个录音作品的成败。对于不够出名的艺术家和家庭录音人员来说,混音制作是让他们的录音作品出彩的基本的催化剂;对于专业录音师而言,出众的混音技巧可以让他们节省大量的预算,并满足高端制作的需求。为了提升混音技巧,你需要具备有关混音的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能力。 本书提供了你所必需的、能够用于实际操作的混音知识,从而帮助你提高混音水平。书中的内容从基本的概念延伸到高级的技术,还包括大量的小技巧和小窍门。 罗伊 伊扎吉(Roey Izhaki)告诉你混音观念的重要性,教给你如何完成混音工作并评估你的混音作品,并且使你的混音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他介绍了混音中用到的各种理论和设备,以及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的方法。 本书带有大量的照片、图示、图表和音频样本,对于想要在混音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士来说是一
内容简介: 《古琴艺术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主要是辑录作者多年来对古琴研究心得的点滴,采取深入浅出的手法介绍古琴音乐艺术的不同层面。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美学 , 美学 部分主要论述琴乐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调,探讨了琴乐中的虚实因素、其飘带精神之美、从琴诗的分析中看其审美情趣、并探讨琴道与禅道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 风格 ,主要讲不同琴派的探讨和分析、古琴曲式的介绍及古琴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等;第三部分为 文化内涵中的古琴 ,该部门内容多种多样,有对操缦环境的描述、打谱艺术、即兴演奏、曲目、解题的介绍,及探讨古琴作为精致文化与普及文化存在的种种问题等;第四部分为 琴人 ,着重介绍当代和古代的几位重要琴家,他们的美学思想、演奏艺术和对古琴的看法,介绍的琴家包括有吴景略 (1907-1987)、蔡德允
所选的曲目,大部分是国内外交响音乐会上较常演奏的,全书共介绍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西班牙、瑞士、比利时、俄罗斯一苏联、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挪威和芬兰等十六个国家八十二位作曲家三百五十多部作品。每个国家的作曲家的先后次序是按出生年月编排的,这样可以使读者较有系统地通过具体的交响音乐作品,去了解一个国家的交响音乐发展过程,并可窥见关于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新编世界名曲欣赏(精)》附有大量乐曲主题,这对分析作品或欣赏音乐都有直接的帮助。
《DK古典音乐百科(全彩)》内容简介:同洞穴绘画、壁画和文物古迹一样,音乐文明作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从至少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凸显于每一种文明。古典音乐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类型,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让伟大的作品经久不衰,使当代作曲家仍在努力挑战 。从莱奥南、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到詹妮弗?西格顿,本书带你了解伟大音乐家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到当代,本书带你领略不同时期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你在聆听音乐时增添一份新的感悟。
本书论述了从李斯特到帕德雷夫斯基之间伟大钢琴家的演奏风格,深入研究了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发展,也对钢琴演奏日益强调 尊重乐谱 而致使即兴和创造性逐渐缺失提出批判和思考,并且分析观众的角色如何从音乐场景的积极参与者沦落为舞台艺术的被动接收者,现在所谓的音乐会 规矩 和 流程 有些值得称赞,有些则很可笑,并非绝对是历史的传承,也并非神圣不可改变。本书极具思辨和批判精神,但又力图保持客观及平衡,极具专业性又不乏可读性。
8卷文字、60张 水浒叶子 插图、9幅精美古画。 《古乐之美》就是这样一部透过音乐、文学、历史、宗教、名物、绘画的材料,清简扼要的还原与复现60件音乐之美,思考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 音乐 所承担的作用与扮演的角色,为读者提供一个切近中国人精神风貌和美感世界的契机。 全书设计是通过古人对天地宇宙五行的认知感悟来展开,以天地玄黄的用纸配色,独具匠心的乐器制图,乐与礼,文与质,人情天意、史迹物趣,尽皆融入流水文字,是为藏书上选。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称号,古琴艺术的独特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为了积极推进古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更好地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及古琴艺术研究成果,文化艺术出版社积极实践,努力创新,在数字化出版转型工作上迈出了一大步,在2015年《中国古琴珍萃》(增订版)基础上推出了小开本、便携的《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 《中国古琴珍萃》(复合媒体版)收录唐宋元明四代共163张传世古琴,是目前海内外收录富的古琴图录。全书仍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著名古琴前辈蔡德允先生题写书名,著名古琴家兼音乐史家吴钊先生亲自遴选琴目,并考订年代、增补释文。该书采用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手段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中国古琴的历史、传承、风貌、形制、收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