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0-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传统花儿精选
    •   ( 112 条评论 )
    • 腾晓天选编 /2017-05-01/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花儿是流传在大西北的一种以爱情为主的山野民歌,已经被列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西北花儿主要的发源地和流传地,为了深入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本着精粹、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我们策划出版《青海传统花儿精选》。本书编选的原则是:一,体现独特性,尽量避免和以往相关读物雷同,兼顾发掘和发展,精选了各种风格的花儿唱词的代表作;二,体现文学性,花儿是民间的诗经,突出其特有的比兴和赋的表现手法,选取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其诗意美和意境美;三,体现本真性,突出其爱情主题,尽可能体现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四,体现历史性,忠实于原貌,尽量体现花儿民风民俗百科全书的特色,保留一些曾经的民间活动和人们易懂的方言词汇,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走进花儿;五,体现实用性,既是了解花儿的欣赏读物和学习、研究花儿的

    • ¥5.4 ¥12 折扣:4.5折
    • 川西手艺人 何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何民 /2017-12-0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一部中国民间手艺人的传奇缩影木匠、石匠、泥水匠、铁匠、篾匠、打更匠……在四川西部的农村和乡镇,曾活跃着一批这样的能人,他们或游走于乡间,或设摊于街道,他们以一技之长赚取生活,演出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他们的手艺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本书以手艺人为载体,通过人物和故事将川西的民情风俗展现给读者。在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带领读者重新体味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追忆那些回不去的岁月与乡愁。

    • ¥10 ¥55.37 折扣:1.8折
    • 脸谱密码:民间剪纸中的变脸游戏 舒惠芳,沈泓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舒惠芳,沈泓 著 /2011-10-01/ 浙江古籍出版社
    • 《脸谱密码(民间剪纸中的变脸游戏)》由沈泓、舒惠芳所著,一套戏剧人物脸谱,犹如一条串珠,串起我们耳熟能详的各具性格的古代人物,他们或驰骋疆场,铁马;或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无名小卒,活泼生动……历史是人物创造的,可以说,一部脸谱,就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戏曲脸谱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还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小小脸谱,凝聚着中国古典文化精髓,透过赏心悦目的脸谱,我们可以走近幽深迷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地把握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

    • ¥9 ¥33.37 折扣:2.7折
    • 乐清细纹刻纸 张雁洲,南辟开 编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张雁洲,南辟开 编著 /2008-05-01/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宁波朱金漆木雕、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硖石灯彩、嵊州竹编,匠心独具,精美绝伦,尽显浙江“百工之乡”的聪明才智。 本书作者张雁洲、南碎开详细介绍了乐清细纹刻纸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制作流程等,并对乐清细纹刻纸名家、名作作了解读。本书让乐清细纹刻纸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它、亲近它。

    • ¥10 ¥37.37 折扣:2.7折
    • 草编制作技法 唐家路 编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3 条评论 )
    • 唐家路 编著 /1999-10-01/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草编材料的加工方法及工具介绍;草编原料;草料的选取与加工;草编使用工具;草编编织方法;挑压法;编辫法;缠绕法;绞编法;收边法;盘花法;编结法;草编制作范例;麦草编制品;苇草编制品;玉米皮编制品;棕编玩具;草编制品的品种、产区及保存方法;草编制品的品种; 草编制品的产区概况;草编制品的保存方法;草编制品欣赏……

    • ¥8 ¥39 折扣:2.1折
    • 桃花坞木刻年画 第一辑
    •   ( 85 条评论 )
    • 本书编写组 /2010-11-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桃花坞木刻画源于宋代,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 ¥7.2 ¥10 折扣:7.2折
    • 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辑)
    •   ( 128 条评论 )
    • 刘建超 主编 /1970-01-01/ 天津杨柳青画社
    •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优秀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生产于十七世纪初叶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故以产地得名。杨柳青年画经过历代民间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形成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地方艺术形式,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布局丰满匀称、格调幸福喜庆,富有音乐般的旋律和沉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二○○六年,天津杨柳青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排名美术类。

    • ¥9.4 ¥12 折扣:7.8折
    • 中国刺绣图案集锦:沈绣
    •   ( 1 条评论 )
    • 张蕾 编绘 /2002-06-01/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中国刺绣是我国各民族劳动妇女一种极为普及的民间手工工艺,根据不同需要,民间艺人们创造了品类纷繁的刺绣纹样,人们将其刺绣在服饰、日用纺织品等上面, 增加了物件的品位,强调着迎祥纳福,避邪除秽的恒久命题。随着国内外艺人交流的日益活跃,中国刺绣以其异彩纷呈的样式,历千年沧桑而唤然新的魅力。本集以五种地方刺绣形式,分成五集出版,即湘绣、蜀绣、粤绣、苏绣、沈绣。

    • ¥8.6 ¥11 折扣:7.8折
    • 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辑)
    •   ( 95 条评论 )
    • 刘建超 主编 /1970-01-01/ 天津杨柳青画社
    •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优秀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生产于十七世纪初叶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故以产地得名。杨柳青年画经过历代民间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形成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地方艺术形式,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布局丰满匀称、格调幸福喜庆,富有音乐般的旋律和沉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二○○六年,天津杨柳青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排名美术类。

    • ¥9.4 ¥12 折扣:7.8折
    • 《桃花坞木刻年画 第九辑》
    •   ( 123 条评论 )
    • 本书编写组 /2011-04-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桃花坞木刻画源于宋代,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 ¥7.2 ¥10 折扣:7.2折
    • 中国门神画
    •   ( 384 条评论 )
    • 王树村刘莹 著 /2009-11-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古人对门户的看重,产生了门神崇拜。人们在门上画鸡画虎,悬苇索,挂桃符,贴神荼、郁垒,秦琼、敬德,钟馗等等,认为可以驱邪祟,纳祥福,于是产生了农历新年张贴门神画的民间习俗。自上古至今,这一习俗已流传了几千年。 宋代以降,门神画主要以木版雕刻印刷流传于世,它代表了民间木刻版画的成就。本书作者王树村先生,在民间美术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他走访了中国南北各地的年画之乡,收集了大批珍贵的门神画资料。 本书汇辑了各地*代表性的门神画作品,作者以他对地域、历史、民俗、民间美术融会贯通的理解,对各地门神画的历史起源、题材内容,风格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评介和赏析。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各地的门神画反映了不同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审美趣味。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门神画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和风俗、社会与生

    • ¥9.3 ¥12.5 折扣:7.4折
    • 《桃花坞木刻年画 第四辑》
    •   ( 139 条评论 )
    • 古吴轩出版社 编 /2011-02-01/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 桃花坞木刻画源于宋代,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 ¥5 ¥10 折扣:5折
    • 晋城[古青莲寺][青莲寺]唐宋--中国彩塑精华珍赏丛书
    •   ( 1 条评论 )
    • 金维诺 主编 /2004-01-01/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古青莲寺:在晋城县城东南17公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腰。上距青莲寺里许,原与青莲寺为一寺,宋代分作两寺,此寺时代较古,故名,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高僧慧远在此创立道场,唐代重于修茸。寺内有南殿和正殿两座,均经后世修补,唯殿内塑像和碑刻仍是唐宋原物。南殿三间,内供奉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天王、供养菩萨等,造像仍保存唐代风格。殿内有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一通,碑头刻弥勒请经图,图为一完整的寺院,山门、围廊、佛殿、讲坛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建筑布局和形制的形象资料。正殿内佛宽大,上置彩塑七躯,释迦、文殊、普贤、二弟子及供养菩萨,为宋塑,面形丰满,形象秀丽,身式微曲、姿态自然。寺前有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明代所筑。 青莲寺:初名福严,在晋城市

    • ¥7.9 ¥10 折扣:7.9折
    • 平遥[镇国寺]五代--中国彩塑精华珍赏丛书
    •   ( 1 条评论 )
    • 金维诺 主编 /2004-01-01/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北15公里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距同蒲铁路洪善车站仅1公里。寺院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万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筑,它是我国现存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该殿规模虽然不大,但造型雄伟,气势非凡。殿内共有彩塑 14尊,殿内佛坛正中供有释迦牟尼像,迦叶、阿难两大弟子侍立左右,佛祖造型高大、面相端庄,具有浓厚的中唐风格。前院正面是万佛殿,形制古朴,现存寺内建筑多为明代重构,惟万佛殿及殿内塑像仍是五代遗物。万佛殿佛坛正中设须弥座,其上为释迦趺坐像,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菩萨、二供养童子及二天王。三佛楼是后院的主要建筑,因殿内供奉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三尊主佛而得名,此殿内有名的就是周围墙壁上的明代壁画,以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为主要内容,

    • ¥7.9 ¥10 折扣:7.9折
    • 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二)
    •   ( 133 条评论 )
    • 徐维 等编绘 /2004-06-01/ 天津杨柳青画社
    • 这本“吉祥图案”集,所收吉祥图案,可谓有限而有限,不过“沧海一粟”。然而从中也能体味出我们民族吉祥图案的美学价值,决不低于其他“纯艺术”作品。从构思到表现,手法多样而繁复,往往出人意表。象征和隐喻,是其一大特点。在表现某一特定观念时,多以瑰丽的形象感染人,触动你的心灵,开启一个美的境界。不论所画的人、物,还是装饰性的纹样,都能使你生发出莫大的喜悦感,忘掉烦忧,而得到无量的愉快。

    • ¥7.1 ¥9 折扣:7.9折
    • 中国传统蓝印花布
    •   ( 65 条评论 )
    • 于雄略 编著 /2008-01-01/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传统的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大多以蓝靛为染料,虽然防染的方法不同,但成品都是蓝白相间的花布,所以可以统称为蓝印花布。其共同点是材料为布(或手织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制作过程为手工操作,包括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这是广义的蓝印花布。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以植物蓝草为染料,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为染浆,刻纸为版,滤浆漏印的灰染蓝白花布称为蓝印花布,这是狭义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本书以介绍灰染为主,旁及扎染、蜡染和夹染工艺。作者于雄略先生为浙江桐乡人,对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恢复乌镇宏源泰染坊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资料,所以是有感而发。同时感谢收藏和研究蓝印花布的专家吴元新先生提供了珍贵的藏品资料。

    • ¥10 ¥20 折扣:5折
    • 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辑)
    •   ( 115 条评论 )
    • 刘建超 主编 /1970-01-01/ 天津杨柳青画社
    •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优秀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一,生产于十七世纪初叶的天津西郊杨柳青镇,故以产地得名。杨柳青年画经过历代民间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形成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地方艺术形式,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布局丰满匀称、格调幸福喜庆,富有音乐般的旋律和沉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二○○六年,天津杨柳青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排名美术类。

    • ¥8.6 ¥12 折扣:7.2折
    • 手心里的宝--台湾传统手工艺撷英(图文台湾丛书)
    •   ( 53 条评论 )
    • 段皎琳 编著 /2011-05-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台湾的手工艺,起源于先人对原始生活的需要,随着台湾的开发而逐渐发展。台湾的先住民大多是大陆沿海地区的移民,他们不仅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技艺带到了台湾,而且结合台湾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的特有材料,发展出了台湾手工艺所特有的形态。从取材和制作来看,台湾手工艺较突出者有:烧陶工艺、木雕工艺、石雕工艺、竹藤工艺以及细金银工艺。台湾的传统手工艺,从男耕女织时代到声光电化时代,不仅未曾式微,反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扬。往年村妇野老农闲时的手艺如野花随时世兴败,如今或,登堂入室陈列在博物馆中供好奇游人观赏,或走进工厂由专业人员发扬光大,或走进研究院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台湾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是整个中国手工艺历史的具体而微。拉近距离看台湾手工艺界的复古和创

    • ¥9 ¥20 折扣:4.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