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们国家普及广的民族乐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市面上关于二胡学习的各种教材也是品种繁多,所以编者在编写这本入门教材之初,就考虑不仅要把一些有较好训练效果的、较为经典的练习曲及乐曲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好,还试图根据自身多年二胡演奏和教学的经验与体会,针对每首练习和在本学习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练习的方法等方面提出详细的要求,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个章节的学习编写得如同教师上课一样,以期能对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比较切合实际的帮助。
少年时的向往!!永远的爱慕!!绝美佳人!!心中的神!!她是华语乐坛永恒的文化符号,她的歌声涤荡着心灵的震撼,她那清亮甜美的声音恍如隔世,华语乐坛的歌声传奇——邓丽君!《邓丽君怀旧歌曲选:甜蜜蜜》伴随着我们长大,给我们更多的是轻松和平和。本书由陈丽梅编。
本书最初是由美国芝加哥的凯伯钢琴制造公司出版的,至今已印行二十余次。随着这本歌集的长期流传,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些歌曲几址年来陆陆续续被翻译成中文,见诸多种报刊、歌本,但以完整形式译配成册尚属首次。 101 首歌曲中包含了广泛的题材,如爱国歌曲、传统名曲、大学歌曲、民歌改编曲、歌剧选曲等,大多用四声部形式,为合唱队提供了许多方便。原书为五线谱,中文版采用简谱四声部、英汉对照的形式,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这些歌曲有的在一百多年前即已传到中国,近百年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广泛传唱,很多人是通过这些歌曲初步接触了西方音乐,还有一些人由此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这方面说,这本歌集堪称早年的音乐启蒙书之一。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音乐,还可以从中了解许多英语国家
《橄榄古典音乐》系列丛书,是指向性古典音乐MOOK,以古典乐普及为核心,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切入和展开,无论你有没有古典音乐背景,都能轻松欣赏古典音乐之美!每一期MOOK聚焦一个主题,如音乐会观赏指南、音乐家小传、乐器选购指南等等,深入浅出,为乐迷提供前沿、时尚、有趣和立体的古典音乐资讯与知识。 音乐会观赏指南 《橄榄古典音乐MOOK》第二期,主题为“音乐会观赏指南”,详细介绍9大音乐会类型、10个有趣的音乐会话题、10首热门音乐会曲目,还有音乐会礼仪ABC、购票指南,让陌生的听众从此爱上古典音乐会! 特辑·音乐会面面观 陈萨、韩斌、李峥、李政华、林达、钱世锦、任小珑、沈洋、沈媛、陶辛、吴淑婷、杨宁、张佳林等众多古典音乐人和乐评人联合撰稿,介绍了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独奏会、芭蕾、音乐剧、古乐、民乐、合
这是一本通俗的音乐读物,它面对广大的少年和青年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尽量写得浅显和易懂,希望通过上面这100个问题,能够对中、外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这套艺术丛书包括戏曲、戏剧、电影、绘画与雕塑、音乐、舞蹈、民俗和工艺设计八个方面,这每一个门类的艺术,无论古今中
本书系21世纪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之一。复调音乐课是高师本科的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它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本教材目录中所选择的内容,便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术中基础的部分。同时,考虑到高师学生今后工作之需,又加入了复调音乐的应用部分。在教材各章节都有作业要求,教师可根据实际,适当增加一些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巴赫 J·S·BACH(1685——175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伟大、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
巴赫 J·S·BACH(1685——175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
马扎斯法国小提琴家、教育家、作曲家。1802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后赴欧洲各国旅行演出。1829年返回巴黎后,在几所音乐学院任教。马托斯创作过许多小乐曲,练习曲,其中《马扎斯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6号(共分三集:*集《特殊练习曲》,第二集《华丽练习曲》,第三集《为艺术家创作的练习曲》)是马扎斯*秀的作品之一。它摈弃了练习曲教材枯燥乏味的机械式练习,巧妙地将各种类型的技巧融合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尤其是《特殊练习曲》和《华丽练习曲》是专为中级程度学生创作的练习曲,特别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发音和提高学生演演奏优美旋律的能力。从问世之初就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小提琴教材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辑收入的10首钢琴曲,均改编自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的著中合唱、管风琴及交响乐作品。 《咏叹调》选自《D大调管弦乐组曲》,作品1068号,系巴赫在克滕居留期间(1717——1723)写的4首管弦乐组曲的第三首(有人怀疑第四首是增补的)。在巴赫那个时代,“咏叹调”这个词已基本上指声乐作品,尽管也能指器乐曲,并经常包含在组曲内。它通常是简单的二部结构,具有歌曲特征。 嬉戏曲也选自一部管弦乐组曲:为长笛与交响乐队所作的《b小调第二管弦乐组曲》(作品1067号)。嬉戏曲是一种快而匀速的舞曲风格的乐曲。它在《b小调管弦乐组曲》的末尾出现,取代了通常用作结尾的吉格舞曲。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维也纳锦叫“海里根斯塔托”小村,1802年,贝多芬已预感到他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它与“海里根斯塔托遗言”几乎同时完成。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部作品:“一头粗野的怪兽,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邂,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这部作品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 ??这部作品包括四个乐章:1.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包括富浪漫与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泼的乐章,主题刚劲、喧闹、活泼,副题是木管奏出的歌唱。2.小广板,弦乐组宽广的流动,木管乐器温柔的回应。3.谐谑曲,快板,主题仿佛成了神话中的舞蹈场面,
音乐历史,古今载籍,浩如烟海,广漠无垠。积年愈久,便愈有金埋沙石,珠藏川渎之憾。于是,这样一本删汰繁芜,撷取菁华,汇聚妙慧之语的小书,缘此生发。这是几干年历史大浪淘尽沉淀下来的金玉良言,这是茫茫书海披沙拣金留存下来的锦言妙语。这里有古圣前贤、音乐巨匠心灵的遍历,艺术的自白,这里有哲人智者、文艺名家思想的领悟,经验的总结,这里有教育家、政治家对音乐的睿智之见,肺腑之言。读着它,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启示,大师的教诲,如一泓清泉淌过你心间,荡涤你心灵的尘埃,润泽你干涸的心田,让你浮躁的灵魂皈依音乐艺术的圣殿。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