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不行动经济学:存在固定成本时的随机控制模型
    •   ( 239 条评论 )
    • [美]南希·L.斯托基 著;徐占东 译 /2018-09-01/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本书旨在介绍经济学中的一类随机控制模型。在此类模型中,由于存在固定调整成本或其他因素,出现不行动区域。此类模型出现在许多领域:涉及定价决策的货币经济学,以投资决策为核心的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劳动力问题,例如劳动力雇用和解雇决策问题。 本书是在芝加哥大学高年级研究生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写成的。尽管书中介绍的建模方法在各个经济学领域都有用武之地,但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教科书中,却难觅踪迹。本书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经济学家掌握这些方法。

    • ¥18.9 ¥42 折扣:4.5折
    • 信息经济学
    •   ( 159 条评论 )
    • 马费成 /2012-06-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不确定性与信息结构、非对称信息经济模型、信息商品的价值与流通、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经济学(高等学校信息管理学专业系列教材)》可以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和图书情报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 ¥19.5 ¥39 折扣:5折
    • 知识改变命运
    •   ( 1 条评论 )
    • 刘县书潘燕 编写 /2000-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面对新纪元的挑战,我们既需要激励科技领域的开拓和创新,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和建立重视知识的观念,使之深入人心,在我们当前的情势下,也是更为迫切和必要的。 这部书中的人物,其追求知识、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是佩服的。我希望,他们的经历能够使更多人懂得:知识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 ¥12.4 ¥15.8 折扣:7.8折
    • 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
    •   ( 1 条评论 )
    • 张金锁 主编 /2005-03-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系原国家*技术经济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经过专家评选,选定的高等学校教材《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的修订版。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广大读者的众多建议,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更注重理论与技术实践的有机结合。全书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内容新颖,并附有思考题、练习题和案例题,更符合教学的特点和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 ¥18.4 ¥23 折扣:8折
    • 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汉译名著本)
    •   ( 169 条评论 )
    • (美)阿克洛夫,(美)斯蒂格利茨 著 /2010-12-01/ 商务印书馆
    • 综上所述,信息经济学既可以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信息的经济理论,包括信息商品、信息系统、信息搜寻与选择等;二是信息经济的理论,包括信息产业及其发展、信息市场与信息贸易、信息经济及其测度,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等;三是信息与经济的关系理论,包括非对称信息理论、激励机制、委托一代理理论、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 ¥12.6 ¥16 折扣:7.9折
    • 智力资本收益分配论
    •   ( 14 条评论 )
    • 芮明杰郭玉林孙琳 著 /2006-06-01/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从总体上看,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界定严谨,观点阐述述清楚,研究内容深刻,尤其是对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创新;二是研究智力资本贡献及其度量的方法科学,既有独到之处又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对智力资本及其价值的会计表达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并试图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尽管本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我相信作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研究,以期获得更大更好的成果,贡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在各种传统要素参与分配激励制度妥排分析的基础上,将智力资本按贡献分配,主要以三种激励制度安排为主,即股份期权制、职工持股计划、合作股份制(风险投资基金制)和共享激励制等几种类型。本书主要介绍了智力资本价值度量的理论和方法、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方案、智力资本参与剩

    • ¥16.5 ¥22 折扣:7.5折
    • 技术经济学基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   ( 11 条评论 )
    • 苏津津 主编 /2011-09-01/ 水利水电出版社
    • 由苏津津编著的《技术经济学基础》从基础理论与方法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基本的知识体系。全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由、第二、第三章构成,阐述了技术经济分析中涉及使用的基本概念、分析基础及规则;第二部分由第四、第五、第六章构成,介绍了针对投资项目开展的可行性、比较性、风险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由第七、第八章构成,介绍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 《技术经济学基础》编写的内容体现了技术经济学基础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满足高等院校教学要求,可用于理工科专业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同时,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相关经济管理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 ¥15.3 ¥18 折扣:8.5折
    • 知识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
    •   ( 12 条评论 )
    • 杨开峰 等译 /2004-09-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无论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哈佛商业评论》首先发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充满智慧和创见,代表了国际上知识管理研究的水平,一定能迅速把你带入一个崭新领域的前沿。 本书收录的论文都曾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作者都是当今负盛名的管理学家,基本上代表了国际上知识管理研究的水平。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推动,知识管理才得以异军突起、始领风骚。

    • ¥18.2 ¥23 折扣:7.9折
    • 知识何以可能——从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看
    •   ( 5 条评论 )
    • 冯燮刚 著 /2007-04-01/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本书在系统阐述了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后,进一步对计量经济学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在关系论框架下使用计量分析工具建构经济学知识的方法框架,力图为建构关系论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可靠的路径。揭示问题、指出方向、提出途径,构成了《知识何以可能——从经济学的关系论转向看》的基本内容。 本书讨论的是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构建的基础问题。也许有人认为它属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作者的本意。如果_定要将它归入“方法论”,应该是“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构建的方法论”。当然,本书的研究并不仅限于经济学的专业领域。在本书中,对经济学“关系论转向”的专业研究和“知识何以可能”的哲学研究相互支撑,使得本书在经济学方法论和更为广义的科学方法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 ¥12.6 ¥16 折扣:7.9折
    • 经济学说与方法史论(经济学名著译丛)
    •   ( 829 条评论 )
    • [美]约瑟夫·熊彼特 著,武黄岗 译 /2018-06-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德文版出版于 1912年,英文版出版于1954年。汉译本的编排体例遵照英文版,共分四章。在书中,熊彼特不仅从历史的角度对经济学学说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及学者的经济学学说与观点进行了评价,对于读者系统地了解经济学学说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 ¥15.8 ¥22 折扣:7.2折
    • 医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   ( 5 条评论 )
    • 王明旭刘家全秦正 主编 /2004-07-01/ 军事医科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的实际,详细地讨论了医药商标保护、药品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新药研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文献信息研究、国外的专利制度等内容,为我国制药企业应对“入世”挑战,提供了战略性建议。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可靠,表述准确。 本书适于医学企业管理者、研发人员以及专利申报工作人员使用。

    • ¥18.2 ¥23 折扣:7.9折
    • 知识的进化
    •   ( 1 条评论 )
    • 维纳·艾莉 /1998-09-01/ 珠海出版社
    • 本书讨论的是有关知识生产和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作为企业和经济组织的领导人,首先必须理解生产是一个全体成员奉献“智力”的过程。仅仅依靠个人或少数专业人才从事知识生产时代已经结束。如何使你的机制具有一种彼此合作共同创新的文化,并且如何使这一过程有效而协调是知识时代管理者必须地的课题。本书既有对知识管理的实务分析,也有对知识演化的历史和哲学的信息,任何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都将发现本书是无价之宝。

    • ¥10.9 ¥21.8 折扣:5折
    • 中国创造
    •   ( 17 条评论 )
    • 王红领 著 /2010-09-01/ 九州出版社
    • 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创一种全新思想的引领? 创造!用心灵而作,让世界和未来见证! 深刻洞察中国发展,牢固把握创造精髓,明确未来趋势核心。 这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新生!这是一种时代和未来的召唤! 中国创造,Created in China!激发潜能,引导世界! 中国创造,Created in China!开创时代,引领未来!

    • ¥15.8 ¥27.8 折扣:5.7折
    • 知识经济学教程——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第三版)
    •   ( 3 条评论 )
    • 高洪深 编著 /2006-04-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教材对第二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删去了较过时的内容,例如,第十章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案例分析全部删掉,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知识经济的历史渊源、循环经济和主要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等,并且将第十章换成新的知识经济案例分析。 本书作为教材有如下的特色: ,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丰富的经济实践基础,论述了知识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与其他学科一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充分展示了科学理论产生于实践的伟大真理。这是目前关于知识经济的其他专著较少涉及的。 第二,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知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知识经济学的产生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产物,其理论探讨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本书在第四章作了详细的介绍。但

    • ¥18.7 ¥22 折扣:8.5折
    • 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一篇关于方法的论文(经济学名著译丛)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商务印书馆
    •   ( 10 条评论 )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2015-07-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是米塞斯最后一本论著。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经济学是一门以人类行为作为基础的科学。米塞斯认为,自从他的《人类行为》出版以后,经济学家和科学家都误解了他提出的经济学是科学的主张,因为他们把经济学视为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认为经济学这门 科学 的基础仍然更多地植根于哲学,而不是实际的科学。在本书中,米塞斯认为,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人类行为是生活的自然秩序,恰恰是人类行为决定了市场和资本决策。米塞斯认为,这些联系可以在科学上加以证明,他由此而断定,既然经济学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经济学本身无疑就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学说。本书一向被誉为米塞斯富于激情的著作,综合阐述了他此前著述中所有相关的主题。

    • ¥13.5 ¥18 折扣:7.5折
    • 技术创新主体论
    •   ( 18 条评论 )
    • 李兆友 著 /2001-04-01/
    •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10章。部分包括前3章,从总体上介绍已有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并从考察哲学中的主体概念入手,分析技术创新主体及其特征,探讨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第二部分包括后7章,具体分析创新决策主体、创新R&D主体、生产技术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管理创新主体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然后给出本书的结论。 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必须从实践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出发,关注创新实践的变化,否则,创新主体理论的研究就显得苍白无力。本书将避免抽象地就理论而谈理论的做法,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进行理论的研究,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整体性方法、开放性方法、协同方法等,对于把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动作为一个系统

    • ¥16.9 ¥20 折扣:8.5折
    • 技术创新的信息过程论
    •   ( 10 条评论 )
    • 吴永忠 著 /2002-05-01/ 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本书的宗旨是:把技术创新看做一种信息过程,基于信息整合的观点深入剖析技术创新的创造性本质,以便深化我们对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技术创新本质的认识,从而推进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全书由六章构成:章,通过对技术创新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评述以及对中国技术创新实践问题的透视,提出所要探索的科学问题和拟取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批判性地分析了关于技术创新的本质存在的两种典型的观点一一技术创新线性单向观和技术创新循环互动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系统建构观”,作为创新信息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点。第三章,在创新语境中把信息视为资源,通过提出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观”和基于信息空间的信息整合理论范畴,构造了技术创新信息过程研究的一种分析性概念框架,论证了“信息整合是

    • ¥16.9 ¥20 折扣:8.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