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 《未完成》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受欢迎的交响曲
《火鸟》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前来观看演出的德彪西会见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并表达了自己对《火鸟》的赞赏。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有人还认为斯特拉文斯基自从写了《火鸟》组曲后,他就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拉威尔等人并驾齐驱了。 这部组曲共分七段: 一、引子 ——乐曲以带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器奏出一段起伏的阴暗旋律为开始。在这支旋律上,有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一些猎号般的短句。这段音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飘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可怖。 二、火鸟之舞——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颤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一连串急促而略显焦躁
人们对于让·巴普蒂斯特·勒耶·德冈的生平和创作所知不多。他在1688年7月26日出生于根特,在法国度过大半生,服务于里昂大主教。出版作品时(他出版过48首长笛和通奏鸣曲、6首长笛或双簧管或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的奏鸣曲、6首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的二重奏、6首高音竖笛二重奏),他总在名字后面加上“德冈”二字,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为了避免与“伦敦的勒耶”(他的表兄也叫让·巴普蒂斯特·勒耶,1680年生于根特,1730年卒于伦敦,出版的作品上署名为让·勒耶)相混淆。 本书是这一组编号为作品的5的二重奏首次重新出版。该作品在1717年左右次出版时,封面上有如下字样: 六首奏鸣曲 为两支长笛、双簧管或者小提琴而作 谨献给尊贵的图卢兹伯爵阁下/王族 蓬蒂厄、当维尔、沙斯多·维兰和杭布耶公爵 阿尔布莱候爵/法国贵
《○三交响曲》是海顿第二次造访伦敦时(1794-1795)创作的,手稿的首页上标有日期“(1)795”和“E大调交响曲”。它于1795年3月2日在伦敦秣市国王剧院举行了首演,担任指挥的是作曲家本人。这是G.B.维奥蒂歌剧音乐会系列中的第四场音乐会,在4月27日的第七场音乐会上又演奏了一次。海顿后三部交响曲虽然初是约翰·彼德·萨罗门委托海顿为他人伦敦音乐会创作的,但首演均为维奥蒂的音乐会。萨罗门于1795年初终止了他人系列音乐会,因为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使他无法从欧洲大陆请来“有才华”的音乐家。因此,海顿与维奥蒂系列音乐会的合作完全是在得到了萨罗门的同意下进行的,而且海顿与萨罗门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萨罗门甚至经常以独奏家的身份出现在维奥蒂的歌剧音乐会系列中。
《橄榄古典音乐》系列丛书,是指向性古典音乐MOOK,以古典乐普及为核心,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切入和展开,无论你有没有古典音乐背景,都能轻松欣赏古典音乐之美!每一期MOOK聚焦一个主题,如音乐会观赏指南、音乐家小传、乐器选购指南等等,深入浅出,为乐迷提供前沿、时尚、有趣和立体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 音乐会观赏指南 《橄榄古典音乐MOOK》第二期,主题为“音乐会观赏指南”,详细介绍9大音乐会类型、10个有趣的音乐会话题、10首热门音乐会曲目,还有音乐会礼仪ABC、购票指南,让陌生的听众从此爱上古典音乐会! 特辑·音乐会面面观 陈萨、韩斌、李峥、李政华、林达、钱世锦、任小珑、沈洋、沈媛、陶辛、吴淑婷、杨宁、张佳林等众多古典音乐人和乐评人联合撰稿,介绍了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独奏会、芭蕾、音乐剧、古乐、民乐、合
四年大学生活有许多令人怀念的往事,但难忘的还是校园里那叮咚的琴声和抑扬悦耳的歌声。吉他——这古老而又年轻的乐器伴随着多少莘莘学子,度过了人生中美好的年华。自八十年代,涌现了校园歌曲,不但在大学、中学的校园里传唱,在社会上也广为流传。它以其轻松的感受、美妙的旋律、富于哲理的词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今,校园民谣已成为学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校园民谣以其雅俗共赏牙。特有的随意性和娱乐性而受到大中学生们的青睐。十几年来,一些校园民谣的经典之作和近年来涌现出的新作,使校园民谣这支乐坛上的奇葩更加绚丽多彩,它极大丰富了大中学生们的文娱生活。我曾编配过许多校园民谣歌曲,散落在各书中,这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很多学员来信希望把校园民谣编写成集。经过半年的编写,这本《校园民谣金曲
人们对于让·巴普蒂斯特·勒耶·德冈的生平和创作所知不多。他在1688年7月26日出生于根特,在法国度过大半生,服务于里昂大主教。出版作品时(他出版过48首长笛和通奏低音奏鸣曲、6首长笛、双簧管或小提琴的二重奏、6首高音竖笛二重奏),他总在名字后面加上德冈二字,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是为了避免与伦敦的勒耶相混淆。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钢琴学习者的队伍日益庞大。特别是由可爱的琴童组成成的团队,已经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业余学习钢琴,也不能过于地急功近利,而秘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现在市面上,钢琴教材种类繁多,究竟应该如何去选择呢?为了让学琴者少走弯路,扎实提高技艺,我们出版了一系列钢琴教材,它们都是经历了长期钢琴教学实践的大浪淘汰,现已成为钢琴教学中的必修教材。其中,练习曲包括车尔尼的作品599、139、849、299、740等;《哈农钢琴练指法,以及由德国钢琴家比洛选编的《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等等。 本次出版的钢琴系列教材,我们延请了有丰富钢琴教学经验的专家,对一些练习曲的指法作了更明确的注释,以供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柴科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
少年时的向往!!永远的爱慕!!绝美佳人!!心中的神!!她是华语乐坛永恒的文化符号,她的歌声涤荡着心灵的震撼,她那清亮甜美的声音恍如隔世,华语乐坛的歌声传奇——邓丽君!《邓丽君怀旧歌曲选:甜蜜蜜》伴随着我们长大,给我们更多的是轻松和平和。本书由陈丽梅编。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G小调,OP.13,作于1866年。这是一部标题性作品,它的题目是《冬日之梦》。它的四个乐章是:1.冬日旅途的梦幻,这是柴科夫斯基有一次冬天从莫斯科到彼得堡旅途中有感,描述冬日俄罗斯的景色,游人称之为“独特的旅途音乐日记”。其中有对暴风雪,森林,凄凉的民歌调与马车奔驰的铃声的描述。2.如歌的行板,标题为“阴郁的”。米朦的疆土,据说这是柴科夫斯基夏日在北方一个小岛旅游时,对雾蒙蒙的天色中黝暗的峭壁,黝黑的湖水和古老的针叶树林的记述。这个乐章有一段不长的引子,其旋律是《暴风雨》幻想曲中的一个叫做“伏尔加河岸寂静的夜晚”的爱情主题。3.谐谑曲,无标题,三段体,前后两段是乐章情绪、内容的发展,中段是一段抒情的圆舞曲。4.从阴暗的对俄罗斯自然景色的描述转为对民族欢乐的描写,具节日气氛,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这本有关乐理知识的小册子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基本乐理》的教材,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音乐图书市场上并不乏系统的乐理教材;另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不少学生(甚至是在这门课程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修毕该课后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一筹莫展、云屯雾罩,不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音乐实践,也就是说没能把看似“小儿科”的基本乐理真正地学透,而作为专业音乐学习的门理论课程都没能学通,又怎能顺利进入音乐艺术殿堂的大门呢? 这实际上是暴露了我们当前的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如不重视母语、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甚至脱节、教材内容陈旧、适用面窄、时代性、科学性欠缺、对学生艺术视野的开阔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关注不够等。另外,
保罗·欣德米特(1895-1963)是著名的美藉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1921年8月,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奠定了他作为德国主要的年轻作曲家的地位。欣德米特写作音乐有一个特点,就是速度极快。他写《小型室内乐》仅用了五天,而《独奏小提琴奏鸣曲》的终曲乐章是在不来梅到法兰克福的火车上完成的。欣德米特还曾担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和美国耶鲁大学的作曲系教授。 欣德米特于1938年离开了德国。在瑞士小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于1940年移民去了美国,并且在接下来的十三年中一直生活在那里。正如文下将要解释的,后来成为他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的这首作品本该成为他的首“美国”作品。虽然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但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美国精神,其充满活力、非常外向的表现方式立刻与新家的理想一致——他在这个新家度过了一生中一些幸福的时光。毫不奇怪
本书内容包括:小步舞曲选自“游戏钟乐曲”谐谑曲,选自“游戏钟乐曲”献给爱丽丝、小步舞曲(G大调)瑞士之歌中的6首轻松变奏曲、轻松奏鸣曲(g小调)轻松变奏曲(6首)原主题G大调、乡村舞曲(6首)小品(bE大调)小品(C大调)小品(D大调)回旋曲(C大调)变奏曲(6首)选自:歌剧《美丽的磨坊女》回旋曲(G大调)等等。
亨利·易卜生用挪威语创作的诗剧杰作《布兰德》和《培尔·金特》介于他年轻时创作的历史剧与他后来创作的更为大家熟悉的现实主义剧作之间。从某些方面来说,《培尔·金特》可以说是醒悟的《天路历程》,尽管培尔·金特丝毫没有表现出基督徒努力克服恶习的一面。 《晨景》原为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初出现在第四幕场前,是培尔·金特与他那些狐朋狗友闹剧式对白开始前不大相称的引子。不过,这段音乐所描写的是挪威的黎明,而不是摩洛哥海边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