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工作者研究人体造型艺术,必须首先了解全身骨胳肌肉结构的基本知识,从而才能深入理解人体在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中千变万化的姿态。艺用解剖学作为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已在我国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并在美术专业教学上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奠定了人体造型艺术的基础。虽然如此,但因多年来艺用解剖学的内容没有长足的发展,目前已赶不上形势的要求了。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生活产品都需要科学设计。工业美术、服装设计、头骨貌复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现有的解剖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各方面的发展,必须扩大艺用解剖学研究领域,方能臻于完善,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本书作者潜心研究人体结构形态数十年。根据取精用宏,去芜存真的原则编著成书,并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书是美术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的
全套教材根据*新近颁布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教材的要求,针对当今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三个基本原则编写: 一 强调基础教育。造型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它需要科学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学生不仅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必要的视觉形式规律。 二 注重美术素养。无论美术教育还是艺术设计专业,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敏锐的视觉意识和高品位的审美情趣。 三 引导开拓创新。为促使学生的思维从低给迈向高级,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本套教材不仅注重了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注重了现代教学理念的融会,尤其注意视觉思维方式的引导。它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今后的探索,对于启发创新具有十分重要
本书是以图片集为主,间以少量文字说明。内容分四部分《重生》、《采访》(包括《泼墨2010》、《泼墨2011》)、《看客》、《whoami》。展示了作者苏紫紫在“事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出版者意在“希望通过她的艺术作品与文字作品给青年学生以正面的引导,以本书为界,证明与再现她从前的单纯的网络红人向青年艺术家华丽转身的过程与结果。”
《伯里曼》——这个美术基础课程绕不开的名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六十年。六十个春秋,从学院里一代传一代,成了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伯里曼》是一部的绘画经典,希望这部书在今后更长的日子里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家,创造出更多经典作品。
《艺用人体结构》中的骨骼、肌肉部分参照国内优秀的医学解剖著作《人体解剖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以详实系统的理论知识配上准确具体的人体解剖图。人体形态部分,借鉴了美国画家佐治·伯里曼的表现手法。第八章人体运动部分则参照德国画家约·谢培德《动态人体解剖》的表达方式。 《艺用人体结构》从多种视角全面地分析了人体结构,并将人体结构由里及表的联系(从骨骼到肌肉、到外形再到个体差异),一一用图清晰地展现出来,还对人体形态进行了归纳,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整体的、多维的概念,不至于囿于复杂的解剖名词之中。在详细说明骨骼和肌肉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肌肉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并配以素描插图,更接近绘画实践。后通过图形练习和文字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完全掌握人体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