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权威性、可读性与典藏性的中国绘画典藏画册。本书由中国艺术史领域专家伊瑞、覃琨瑛精选编撰,耗时3年写就,力图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传神地讲述1600年的中国绘画。 本书前言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整体的发展脉络、风格特征,分门别类地介绍画派、画家、作品。 图片部分按照年代顺序,精选挑选了160张绘画作品,尽收中国传世名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每一时代每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均被收入其中。每一幅画作均配有简练、深刻的解说文字,不仅讲述了每位画家的生平小传,还生动分析了作品画面风格、技法、历史意义等,带领读者共同走入中国绘画的历史。
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是三种不同的大众美术体裁,它们有各自的艺术规律和形式特点,同时又在新中国的宣传领域内 团结战斗 。本书将年画、连连环画、宣传画综合起来研究,这一创新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不一样的内容。 全书共四个篇章,300余张高清大图,生动有趣地介绍了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政治生活 我们走在大路上:人民的劳动生活 八小时之外:人民的娱乐生活 我的小日子:人民的家庭生活 ,呈现出20世纪50 80年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温暖而富有烟火气,蓬勃而鼓舞人心,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作者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连环画《朝阳沟》,分析了画家如何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术、绘画理念表现生活、表现美;通过分析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的细节,让读者了解画家创作的 小心机 ;书的最后,作者通过40多年
编者本着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理念,将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至此。期望给予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本科生、乃至广大字画文物爱好者一定储备量的通识性知识,并增添部分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实践的研究型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二、三章内容是初学者接触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的基础性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书画的修复简史与流派传承,以及书画装裱所用到的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四、五章内容是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书画装裱的常见形制与传统书画装裱工序。第六章内容在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中难度系数较大,需要有深厚的书画装裱基础、科学的修复理念以及较高的实验科技检测能力,方能够逐步上手、解决修复性难题。第七章内容选取两个典型绢本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鉴赏国画的通俗读物。 作者马菁菁在书中沿袭了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思路,介绍了不少专业级的书画鉴赏小技巧。可以说读完这本书,再看到中国古代国画,你就可以从构图风格、技法、颜色等几方面立刻判断出画作的年代。 本书以时间为线,简述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从不同时代的国画大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入手,教会读者基本的观赏方法,顺带把布局风格、纸张、印章等鉴赏窍门解释清楚,甚至还讲清楚了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 例如:皴擦是判定画作年代的分水岭,五代十国宋初之后的画作才有出现皴擦技法;有画家名字的是宋及宋以后的作品,没有画家名字的是唐及唐以前的作品;如果一幅纸本画说是元代以前的,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的。 读完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传世名画中的隐秘往事,也能懂得怎样欣赏一幅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一书,共收入《怎样鉴定书画》《古代绘画的厄运与幸运》《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两宋名画册〉说明》四文,并有附录题跋数则。张珩在任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以及国家文物局 三人书画鉴定小组 时,经常要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指导工作和鉴定书画。在此期间,他也会为一些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和管理人员上课或作演讲。《怎样鉴定书画》就是根据这些演讲整理成书的,文字约二万字左右。《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张珩大多曾亲眼鉴阅过原作,而且是 影响*深刻 。文章里还对一些名画的作者归属,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两宋名画册〉说明》,共收入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小品画六十幅,每幅作品的说明文字均有张珩撰写。张珩在说明文字里,对六十幅两宋小品一一进行了作者归属、作品断代,充分
《敦煌粉本与绢画精粹》一书作者为:何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书开本为8开,内容主要介绍敦煌粉本、壁画、彩塑、绢画,演绎了敦煌菩萨之美。敦煌壁画曲折地、广泛地表现生活,反映对现实生活的美的认识。作者经过多年时间收集和整理20世纪40年代敦煌莫高窟壁画粉本与绢画,精选出百余幅佳作分类汇集成以下主要章节:写经丹青、敦煌苦修、敦煌粉本、敦煌旧影、朝圣敦煌。在图片展示的同时作者也述之文字供读者雅读,每一幅作品上的人物各部位均用汉字标明颜色。粉本线条流畅自然,贴近原作,在诸多壁画毁坏的情况下,该批粉本与绢画具有着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绘画艺术价值。本书文笔流畅,兼具有通俗性和学术性,而且图文并茂,在同类书中实属优异。
知名艺术普及作家中野京子以40幅作品为中心,追寻隐秘在美貌之后不被世人知晓的故事,追踪作品中美的光和影。有人以美为武器实现人生逆转,有人因美貌而招致祸难;有人的美转瞬即逝,有人的美给身边带来血光之灾,有人的美偏偏唯独不能打动心爱的人,有人的美却被自己嫌弃等。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与美相关的故事,每个美的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波澜起伏、值得期待的人间戏剧。让我们来了背后精彩故事,体会一下美人们的喜怒哀乐。
本书为徐邦达先生于196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书画鉴定课程的授课笔记。课程虽仅有短短8次,但内容涵盖学理方法直至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名家名作的鉴定考证成果,多为实打实的例证与经验。虽然徐邦达先生著作等身,但这份丰富系统的讲课内容却从未曾发表,只因这份笔记除在薛永年先生于吉林博物馆工作时长翻阅温习外,即封存辗转,直至2014年重现发现。徐邦达讲授此课时其《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皆尚未写作,以笔记内容与后来的两书比较,亦有同有异,能够反映徐先生认识的连续与发展。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古典诗歌创作,特别是古典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成为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的经典名篇。 二十四品 分为雄浑、 冲淡 品、 纤秾 品、 沉着 品、 高古 品、典雅品、 洗炼 品、 劲健 品、 绮丽 品、自然品、 含蓄 品、 豪放 品、精神品、 缜密 品、 疏野 品、 清奇 品、 委曲 品、 实境 品、 悲慨 品、 形容 品、 超诣 品、 飘逸 品、 旷达 品、 流动 品,并以四言诗的形式,为每一品的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客观来说,该书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其诗性化语言呈现给读者的更多是感性的认知,缺少理性的逻辑分析,难免使读者产生困惑。《移花就镜:二十四品诗书画印通释》创造性地将 二十四品 的审美体系运用到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的鉴赏上,选取古今佳作,以具象可感的诗、书、画、印与每一品风格相印证。阅读此书,不但能使读
文人画,亦称 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 以心入画,以情造文 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全书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你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夜巡》画的并非黑夜。 《呐喊》中的人原来并不是在尖叫! 《大宫女》完全违反了人体比例? 如果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我们很容易误解西方美术史上的这些名画。本书就以世界名画中隐藏的谎言为切入点,为大家揭示名画背后的真实世界。书中收录了《蒙娜丽莎》《倒牛奶的女仆》《美杜莎之筏》《红磨坊的舞会》《夏娃与亚当》等100多幅世界名画。书中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高清的插图,即使是 艺术小白 也能无障碍地欣赏伦布朗、达 芬奇、雷诺阿、丢勒、高更、梵高等巨匠们的作品。请跟随本书,一起探究名画背后的谎言与真相吧。
精选50幅达 芬奇杰作背后的象征和意义,还原一代奇才达 芬奇的创作轨迹,包含圣母玛利亚、圣徒、使徒等闻名于世的人物肖像画,还有他为机械和军事所做的创作等。同时,作者还从达芬奇的同辈人中精选了同类型的创作来与达 芬奇的创作形成联系。全书紧扣达 芬奇艺术杰作本身,或全貌、或局部地解读藏在艺术杰作中的秘密,让我们彻底读懂杰作的意义。同时,透过模切窗口,让我们的眼睛更便捷地聚焦于画面的细节,增强了欣赏每幅杰作的趣味性。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绘齐州(今山东济南)名山华不注和鹊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分明,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迁相对。两座主峰以花青杂以石青,呈深蓝色。这与洲渚的浅淡、树叶的各种深浅不一的青色,形成同色调的变化。斜坡、近水边处染赭,屋顶、树干、树叶又杂以红、黄、赭。这些暖色系的颜色,与花青正好形成色彩学上补色效果,运用得非常恰当。该作品是赵孟俯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此幅在昼史上被认定马文人昼风式青绿设色山水代表作。
本书以世界绘画史为框架,挑选了近300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世界名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读者直接引领到世界绘画的艺术殿堂里。这些画作代表了中外绘画的成就,处处散发着荡气回肠、惹人注目的人文气息,让读者在唯美中赏心悦目,感受艺术大师如诗的情怀,获得至纯的艺术熏陶。
本书为上海书画出版社 鉴真馆 系列之一,为刘九庵的书画真伪鉴定文集。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为 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从摹、临、仿、代、改、造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书画的作伪。第二部分是 书画伪作辨析 ,是由1994年刘九庵赴台北讲座的笔录整理而成,首次整理出版。讲座内容为包括王羲之、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沈周、郑燮等在内的十几位古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真伪鉴定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历代作伪的手段以及鉴定方法。全书均根据文稿配以高清图版,全彩印刷,为中国古书画鉴定学习者和爱好者的书籍。 鉴真馆 系列为上海书画出版社自2020年起陆续推出的一套聚焦中国古书画鉴定的丛书,现已出版《张珩怎样鉴定书画》《徐邦达讲书画鉴定》《谢稚柳讲书画鉴定》、《刘九庵讲书画鉴定》《王季迁书画过眼录》《苏庚春讲书画鉴定》6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问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它既是一幅反映宫内生活的纪实性图卷,又是一幅精美的人物肖像画。作为写实性的绘画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画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的生活用具,如投壶、屏风、围棋、榻几、茶具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数据。
中国浮世绘研究领军人潘力教授,联手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近 50 家世界知名机构及私人藏家 ,为中国读者奉上前所未见的 典藏级的大8开浮世绘宏篇巨著 ! 选材考究:日本进口特种纸、丝光布接、烫库尔滋金,堪称不可多得的收藏及礼品书。 全书分为浮世绘的黎明、 锦绘 的诞生、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的幕末浮世绘、邂逅西方的浮世绘风景画、迎接现代的浮世绘这六大部分,清晰梳理浮世绘发展历史,全面介绍所有知名流派及48位巨匠,并逐幅解读所有名作的内容、风格、技法乃至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本书为288mmx395mm超大8开尺寸,其中多数艺术作品以原作尺寸呈现,即几百年前的浮世绘作品多大,读者现在看到的就多大,营造难得的沉浸式体验。
本书为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 系列丛书之一种,全书聚焦宋代文人书画中有代表性的三位大家黄庭坚、苏轼、米芾,摘录了其论书、论画的言论并进行分类整理,并试图从中厘清三家之书画观念,具有较高的文献、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