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只因有喵。因为有猫,紫禁城也不再只是一座宫。 这本书将给你一个非比寻常的进宫理由!带你跟随一群 御前带爪侍卫 的每日巡游路线,去发现隐秘在故宫里的 猫猫江湖 ,近距离感受 帕帕 、 鳌拜 、 警长 、 吉祥 、 如意 这些超人气故宫御猫的四季 猫生 ,从喵眼去看故宫里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故宫御猫网红摄影师、微博#故宫的猫#超话主持人@宠物摄影师-克查,历时4年,50多次进宫寻踪,37只人气御猫行踪大公开。 独具灵魂的御猫照片和超治愈萌趣御猫小漫画,现实世界和二维空间的破壁之作。书中附带御猫藏身处标注版故宫地图,让我们跟随这群故宫喵星人,重新发现一座宫。
随着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 (Finding Vivian Maier) 获得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与广泛传播,薇薇安?迈尔这位神秘的女性摄影师如同一颗彗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中。尽管薇薇安?迈尔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她产生好奇,甚至成为吸引众多摄影、艺术爱好者的原因之一。从神秘的保姆到先锋摄影师,她的故事只能从她拍摄的14万张照片以及极其少量的关于她生活的事实中拼凑出来。这位神秘的保姆到底是谁?是什么推动了她旷日持久的创作,又是什么使她如此坚决地将她自己和那些作品隐藏起来? 薇薇安的大部分彩色摄影作品比她的黑白作品 抽象。在她的作品中,街头、孩子、陌生人,以及自拍肖像都是主要拍摄内容,这些图像让本属于那个时代 隐形阶层 的人生变得具象可见。 在本书中,世界 彩色摄影大师乔尔?迈耶
《伟大的旅程》将带您去品尝绝美的视觉盛宴,这里有世界上拥有魅力的建筑和历史遗迹,精美的图片和壮观的3D画面让每一个建筑的细节在您面前一览无余,让您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这100多个不容错过的景观中,带您游览世界,穿越人类千年历史。本书介绍了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比如悉尼歌剧院和吉萨的大金字塔,还有一些是令人叹为观止,但却鲜为人知的建筑,比如马里杰内古城的大清真寺和以色列的马察达山顶要塞。这本精彩纷呈的书将带您探索每个大陆最震撼人心的历史遗迹,见证人类的荣耀和建筑的繁华。本书将重点讲述一些别具创意、富有现代风格的国际著名建筑,以及一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秘鲁的马丘比丘。本书由专业团队编写,如诗如画的文字展示着这些不容错过的景观特色,并将
《当代摄影中的影像构建》共6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摄影中影像构建的方法:“构建影像,构建空间”“构建地点”“地方感:艺术家改变环境”“图式化:制作系统”“无相机摄影:摄影的保真和失真”“为相机而表演:后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和行为摄影”。 《当代摄影中的影像构建》每章的开篇都会先引入一篇文章,从当代和历史的角度来探讨相应的主题。此外,在每章中都展示了一系列新锐艺术家和拥有杰出职业生涯的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内容还包括访谈、叙述、观察创作实践和关于作品的讨论。 本书适合对当代摄影实践和研究感兴趣的学生、教师、策展人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行走于贵州的东西南北,看过了贵州的大城小市,尝尽了贵州的酸辣黔味,好看还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美:北京的美,在于它的雄浑大气;上海的美,在于它的繁华热闹;西安的美,在于它的古朴典雅……而黔东南的美,则在于它的原生态、多民族。 黄土高坡上,那头扎毛巾、腰系锣鼓的西北汉子形象早已消失不见;内蒙古草原上,大片大片的茵茵绿草也已被荒漠吞噬;而云贵高原却还保留着自己原始的美。黔东南的美,是白色的,是苗家少女身上晃动的片片银饰;是绿色的,是崇山峻岭之间铺天盖地的那片幽碧;是青黑色的,是侗族女子身上的裙子……黔东南的美,是多姿多彩的,五彩斑斓的,让人看不够、拍不够的。这些色彩美得自然而然,美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过腻,少一分则不足。 旅行指南编辑部编著的《拍黔东南完美路书
该书为中国美术馆同名展览的配套图书,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成果。全书作品部分包括“风起山河”“寰宇春秋”两个板块,展示了革命摄影家石少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于延安、冀中、晋察冀地区的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像,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其拍摄的开国大典、中国参与的世界性会议和文化界人物等精彩影像。330幅左右的照片精选自石少华60年的摄影生涯,涵盖了如上的众多时期和历史题材。不仅如此,书中的“学人研究”部分从石少华的成长经历、历史环境、历史和文化地位、摄影理论思考和组织工作等角度深入剖析,全方位呈现了一位中国摄影史大师跌宕起伏的丰富人生。
《太和昆仑:新疆昆仑叶城旅游摄影作品集》是一本以昆仑地区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画册共收集昆仑自然景观和人文封面摄影作品200余幅。表现出了昆仑山的其气势恢宏。也展示了历史文化厚重,物产资源丰富的叶城。编者希望通过画册能引起社会关注昆仑关注叶城,为这里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力量。
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人类正陶醉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物质丰裕和生活便捷之中。而余纯顺,却在用一种原始的方式——走路,弘扬着人类的一种不应该退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敢和进取,就是诚实,就是对理想的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用惊人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人,依然是地球上坚强的生命。他也在用坚韧的脚步告诫、提醒人类:不要沉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里,丧失了刚健的毅力和勇气,丧失了向命运挑战的激情!余纯顺倒下了。然而他的脚步声不会在人们的心中消失。这本书,并不是对余纯顺一生和他传奇经历的完整记录,而是用他自己在徒步旅行途中拍摄的部分照片,向人们展现他辽阔多彩的视野,展现他博大深沉的心胸。凝视余纯顺留给我们的这些照片,我和所有观者一样,为之动容,为之浮想联翩。书中的五十首诗,不仅表达了我对这位孤胆勇士的钦
这是九如过去几年间行走的记录。一半创作于途中,一半创作于记忆。作者说,照片与文字并非自由恋爱,只愿他们可以日久生情。这些照片和文字,都是一种漂浮物,漂浮在作者和之间。倘若伸手触碰它,它便神秘而轻盈地向更远处漂移。只有将它安顿好,才能独自转身离开。本书分为沿途、薛定谔的城、狄浦斯王、决定性瞬间、夜和岁月、夏娃、情话、沙与沫、苏格拉底说九个章节。
本书通过百余幅高清卫星图像,遍数七大洲中那些人类活动后产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环境变化。雄伟的建筑轮廓、一望无际的住宅区、城郊的村庄布局,无不显露出大都市的发展轨迹。各个大洲的高清图片记录了人类为开垦与采矿而不断占用土地的情形,但从48万米到68万米的高空向下看去,这些地方也有令人惊叹的美。本书还呈现了格陵兰岛上的居住点、沙漠中的绿洲以及南极科考站等生存环境下的景象。 这本大开本的卫星图集显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并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公众在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后,也相应地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深度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深度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麦积山佛影》主要内容包括《麦积山佛影》凡例,麦积山石窟早期勘察及庐江草堂藏麦积山石窟旧影的时间和价值,天然塑馆在麦积——写在《麦积山佛影》图册之前,二十世纪中国文化部西北文化保护历史回顾,外景,第〇〇三窟——一九一窟,瑞应寺,散落佛像,《麦积山佛影:》旧影文献勘定修改对照表(仅供参考),《麦积山佛影》参考文献,《麦积山佛影》出版后记,《麦积山佛影》图版目录庐江草堂藏本。
四川,是世界野生大熊猫占比较大的地区,是中国特有物种居前列的省份,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画册以“一轴五屏”的自然保护格局为线索,通过地理视角的文字解读和近百位摄影师的300张生态摄影作品,展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园区和55个自然保护地的典型特色,反应出四川省为自然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和成果。大自然赐予了四川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让我们通过这本《自然之赐》来“发现四川本来的样子”。
《未有烛而后至》共119幅黑白摄影,皆为台湾1970年代的乡镇及外岛地区景像,。书名《未有烛而后至》出自礼记,意思是「晚上的宴会,蜡烛还没点亮,如果有后到的客人,应该主动告诉他们哪些客人已经到了」,似乎表现出陈传兴的谦虚之意。
本书内容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同名展览的120幅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是从洛文希尔收藏的一万五千多张中国早期摄影中精选而出,出自活跃于19世纪的21个知名摄影机构和摄影师(部分佚名摄影师)之手,经专业细致的学术梳理,全面而丰富地呈现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其中包括人物肖像、风物景观、市井生活、城市和建筑等内容。书中为这些作品附有说明,讲解当时的摄影技术并补充背景材料,更易于读者理解。本书的出版不助于中国早期摄影史的研究,更对早期中国历史面貌的呈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1996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1997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1998年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同年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1999年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是作者用了近6年的时间,共跑了20个省,50多个县,200多所学校,所拍摄的一些作品,有“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
《未有烛而后至》共119幅黑白摄影,皆为台湾1970年代的乡镇及外岛地区景像,。书名《未有烛而后至》出自礼记,意思是「晚上的宴会,蜡烛还没点亮,如果有后到的客人,应该主动告诉他们哪些客人已经到了」,似乎表现出陈传兴的谦虚之意。
《至美新疆光影成韵 朱家莹摄影纪行》是一本以新疆风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作者拍摄新疆的一年四季,春天的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天的牛羊肥壮、山川俊美;秋天的山水妙,秋风落叶;冬天的银装素裹、大漠情怀。从一幅幅作品中从中看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感情。
《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收录了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获奖作品。本届国际影展共收到109个国家和地区13411名摄影人投寄的142025件(230987幅)摄影作品,作品涉及国家范围、参展人数以及来稿数量,都再创历史新高。经过10余位专家为期5天专业、高效的评选,最终产生296件入展作品。作品分三个类别,为纪录类、艺术类、“方向·视界”主题类。
这是一部生命独特体验的壮丽诗篇,凝聚了对洪荒大地的敬畏之情。对于王建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这些年,从中国西部延伸到美国西部,是建筑在他亲身对中国西部景观探索的刻骨铭心体验之上,同时又是对美国西部文化独到发现目光的锤炼之下。 王建军以其数十年对中国西部风光、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题材的拍摄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风格,也为他的美国西部摄影铺设了深邃的伏笔。更重要的是,从中国西部到美国西部,王建军想寻找的,也许是一个更为深入的参照样本,或者说通过更为开阔的实验性空间,借助两个半球相似的地域方位,拓展对于西部在人类历史上重要性的解读。 面对这些来自洪荒大地依然纯净原始的影像,就是一次生命中叠加的历练,又一次灵魂的升华,而对于中美地理环境下的文化图景来说,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