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以全新的“图说”方式,结合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视觉要素,对中国舞蹈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展示,内容涉及舞蹈的雏形、舞蹈的类型和特点、舞蹈的发展与流变、历代名舞和舞蹈大家、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等,文字通俗易懂,注重科学性,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是了解和掌握中国舞蹈的理想读本。
本书一书,汇集了舞蹈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民族(古典)舞蹈动作,舞姿及毯子功技巧等一百二十余例,用图文对照方式做了较详细的说明,供舞蹈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在训练或编排节目时查考之用。 本书内容是按动作的类型进行编排的,日的为便于舞蹈演员及其他方面的演员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作为资料参考。 由于常用舞蹈动作的名称、术语、规格、做法等等目前在各地尚不相同,有时给排练,教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为此,本书特请北京舞蹈学院孙光言和徐大之两位同志就这几方面做了一些规范化工作。相信今后在不断的应用与实践中,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统一。 本书所介绍的舞蹈动作一般都有左、右两面,现均以右面的动作为例,左面的做法与此对称。书中的毯子功技巧部分,业余舞蹈工作者在初学时,须有舞蹈教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舞蹈的创作者兼导演,除了要有着一定舞蹈艺术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着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上的一定的修养。 这本《舞蹈编导知识》。它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涉及到了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及它的社会功能;舞蹈艺术的特征及它独特的表现手法;舞蹈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的关系;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及编导进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等,包括了舞蹈艺术概论和实用舞蹈技术理论等多方面的内容。尽管在舞蹈理论上的有些观点,其中包括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仍需要本着“双百”的方针,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的;在舞蹈创作的方法论上,由于各个舞蹈编导的风格、方法和习惯的不同,差别就更大了。 这本书对热心从事业余舞蹈编导的同志是有帮助的,对专业的舞蹈编导同志也有着
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这套艺术丛书包括戏曲、戏剧、电影、绘画与雕塑、音乐、舞蹈、民俗和工艺设计八个方面,这每一个门类的艺术,无论古今中外,都有非常珍贵的知识,不看不知道,越看越奇妙。 不过,尊重知识,但不能成为知识的俘虏,拿着这套书去欣赏一幅画,去看一出戏,然后对号入座,也是不妥的。因为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你喜欢齐白石,我喜欢吴昌硕,你喜欢“麒麟童”,
我们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有关舞蹈教学法的教材,采用由浅入深的写法,从基本动作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再进行舞蹈组合训练介绍;动作练习的程序从单一型开始,然后过渡到组合型。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 部分:基础舞蹈,包括热身操、关节活动、地面训练和常用舞蹈基本步伐训练。 第二部分: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训练和中国古典舞蹈作品练习,以及中国民间舞基本动作训练和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汉族等舞蹈组合的练习。 第三部分:芭蕾舞的训练组织及外国民间舞组合练习。 第四部分:社交舞蹈的基本动作训练和华尔兹、布鲁斯、伦巴和恰恰舞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