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我国地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富有特色的游记。全书80万字,生动记述了作者三十余年中对祖国名山大川,特别是西南地区实地考察的心得。作者对石灰岩地貌的研究,比欧洲人要早一二百年,故此书极具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此次以乾隆本与过去从未刊刻过的原始抄本为底本,内容较之解放前出版的通行底本丰富翔实得多。同时增补了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此次出版又重加修订,使得原书臻于完善。
《西藏之西,阿里阿里》是一部全面生动的,关于西藏阿里地区史地人文、世系源流与历史演变的精彩读本。作为行政区域上的“阿里”,指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地区,共辖有七县一镇。地域广阔,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作为特定称谓的“阿里”,出现于公元9世纪中叶,则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其隐形的含义为,吐蕃政权灭亡后,赞普的后裔来到了藏西那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统治区域,享有了其实际管辖权。9世纪末至10世纪,“阿里”一词才屡见于各种藏文文献。作为特定称谓的阿里,又分为上部阿里与下部阿里。作者用百折不挠、探索不止的脚步,对西藏历史上、下部阿里最重要的几大王国:象雄、古格、步让、贡塘的重要历史遗迹、属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