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客家山歌,主要包括客家山歌概述、客家山歌种类和体裁、新编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传承人等内容。第二、第三章结合国际ISLI标准MPR技术,并附有各种类型、体裁的客家山歌乐谱,通过音频、视频与曲谱的结合,令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客家山歌的优美和生动魅力。
本书集结了12首当代扬琴作品,涉及多种体裁,包括扬琴与双排键、扬琴与钢琴、四重奏、七重奏、二重奏、三重奏、独奏,以及扬琴与弦乐五重奏等;作曲家涵盖中国(大陆)的刘月宁、刘畅、邢代峰、周婷婷、陈芸芸,中国(香港)的陈锦标、叶钰昭、马诗恩,中国(台湾)的邱冠维,马来西亚的何康伟、赵俊毅。每首乐曲后面均附有乐曲介绍,以简练的文字呈现了乐曲的内容及创作背景,以使读者及演奏者有更好的了解。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文化传承与推广、艺术教育与实践、学术交流和大众的审美提升,也将为扬琴演奏者和团体提供丰富的演出曲目和素材,满足国内外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本书记录了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上海西林禅寺方丈悟端法师所唱诵的梵呗乐谱。本书系上海市科研创新计划“冷门绝学”项目,隶属汉传佛教三大腔系梵呗研究系列丛书,该系列已出版图书有《宝华山隆昌寺律腔梵呗》《中国汉传佛教梵呗精选——二十二位法师梵呗唱诵乐谱》。
本书依据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融汇作者十多年深耕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孩子们熟悉、喜爱的10首中外童谣、歌曲、乐曲为基础内容,综合融入了歌唱、律动、舞蹈、打击小乐器等元素,依据孩子们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循序渐进设置亲子音乐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逐渐熟悉音乐的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互动游戏。本书全彩绘本,插图精美,部分插图还附有白描线图,可供孩子进行涂色游戏。书中二维码附小歌手示范演唱,可听赏并随之游戏。
《妫川古韵》(0p.27)创作于2001年,是为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与女声合唱队而作的民族器乐曲。2002年获台湾“文建会2002民族音乐创作奖”大型民族器乐作品奖与本届比赛的“观众票选大奖”。同年总谱与CD在台湾出版。2003年9月20日由台北“国立”实验乐团在中正文化中心“国家”音乐厅上演,翟春泉指挥。2004年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于“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演,王甫建指挥。2005年在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评奖中获奖。2008年12月4日由台湾“国家”国乐团在台北“国家”音乐厅上演。2010年10月23日于加拿大温哥华由BC(不列颠哥伦比亚)中乐团在BC中乐团成立15周年庆典音乐会“Better World,Better Life Concert”菁英会聚音乐会上演,卓汭仕指挥。2011年11月10日由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在沈音作曲系60周年系庆
本书是一本针对韩国打击乐乐种的研究专著。本图书对该乐种的创始乐队“四物游戏”,以及乐种的形成、传承、传播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和思考。作者前往韩国田野采风,跟随“四物游戏”创始乐队成员学习该乐种,对该乐种有了直观认知;同时,对乐种相关音乐家和研究者进行采访,以此获得对四物游戏的立体认识。作者搜集了大量的四物游戏相关音乐素材和研究材料,并结合田野采风经验,从而导出其研究观点。该研究论据充实,论点清晰,是世界音乐研究的优秀范本。
《少年儿童琵琶教程》由闵季骞编著
《流淌的歌声》系列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既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又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时代新作。每首歌曲附歌词与演奏提示,方便读者边弹边唱,实用性很强。此外,所有曲目均配有示范演奏和伴奏,以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筝艺术传承人孙文妍教授和其弟子罗晶教授担任主编,收集整理并系统梳理了浙派筝艺流派的历史脉络、乐器改进、技法发展、相关人物及代表性曲目,为第一本完整系统性介绍浙派古筝艺术流派的著作,为浙派筝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作者年少时因叛逆和喜爱音乐而辍学,离开了正常的人生轨道,从此开启了一种“跑题”的人生。在寻找诗意世界的横冲直撞中,在生离死别的人生遭遇中,古琴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也成长为一名将斫琴、弹琴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独特琴人。在这本自传式非虚构作品中,作者以一种内敛又颇具张力的文字,将一种质朴的自我教育和一段青春坦然呈现。古琴和音乐是这本书的基础,那些曾在作者生命中发光发热的亲人、师长、友人,才是这部感人至深的非虚构作品的灵魂。散落于城市和乡村平凡角落的民间手艺人和琴人,与历史传统中细微精妙的古琴之音相互交织,向读者敞开了当代琴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意生存方式。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过往与当下都是整个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少数民族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形成与特点有完整认识。本书写作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旨,关注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互动融通,区域文化与民族迁徙,宗教信仰与民俗节庆,以及与之相伴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在尽可能完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作者以轻松的方式带出相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个案,将音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对音乐的描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从多维角度理解民族音乐和中国文化。
中国非遗文化是中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集成体现,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而中国的重量非物质文化更是中国非遗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非遗文化特别是中国的重量非遗文化对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本读本介绍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选取琴、高山流水、七弦、十三徽、伏羲式、人身凤形、断纹、琴铭、斫琴、减字谱、散泛按、五音、十四宜弹、非弦不歌、鹤与梅、左琴右书、阳春白雪、知音、琴道、乐教等核心术语为知识节点,以趣味故事脚本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核心术语所承载的重要知识及文化观念。读本为汉英对照形式,以汉语核心术语为线索,加以文字解说,并配有趣味插图及互动问答等内容。适合作为国际教育学院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学生,以及孔子学院等及海外其他
本书为《音之旅·新编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启蒙》丛书之一,本系列除学习基础的技能技术的练习外,同时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及进阶后表演演奏的学习,培养综合音乐素养。二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本书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简明易懂的原则编写而成,适合初级到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书的最后附有考级曲目及辅导。本书特点是:一、结合初学者特点,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入门阶段采用了部分大家熟悉的儿童歌曲做练习,一改以往枯燥的练习曲。二、突出指法和技巧的标示。为了便于成年初学者自学,每个音的指法,换把位置技巧都清楚地标示出来。三、本教材把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音准、揉弦等技巧问题都作了特别阐述。正确掌握每个技巧在乐曲中的运用。
《学二胡:二胡基础教程.上册,教程》由赵砚臣编著
《静夜思——吴蛮琵琶独奏作品集》由吴蛮著
《中国二胡曲典》以普通曲集的形式分卷出版,卷后附有已出版卷数所有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各卷包含传统、民间、创作、现代等各种类型的作品,并参考以往出版的多种版本加以必要的修订,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是一套既可收藏,又便于使用的二胡作品曲库。本册为第十三卷,是对二胡作品进行的一次归纳与集成,可供广大演奏者及爱好者使用。
《景宁畲族自治县民间音乐集成》是主编叶岳清,包括他的同事与本省专家共同耗费30年心血所收集并次以乐谱实录表现景宁全县民间音乐的图书。这一厚重的编纂成果系统地展现出该县畲汉两族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戏曲音乐与曲艺音乐的全貌,其中大多数音乐是以正式出版形式见诸社会,是对浙江省卷的充实。尤为珍贵的是,它们所呈现的都是未经专业创作者或群众文化工作者加工的、当地音乐文化遗产的原貌。
这是一本难易适中的指弹吉他曲谱,初级吉他爱好者也能上很快手。本书优选的特点在于,选曲更偏向于国风、古风、新流行曲目,编配风格融入一定古典吉他演奏技术。
《中国二胡曲典》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寒阳先生主编,全书基本囊括了自阿炳时期开始,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传统、民间、改编、原创等各种类型的二胡音乐作品,内容全面,考据严谨,标注清晰,既是相关研究的珍贵文献,也可供各专业音乐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音乐出版的一大空白,也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该书可作曲集教材使用,亦可作为相关研究文献使用,在每卷后均附有已出版各卷中全部曲目的索引,以便检索。此外,为提升实用价值,除去二胡曲谱外,各卷还附有扬琴或钢琴伴奏谱。 本册为第19卷。
《从零起步成人学二胡》由王颖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