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英国皇家特种部队绝境求生的秘密,是掌握现代人自救、自我保护的生存技巧。 任何人,只要是喜爱远足、旅游、探险、行车的普通读者,都可能会被意外隔绝在地球上的任一地点: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无际大海 本书描述了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同时也揭示了相应的生存机会,提供详尽的求生方法与技巧。 这本终极指南,补充了大量求生场景和求生案例,怀斯曼将多年实战经验倾囊相授。书中附有大量绘图,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更增强了直观性与实用性。本书的宗旨是解决所有生存难题:如何装备,雨林中如何施放求救信号,怎样辨认有毒植物,用刀片制作指南针,如何蹚水过河,制作各类环、结和绳套,如何点燃潮湿的火柴,如何搭建天然帐篷,如何急救、逃生、救援等。
《特种兵教你户外生存》是一本户外生存及应急避险的实用指南,是专为中国人定制的户外生存手册。本书从野外出游的方式、野外出游应做的准备、如何洞察环境、如何找到合适的出行方案、户外基本生存技能、特殊情况下的生存技能等方面入手,故事案例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生动、翔实地介绍了普通人野外出行应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及应急避险常识。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历代遗址灿若繁星,沧桑岁月改变了曾经的城池人烟,却没有改变古往今来的探险家们对它们的热爱。 2020年5月,探险家姜野用徒步加骑行的方式开启了西北的旅行,历时两年,他走过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 足迹遍布河西走廊、黄河两岸、天山南北 徒步里程100万米,骑行里程700万米 实地探访丝绸之路上的古迹100余处 写下了一份珍贵的探险笔记。在这部笔记中,他将自己对河西走廊、黄河两岸以及天山南北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的探访,放置于对西北大地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亲身体验之中,向在这里奉献与耕耘的一代又一代同胞,捧上了自己的敬意。
20岁的贝尔在英国特种部队服役;22岁的贝尔在南非的一次跳伞中,摔伤了三根椎骨,因伤退役。在病床上躺了3个月之久,人生跌至谷底,但经过不懈的努力,8个月后,奇迹发生,贝尔神奇康复。 攀登珠峰的种子开始发芽,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不顾家人反对,贝尔毅然决然加入珠峰远征队。从徒步到大本营开始,贝尔经历了不停的折返、艰难的攀登、恶劣的环境、无情的伤病、队友的死亡,甚至还有自己从高空坠落的生死瞬间。 23岁的贝尔,成功登顶珠峰,跨越层层障碍,到达心之所向的地方,展现了一个男人在困难面前可以做到何等的不屈与坚强。
本书应北京大学通选课 户外探索 课程教学需要编撰,面向有兴趣参与户外运动的大学生与广大户外爱好者,对开展户外运动所需的基本意识、知识与技能进行简要讲解。 户外运动内容繁杂,各种运动项目各具特点,需要各类专门化的知识技能。本书作为高校体育通识教学用书,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户外运动的基本概念,树立基本的户外安全、风险管理与环境保护等意识,概览筹备户外运动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行前训练、餐食准备、路线规划、野外宿营等基础技能,帮助读者加深对户外运动的认知并掌握其基础技能,从而更好的结合实践体验户外探索的无穷魅力。
突发山火、城市水灾、户外雪崩,如何避险? 歹徒袭击、路遇恶犬、遭人绑架、校园霸凌,如何应对? 亲人离世、失去工作,怎样挺过难关? 你知道如何制服熊、鳄鱼和美洲狮, 或在枪击案、生化攻击、恐怖袭击中活下来吗? 或许是你能找到的最全面的生存指南。 英国前特种兵奥利 奥勒顿将传授他在各种极端情况下学到的所有专业求生经验、知识、心态和技能,带领你在(几乎)任何情况下活下去!
本书介绍了 40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露营爱好者,他们把露营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将给你提供无限的灵感,手把手教你玩转露营。支一顶帐篷,露宿在星空下到底有 何魅力?尝试过露营,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这本书中的露营爱好者会教 你如何优雅地成为个中高手。从拥有硬核生存技能、勇敢无畏的伐木工人,到深藏 不露、沉迷捕捉完美海浪的冲浪达人;从独自出行睡单人吊床,到全家出动住豪华 钟型帐篷 对露营迷而言,露营是一种纯粹的快乐,是亲近自然的方式,也是忙 碌生活的解药。而且,和我们大多数人不同,他们了解露营的正确打开方式。 书中每幅图片都是绝美的摄影作品,每段文字都介绍了各位受访者独特且颇具 启发性的露营方式,他们最难忘的露营经历(和最大的挑战)以及一些的露营 技巧。同时,这本书还列出了多种露营形式,助你打
露营是生活中纯粹的乐趣之一。这是一种逃避每天疯狂节奏、回归自然、发现新体验的方式 没有什么能比睡在星空下更快乐了!本书内容包括露营前的准备工作、帐篷的选择建议、露营装备、露营食谱、露营活动、露营的注意事项等,包含了满满的技巧、食谱、活动等,可以帮助你规划完美的旅行,发现在户外露营的乐趣。这本书为初次露营的人或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们提供了很多想法,一定会让你的下一次旅行充满活力与灵感,帮你创造终生难忘的回忆。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爱德华·拉森讲述了人类探险目前无比恢弘的一年:1909年,人类进行了三次大胆的探险,由罗伯特·皮尔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和阿布鲁齐公爵率领,同时冲向世界的北极、南极和第三极。三支探险队面临靠前的恶劣条件和死亡威胁,在地球的边缘插上了旗帜。 在这非凡的一年里,美国人皮尔里及其团队因发现了北极点而得到了全世界的欢呼;英国人沙克尔顿打破了地理上的最南记录,而他的探险伙伴则到达了南磁极;在世界屋脊,意大利阿布鲁齐公爵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喀喇昆仑探险,试图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并开创了攀登这座山峰的标准路线。 基于大量的档案查阅和实地调查,爱德华·拉森将这些事件编织成一系列精彩的冒险故事,揭示了探险家们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和体现出的人类精神的很好。
《1000极致旅行体验》就像一份激动人心的清单,为你列出了人生的种种可能,它仿佛在温柔地提醒你,还有很多事情你没有做过,还有很多风景你没有看到。也许其中的一些趣事你已经体验过了,然而也一定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情节正撩动着你的心弦,那些奇怪的节日、那些有趣的人们、那些怪诞的风俗、那些美味的食品 也许,这算不上一本真正的指南,却有一种指引你出行的力量,当你放下书可能就会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渴望去接触这个美妙而复杂的世界,也许明天就是你起程穿越西伯利亚高原的Big Day。
亚历山大 多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 2014 2015年度探险人物 。他历时6个半月,历经一万多公里,以单人皮划艇横跨大西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本书通过亚历山大 多巴穿越大西洋的探险故事,为读者们展示一次真正非凡的跨海之旅,并提供了大量关于大西洋的知识和旅行者生活的有趣事实。它将鼓励年轻读者去探索世界,坚持并实现他们的梦想!
是否一直自认胆子够大,那么何不摆脱常规路线向极致探险发起挑战呢? 从中亚的丝绸之路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从苏格兰的边境地带到巴西的鬼针峰,这些都是世界终极的探险圣地,等待你来发现! 从扣人心弦的高楼赛跑到令人激动的山地骑行,从驾驭惊涛骇浪到邂逅濒危动物,这些都是惊险刺激的另类玩法,吸引你去体验! 《1000极致探险体验》的内容充满 新、奇、特 ,定能满足探险者的各种需求;而在编排上注重简洁实用,读者可以快速提取关键信息,从而辅助自己制订旅行规划。加之图文并茂,读起来轻松惬意,极具观赏和增广见闻之效,因此,即便不做旅行之用,此书也颇具收藏价值。
2008年费宣和金飞豹完成了中国人穿越格陵兰冰盖探险。费宣所著的《探险格陵兰》一书,叙写了他们的探险队在冰原上跋涉的一个月里的点点滴滴,乐趣,磨难,艰险,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人与事穿插,活灵活现,趣味十足。体现出在冰天雪地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作者对人生真谛的体悟。
本书以13万字,400余幅精美真实的图片系统详细地介绍登山的前期组织、集训、物资准备,登山过程中的营地建设、冲顶,以及后期的总结等环节,并针对山鹰社攀登过的13座雪山作重点的攻略介绍,最为难得的是每座雪山的攻略的图片、文字、路线图都严格对应,使路线、地形和通过方法等都一目了然。 可以说,这本书是登山书籍里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与其它同类书籍相比,它更系统,更严谨,可操作性更强,更适合我国的登山发展情况。 希望它能够帮助更多人亲的雪山。
本书记述了上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这次探险之旅堪称英雄年代的最后一次伟大的探险,亦是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史诗。 1914年8月,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率领27人的探险队,乘坐“坚忍号”探险船,启程前往南大西洋,志在夺取探险史上最后一个未被认领的荣誉: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然而,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却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十个月后,探险船被彻底挤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700个日夜,才得以脱困获救。这一空前绝后的生还奇迹,与探险队领袖沙克尔顿那崇尚人性、坚韧顽强的乐观精神以及非凡的领导能力有很大关系。 本书作者在创作沙克尔顿这场虽败犹荣的极地探险之旅时,整理了大量未被公开的史料,并将随
《征服亚马孙》是埃德 斯塔福德历时860天近万千米徒步亚马孙河的远征实录。 2008年,斯塔福德开始了他征服亚马孙的旅程。旅程的规则既简单又艰难:每一步路一旦借助外力,就重走一遍。 从秘鲁南海岸的亚马孙河源头出发, 行走 900 多万步, 860 多天行走近 1 000 0千米,被蚊子和蚂蚁叮咬各超过 20 万次,被黄蜂蜇了 600 次,被蝎子蜇了 10 多次,消耗 10 部高画质摄像机、 6 双靴子、 3 部全球定位设备,斯塔福德成功跨越整个南美洲,抵达广阔的亚马孙河入海口,成为全球徒步走完整条亚马孙河的*人。 本书详尽记录了德爷徒步全程的经历,狂野、震撼、险象环生,超凡阅读这场搏命之旅,我们会感受到人的恐惧与渺小,也能见识到人的勇气 、 智慧与伟大。
本书是20世纪的探险家、地理学家,也是被后人誉为“西域探险之父”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撰写的一部有关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中国西部考察的纪实探险游记。 曾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这次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不论在新疆探险史上还是在中外合作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瑞联合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组建,中国学者次在中国土地上的探险考察中有了自己的地位,次成功地进行了中外合作的多学科的大型科学考察。 1926年的冬天,斯文·赫定来到中国,他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达成了如下协议: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