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开立体地形地图 世界四开立体地形地图,地形起伏按照真实DEM高程测绘数据生成,国际先进数控机床精细雕模,高级PVC材质吸塑成型,安全环保,制作优良,是时下办公陈设、居家装饰、学习查阅的良品。
本图集是综合性区域自然地理图集,主要是供高等学校地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使用,并兼顾中学地理教师和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和研究中国自然地理时参考。图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境内各种自然要素分布规律、相互联系和各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反映了我国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和最新科研成果,并适当地吸收了一些不同学派的代表性作品。 全图总图,划分为地貌和地质、气候、陆地水、海域、土壤、生物、自然环境的演变、资源、综合自然区划、环境问题、主要改造自然工程、中国自然保护等十二个图组。每一图组按照自然要素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又由几幅地图、图表和统计资料组成。 本图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表示方法多样,区域特征明显,是我国目前公开出版的本比较系统的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图集,它不仅内容能基本上
本项目对黄河舆图的研究,在中国地图学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已经出版的古旧地图集,可谓极其丰富,但迄今仍无一部对黄河舆图进行整理研究的著作,因此,本书整理现有各大藏图机构以及古籍中的黄河舆图,分黄河全图、黄河专题图两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黄河对于中国史的影响深远且宏大,自《尚书 禹贡》以山川为脉络罗列中国疆域以来,史籍中对黄河的记载不绝于书;而在 左图右史 的史学编撰原则之下,黄河舆图的谱系也与中国地图学史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出台之后,沿黄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成为一项亟待展开的工作,如何通过历史时期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为当前该项国家战略服务,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黄河舆图承载了大量的历史地理信息,并有着 一图抵千言 的功能
《中学教师地图集》是一部区域性、综合性的教学参考地图集,主要供中等学校地理教师备课、自学和进修时使用,并适当兼顾高等学校地理系的学生参考。本图集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历来的中等学校地理教材和高等学校地理教材上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以现行的地理教材为主,注意解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旁及中等学校政治、语文、历史等教材中涉及的地理内容。因此,本图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表现形式多样、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中国地图分册》由全国专题总图、分区普通地图、分区经济地图和文字说明四部分组成。全国专题总图包括部门地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图幅和图表。分区普通地图东部5个区比例尺为1:6000000,西部和北京3个区为1:8000000,各分区图的经济发达地区均附扩大图,所有分区普通地图均注
《沙溪寺登村/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内容包括导言、沙溪古镇的形成、选址与布局、李元阳、杨慎游沙溪、徐霞客游沙溪、地方志中的沙溪、沙溪的对外交通、客栈·酒店·青年旅社、吃在沙溪、兴教寺、古戏台、茶马街与东寨门、南古宗巷与南寨门、北古宗巷与北寨门等。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全面展示亚欧大陆板块,同时包括北非、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地理区域。《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粗线条的勾画出古代不同朝代的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所经之处;二、重点标明现代丝绸之路——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南亚欧大陆桥;三、将古今丝绸之路的线路融入一图,将国际贸易城市、国际物流线路、文化开发渊源融入一图。本图是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全面的、综合的专业性参考读物。
岭南书院是岭南人民学习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场所。《岭南书院》尽力对岭南书院的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装饰、建筑历史、建筑环境做全面的描述,力图能让读者看完这本书就可以对岭南书院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宣传岭南书院文化,充分揭示岭南书院是儒家伦理光大的场所这一重要的功能与意义。
《旧明信片中的老大连》选录沙俄日本侵占大连时期的400多张涉及建筑、港口、经济、战争史迹等方面的明信片,展现日俄占领时期的大连景物并记载了屈辱历史。
白俄罗斯共和国是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其经济实力和资源实力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居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地处欧洲中心腹地,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白色表示纯洁。“白俄罗斯”即“纯洁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人喜欢白色,故而得名。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白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工作,本书是了解白俄罗斯的较好的参考书。
叙一 叙二 自叙 成都之地图 成都之气候 成都之地热 沿革/疆城/成都府属各州县名 成都之田土 成都之山 成都之水 河水/井水/塘水 成都之江河流域 附:外县之江河名 成都之堤堰 成都之池塘 城内/内城/城外 成都之桥梁 无形之桥/有形之桥/城外之桥/成都县乡下之桥 成都之渡头 成都之成都城 省城/满城 成都之古迹 附:待考之古迹 成都安家落户化园 公立之花园/私立之花园 成都之城内街巷 城内之街/城内之巷 成都之城外街巷 东门外之街巷/南门外之街巷
主题与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基础、都会区、制造业中心、被忽略的东部、阿巴拉契亚和欧扎克、南方腹地、南部沿海地区等17章。
装扮成身披袈裟的行僧,口中念念有词,以佛珠为计步器,转经筒内的賔藏情报,就是当年闯入西藏的英印间谍的典型形象。虽然另具特殊身份,负有绝密使命,但在作者为时14个月的西藏之行中,以受过专业训练的耳目获取的所见所闻及其记录,所展示的1880年代的拉萨和日喀则地区的民俗风情、贵族家庭、寺院僧侣以及重大事件等内容,可谓,在仍有重要参考价值。而达斯之行所引发的一系列公案一度震动全藏,其余波一直绵延至1904年英军武装进占拉萨时。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15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长115.95千米。东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雨量充沛,长夏无冬。陆地面积246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l50平方千米,2005年,户籍人口165.65万人,外来暂住人151约584.99万人,港澳台同胞74万人,海外侨胞20万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据史载,早在新石器时代,东莞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位于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更名东莞。1985年,东莞被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东莞是英雄的土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林则徐虎门销烟就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曾是东江抗日根据地。悠久的历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重行编绘的旅行路线图集,由原来的39幅,增为45幅,其中新增图幅有恒山、白岳山、九疑山、阳朔附近、滇游(一)及鸡足山等幅,正图之外,又增加了附图共25幅。 本图集除总图及个别附图外,均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地形底图则采用省地图集及各种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予以简化描绘,政区、建置均用明制;比例尺以分数及里距表示。徐霞客游踪所及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