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六章,前十五章是上篇,第十六章是下篇。 上篇教授的是合唱指挥技法。上篇中具有特色的内容是:第二章中的 拍点的形成 ,第三章中的 图式 的多样化,第四章中的 预备拍、起拍 屏息刹那 停顿的预备拍 ,第六章中的 旋律线 ,第七章中的 控制性挥拍 顿挫拍 ,第九章中的 后半拍 指挥重音与乐理重音 ,第十三章中的 非规范图式 反拍子 横打 打词不打曲 。 本书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实用性。下篇为指挥实践,内容为陈国权老师编配的29首精品合唱作品教学谱,所选曲目大都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指挥教学意义的合唱作品。 许多指挥教材往往只是在曲目后面附上指挥的注意要点,而本书则是先在曲目前面提出要点,并随着音乐的铺展,在需要提醒指挥注意之处的曲目乐谱上方作出注释。这有点类似 笔
演奏者真的在看指挥吗? 指挥真的能对演出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指挥,乐团不是也能演奏得很好吗? 除了站着挥舞棒子,指挥好像也没干什么。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却常常遭遇上述质疑和误解。本书不是一本指挥技术手册,也不是一部指挥艺术理论著作,而是一本指挥家的艺术心得。 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非凡的洞察力、简洁幽默的语言,阐述了指挥的本质、指挥与音乐及乐队的关系,指挥面临的个人和公共问题等 ,让我们对指挥在塑造音乐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音乐爱好者,都能从本书获得启发,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
《乐理小白的写歌秘籍 流行歌曲旋律写作教程》是针对音乐创作者量身定制的和弦编配入门教程。在本书中,你将学会和弦编配的技巧,从而加强你的歌曲创作能力,提升你对音乐的认识。本书包括和弦入门、基础和弦编配、和弦纵向替换入门、和弦编配常用招数和分析歌曲和弦编配几个部分构成,这些都是歌曲创作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作者用详细的讲解,配以谱例展示,读者可以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配合谱例去加深理解并弹奏,让你轻松掌握和弦编配。这种学习方式让你在枯燥的和弦学习中,找到快乐并能轻松地坚持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烦琐的文字性的音乐理论放弃对创作的热爱。本书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这本中提琴版的克莱采尔42首练习曲,根据小提琴的同名教程改编,特别是在弓、指法、符号标记方面,作出了更加符合中提琴演奏与练习特点的编订。本书的亮点在于:每课练习曲之前都会有详细、到位的练习要点分析,并且配以多种弓法范例,以供练习使用。习练者能够更加清晰与准确的抓住重点,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从而较快的提高演奏水平。克莱采尔练习曲多年来都是小提琴与中提琴演奏者的必练曲目,而目前市面上的此中提琴版练习曲,只是对于小提琴版的简单移植,并不具备此书所著的内容,因此编写与出版此书对中提琴教学与演奏来说意义重大。
教材分上、下两个编章。上编五个章节主要讲述合唱与指挥的基本常识、训练要求与方法以及合唱的排练与演出。每个章节后面都附有思考与练习,为学生提供复习和实践的课题。下编为合唱曲目。在曲目的选择上,做到既符合每章节训练的需要,又做到国外经典与国内不同地域风格曲目的兼顾,还特别收录了近年来创作的一些优秀合唱作品;既有女声、男声曲目,也有混声合唱曲目,还精选了几首重唱曲目。附录部分对所选作品进行了曲目简介及排练提示,以便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及舞台实践的需要,提高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如果音乐是一种语言,那么发言的是谁? 作为诗歌的《魔王》与作为歌词的《魔王》,意义相同吗? 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戏剧性吗?歌剧中的戏剧角色知道自己在歌唱吗? 音乐的语境是什么?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作曲家的人格声音》的作者爱德华·T·科恩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程。作为学术性音乐批评领域中的佼佼者,科恩总是善于发现他人眼中从未出现过的视角。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曲家的人格声音》除了学理上的反思、技术上的分析之外,叉将这些讨论与音乐实践紧密相联。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不断反思,享受思考的乐趣,更可以与作者一同将视野延伸至实践性的领域。
作为上海市人才基金扶持项目,本曲谱收录了上海老一辈著名作曲家徐景新的代表作品,内容涉及声乐、合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充分提现了徐景新在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及上海在艺术人才方面的领先实力。全书共分5个分册,每一分册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示徐景新对各音乐领域的所做的卓越贡献。同时还配以合唱作品精选CD,使读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徐景新精彩的合唱作品。
《合唱与指挥艺术研究》是作者和桂莲根据*的合唱艺术理论与合唱指挥研究成果及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创作完成的,在许多课题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且对基于扎实学术素养的理性认识进行了升华,并对具体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阐释。《合唱与指挥艺术研究》的成书和出版对合唱与合唱指挥的训练、排练和舞台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不仅借鉴了诸多学科(如美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表演学等)的研究成果,并且用独特的视角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梳理和总结,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本书不但汇集了合唱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拓宽了合唱歌唱者和指挥的视野,同时也给合唱演唱艺术、合唱指挥艺术和合唱排练、表演艺术的研究输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希望《合唱与指挥艺术研究》这本专著的出版,可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凝聚了作者50余年指挥经历中的丰富经验、体会和感悟,是针对工作在*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 本书除了介绍指挥艺术基础知识以外,更可贵的是作者本人将其漫长指挥生涯中的感悟进行了理论化的总结并有一些独创性的新理念。书中还针对乐队在排练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方案。这些对于一名乐队指挥的学习、成长和提升专业素养,甚至一个乐队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读《歌词门》,好像就在读一首漂亮的歌词。晓岭兄把基于创作美学和接受美学高度上对歌词创作的思考,化成条理清晰而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全书的结构本身就具备了节奏美,每章之后的诗作更是成为串联全书的点睛之笔。 读《歌词门》,感觉得到作者不但说出了自己数十年创作的经验和体会,而且他遍读中国歌词的佳作,不论传统还是现代甚至当下。这使得他的立论有了一一览众山的高度和水纳百川的胸怀,自然也就有了足够的深度和力度。 读《歌词门》,还可体验到作者对于歌词创作发展的拳拳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对歌词创作除了基于历史的和理论的解析梳理外,作者也对歌词创作的各种弊病予以虽然和颜悦色却不乏锋芒的批评。 中国的歌曲创作是大众音乐生活中为重要的领域,中国歌词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美学规律,中国的歌词创作面
本书主要解决业余合唱团声音训练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力争“自然”,试图通过可靠的声音训练来重建自然的“产品”,从自然界原始的形态中提炼训练声音的手段。自然赋予了我们有效的声音机理:婴儿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呼吸和说话。我们同样也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从人类的各种表情动作中,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体育运动和日常现象中找到声音训练的方法,通过开发歌手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使复杂难懂的声音训练变得容易理解和能够做到。业余歌手处理歌唱的方式和专业歌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对技术性术语表达的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做出反应,对于歌手来说,关于声乐技巧的专业术语常常不易理解:同时,他们又常常希望所接受的声音训练要有新鲜感,他们排斥对其个人自由所限制的任何人工声音训练手段。
本书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曲家的典型作品,学习研究当前世界上已经规范化的分析方法学;通过展示原作的曲谱及分析图表,认识不同技法、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 本书还从作曲技法的演变过程中,选取代表性作曲家的一些典型的小、中型作品作为谱例。 对于本书的写作宗旨,笔者还有以下一些构想。 首先,20世纪音乐分析是对本世纪所产生的某些具体音乐分析的学习。上述分析方法本身就产生于20世纪,学习的*初阶段需要追溯到一些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以便于学习者理解某些现代音乐作品同传统音乐作品的继承关系。 其次,20世纪音乐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世纪的近现代音乐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实践,学习乾应当在理论上理解上述音乐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会 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
田汉同志(1898——1968)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革命电影的杰出领导人、组织者,戏曲改革的先驱者,他同时又是30年代前左翼剧联音乐小组的领导人,对革命音乐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委员会委员曾经分管过音乐的夏衍同志在《懒寻旧梦录》中说:“这一领域和这个小组,主要是田汉开拓和领导的。” 为纪念田汉诞辰一百零五周年,中国田汉基金会、中国田汉研究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了田汉学术研讨会。周巍峙、欧阳山尊、陈昊苏、徐晓钟、田华、陶玉玲等出席了研讨会,对田汉的文艺思想与创作实践等进行了座谈。 与会专家认为,田汉的作品与人民的命运、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他是和中国的文艺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戏剧改革的先驱之一。戏剧界公认田汉具有一种大家风范。他不仅领导中国
《广板——为交响乐队而作》是作曲家徐孟东担任音乐总监创作的“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已成功演出多场;同时已入选上海世博会主会场中心剧场演出剧目)之《序曲》的音乐会演出版。 作品根据京剧音调的核心动机发展创作而成,其音高组织、节奏组织、曲式结构、纵向结构、横向衍展、音色音响和管弦乐配器,均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作曲家独特色彩。作品气韵生动,气息宽广,优美抒情;特别是其中京胡、中国大鼓与交响乐队的音色对置、呼应、交织,赋予作品丰富的音响色彩。
本书从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历史讲起,详细介绍了MIDI的起源及MIDI技术规范、MIDI应用软件和编程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汇集了作者们在Windows平台及单片机软、硬件平台下进行MIDI应用开发的一些成果,包括MIDI编辑播放器、MIDI电子琴的设计等内容,并对MIDI技术在声控电子乐器技术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本书图文并茂、脉络清晰,易于读者自学,书中附有许多的编程实例及完整的程序代码,适合广大计算机音乐及多媒体技术工作者、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及MIDI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计算机及电子、电声技术专业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