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我国旅游业新时期的发展变化和*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要求,满足社会对新型旅游人才日益扩大的需求,开发建设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新型旅游教材成为重申之重。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一门旅游管理、导游等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材建设应充分做到“重基础、宽知识面、重实践性”,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本书基于此项原则的指导, 内容力求新颖、实用,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 (1)内容翔实,讲求实效。本教材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出发,汲取了以往教材的精华,全面介绍导游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并结合行业实际,突出基础
运用拟人比喻法还可以为团队旅游过程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进行疏导,从而取得游客的谅解,化解消极和不满情绪。比如,“老外”在园林中不慎碰伤额头,导游员一方面安抚游客,另一方面风趣地说:“这假山真可恶,该死!不过您看,它已低下头向您赔礼道歉哩。”游客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心中的不悦也消失了一半。 拟人比喻法还可通过导游员恰当的比喻、夸张、寓意和象征等,含蓄地揭露和批评团队生活中不通情理的事情和现象,使游客在轻松和微笑中得到启迪。它不仅含有讽刺的意味,而且是一种幽默含笑的批评。
《旅游院校教学用书:模拟导游教程(修订版)》修订之后,共分为“初为导游”、“导游程序”、“景点导游”以及“沿途讲解”四个部分,共计30个单元。从宏观层面上看,这四部分内容可归为两个版块,一、第二部分属于版块,讲解导游工作流程与业务技巧方面的知识;第三、第四部分属于第二版块,主要是关于景点及文化方面的知识。与上一版相比,我们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即第四部分),意在突出文化知识在今天导游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习者在这方面做相应的知识储备,将自己培养成业务精、有内涵、适应时代要求的导游员。 《旅游院校教学用书:模拟导游教程(修订版)》部分延续了以往的做法,向学习者详细地介绍了导游员的核心概念、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及要求,以及在导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和特殊问题及相应
三国遗迹旅游,各省均有不少热点,其中特点、优势、最为成形的,还是四川的三国蜀汉历史文化旅游。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便在《隆中对》中提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所谓“益州”,即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刘备循着它的祖先高祖刘邦的遗踪,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自此,奠定了益州蜀汉正统地位,而留下的大量蜀汉以及人文景观,便令人们神往…… 以下,我们将从蜀汉文化的中心——成都为起点,步入那悠远、深邃的蜀汉历史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