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笛凤箫筝雅韵(筝箫雅韵 上)》收入的曲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经典名曲,另一部分是创作作品。传统作品部分是笔者三十多年来艺术实践的积累,乐曲以琴曲和古代艺术歌曲旋律为基础,根据乐器自身的特点,经过重新整理改编而成,在演奏上与传统原谱有较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技法和音乐语汇,以及笛箫与筝的合奏表现上更为器乐化;创作作品主要体现筝与笛箫节奏的相互交织与音色的对比、“点线结合”等方面巧妙的配合。 乐曲在记谱上,没有详细注明演奏符号,有些乐句可根据演奏者自己的演奏能力和对乐曲的理解,灵活运用传统技法,目的是避免教条理解和音乐语言僵硬不自然的现象。有些具体的演奏手法可参照该书所附音响。 此外,该书采用五线谱与简谱、中文与英文对照的形式,旨在方便国际交流。
维瓦尔第创作的这6首大提琴奏鸣曲于1740年前后在巴黎印制。1740年12月份的《法兰西水星报》首次刊登了这些乐谱的广告。潘谢勒提出这便是维瓦尔第的作品16。维瓦尔第时代的文献中曾有几次提及作品16,但这部作品一直不为人所知。原版的标题为:《安东尼奥·维瓦乐第为独奏大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6首奏鸣曲》来自威尼斯的小提琴家和协奏曲大师的力作。 法国已故音乐学家和研究维瓦尔第时期音乐的专家亨利·普鲁尼埃尔收藏有一本初版乐谱。多亏普鲁尼埃尔夫人的慷慨出借,我们才得以根据这个初版来整理目前这个新版。
维瓦尔第创作的这6首大提琴奏鸣曲于1740年前后在巴黎印制。1740年12月份的《法兰西水星报》首次刊登了这些乐谱的广告。潘谢勒提出这便是维瓦尔第的作品16。维瓦尔第时代的文献中曾有几次提及作品16,但这部作品一直不为人所知。原版的标题为:《安东尼奥·维瓦乐第为独奏大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6首奏鸣曲》来自威尼斯的小提琴家和协奏曲大师的*力作。 法国已故音乐学家和研究维瓦尔第时期音乐的专家亨利·普鲁尼埃尔收藏有一本初版乐谱。多亏普鲁尼埃尔夫人的慷慨出借,我们才得以根据这个初版来整理目前这个新版。
《零基础学长号》分九章,具体内容有“长号简介与保养”“演奏长号所需的知识”“长号演奏前的准备”“长号的演奏基础”“快乐演奏”“练习曲20条”“旋律练习7条”“流行4首”“重奏乐曲构成”。九章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章至第五章为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长号的构造、保养、基本乐理知识及组装步骤等,主要以打好长号演奏的基础为目的。第二部分即第六章至第九章的提高部分,以大量的乐谱为主线,对每一项乐理新内容都有其针对性的训练曲目。《零基础学长号》参考了不少国外同类教材又结合了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具有演奏基础的朋友,都可以参考《零基础学长号》进行基本功练习。
这是一套为专业大提琴演奏者在参加交响乐演奏工作前的预备练习,同时又可作为音乐院校大提琴专业的学生接触交响乐演奏的练习教本。它包罗了报考世界各国交响乐团必考的一些交响乐经典片段,也是方便业余大提琴爱好者学习演奏交响乐的预习教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交响乐事业也有了大力的发展。我们这些长期从事交响乐的音乐工作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很想为我们的交响乐事业做点儿什么。这也是我选编这套“练习教材”的初衷。再则: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的音乐教育家一再呼吁“我们的音乐院校要加强学生的乐队合奏能力,培养大批合格的交响乐演奏人才”,由此我萌生选编一套“练习教材”的想法,尽自己微薄之力,也算是对“呼吁”的响应。 通过在交响乐团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交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OP.60,创作、完成于1806年的9、10月间,当时贝多芬正在利赫诺夫斯基亲王特拉波(位于今波兰与捷克交界处)近郊的格拉兹夏宫内作客,贝多芬在这里认识了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伯爵要组织一支乐队,塔委托贝多芬创作了这部第四交响曲。这部作品于1807年3月由奥佩尔斯道尔夫伯爵和他的乐队首演,演出地点是维也纳的利赫夫斯基宫。这部作品充满着明朗、富诗意情趣的柔和,其中多微妙、色彩丰富的细部。全曲分四个乐章:1.柔板,活泼的快板,一个带点凶兆的缓慢引子引出最轻松愉快的快板,接着独奏大管、双簧管、长笛有精彩的旋律对话,在紧接着是柏辽兹描述的越来越强的发展:“期间的和声色彩先是模糊而犹豫不决,在转调和弦的云雾完全驱散时,它才重新闯出来,你可以把它看作一条河流,平静的流水突然会消失,它离
《无师自通学乐器:新版笛子入门》主要内容是介绍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和常用演奏技巧。这次再版时,对原书重新作了修订,根据需要增加了笛子半音阶指法等方面的内容。为了给读者提供足够的练习材料,还增补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风格不同的练习曲和乐曲供练习时选用。
1.据我所知,这些年来,无数电子琴学子,通过这本教材(初稿)的学习,取得了电子琴比赛的冠、亚、季军。在我担任评委的那些比赛中,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用这样的教材练就出的精湛技艺。我想,实践是检验教材质量的标准。n 2.教材以级分类,把电子琴技艺的学习过程划分为9个级别,突出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而且,它是有的放矢的,它的目标是瞄准全国电子琴考级的标准而编写的。
《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从零起步学唢呐(第二版)》为了初学唢呐者入门而著。每个章节都有文字写明了练习方法,并写了大量七个不同调指法的练习曲。同时也涉及到唢呐一些简单的技巧和独奏曲,相信《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从零起步学唢呐(第二版)》对初学唢呐者从初级到中高级过渡,定会奠定坚定的基础。
《手把手教你学竹笛:零起点最易上手的DVD竹笛视频教程》中的乐谱彩用大号字体清晰易读,不伤眼,乐曲编排设计精细合理,实现不翻页或少翻页,演奏技法与乐曲提示严谨详尽。
《龙笛凤箫筝雅韵(筝箫雅韵 下)》收入的曲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经典名曲,另一部分是创作作品。传统作品部分是笔者三十多年来艺术实践的积累,乐曲以琴曲和古代艺术歌曲旋律为基础,根据乐器自身的特点,经过重新整理改编而成,在演奏上与传统原谱有较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技法和音乐语汇,以及笛箫与筝的合奏表现上更为器乐化;创作作品主要体现筝与笛箫节奏的相互交织与音色的对比、“点线结合”等方面巧妙的配合。 乐曲在记谱上,没有详细注明演奏符号,有些乐句可根据演奏者自己的演奏能力和对乐曲的理解,灵活运用传统技法,目的是避免教条理解和音乐语言僵硬不自然的现象。有些具体的演奏手法可参照该书所附音响。 此外,该书采用五线谱与简谱、中文与英文对照的形式,旨在方便国际交流。
电子琴是学习音乐的一大便利乐器,其丰富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较好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大众。 本书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选编了85首中外乐曲。所选曲目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每曲都附有辅导要点,指出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并含有简要的作品分析和作曲家介绍,有助于习琴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以达到琴技和音乐素养的双提高。
口琴是体积的乐器之一,长条型琴体上设置方格窗口,窗口内设置,通过口吹气流使震动发音。1821年由德国人布希曼发明,至今已有179年的历史,十九世纪末传入亚洲。由于口琴十分柔美动听,便于携带,容易学习,因此广泛流行于民间,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便在我国流行开来,成为极为大众化的乐器,若进一步学习还能演奏各种复杂的乐曲及重奏与合奏。 口琴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复音口琴、重音口琴和半音口琴等,现将一些常用的口琴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复音口琴 复音口型亦称高音口琴,最适宜独奏和一般演奏,它音色优美,音量较大,上下窗口的是同度音,由于制作和吹奏时的气息影响,它们的振动不完全一样,故产生一种非常富有特色的颤音,十分动听。它的主要构造分有四个部分:即盖板(保护板)、底板(座板)、和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