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全面分析国家能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本书对有关国家能力的含义与衡量指标、中外国家能力的历史比较,国家能力的理论模型建构、国家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以及国家能力影响经济发展的跨国经验证据等问题做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全书综合运用历史比较、理论与实证以及定性与定量等分析方法研究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书中多数结论来自中外史学资料数据以及宏微观层面经济数据,结论较为可靠准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国家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中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本书主要阐述了我国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分析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路径与成就;从地理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按照东部转型升级、中部开发崛起、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四个主题,分省(市、自治区)翔实地分析各省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而重点论述新时代我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有关国家安全问题,*后探讨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重点。本书涉及的国家安全仅限于耕地与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石油安全和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等,其与目前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关要求一致。本书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我国新时代国家发展基本情况的读本,也可作为高中学生配合高中教材使用的课外读物。
推动京津冀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是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推力。在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巩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建设成果,国内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探索国际经贸合作的新机制与新模式。本研究以推动京津冀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为主题,深入分析了货物贸易便利化、资本自由流动、要素跨区域流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共建、创新生态营造、政务服务合作六个方面的建设进展,并充分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典型经验与模式,寻找他山之石。最后,认为京津冀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差别化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自主权限,加强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性,以 破壁 为导向施行制度性改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中心城市区域”既是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城市联盟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空间组织形式,也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期空间演化的一般现象与普遍规律。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及参与国际竞争的桥头堡,在目前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态势背景下,正面临着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张力之间寻求一条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课题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区域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使长三角城镇密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指向,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殊途同归”的趋势;另一方面,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长三角城市区域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转轨体制痕迹,空间协调发展的阻力大、成本高。课题以多中心城市区域
该书以系统论思想为核心展开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揭示长三角区域创新的模式,全面系统地提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区域文化是影响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存在、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从知识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制度创新子系统和中介服务创新子系统,从上海市创新子系统、浙江省创新子系统和江苏省创新子系统等角度,全面建构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
从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新型金融机构的诞生,以及金融服务平台、渠道支持平台和典型金融科技平台的金融行业参与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全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互联网将成为未来金融的主渠道、场景金融成为未来金融的主要模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未来金融的 灵魂 和数字技术下的新型金融机构变革模式等四大发展趋势。
本书不揣浅陋.将到目前为止我们关于京商研究的一些基本认识加以介绍,对于我们,既是前进的步,也是自我激励和鞭策;也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界同仁、企业界人士关注京商、关注京商研究,共同推进京商研究,也通过传承京商的历史文脉,共同创新北京的现代商业,共同发展京商。 本书共分六章,其中前四章是关于京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征、发展环境及京商研究内容、重点等的研究。章探讨京商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介绍我们关于京商研究的基本认识;第二章着眼于京商的发展历程,初步勾勒京商的起源及基本发展脉络;第三章从政策的影响、消费的驱动和文化的涵养三个角度探讨京商的发展环境问题;第四章主要就京商与国内各商帮发展的异同加以评析;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分析京商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京商较国内其他区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民营企业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实务与政策研究、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启示、定性分析与定量观测、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以陕西民营企业为例等。
《高质量发展下的区域增长极研究》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探究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根源,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出测度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从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原因出发,结合世界著名城市群的发展情况,对中国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测算;在门类行业层面对产业结构变迁中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产业增长极进行较全面地研究,探讨新常态下新的增长极培育,为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和补短板提供新的思路。
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是一条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中原丝绸、茶叶等经此道输往中亚、南亚等地,中亚、西亚及青海地区的香料、玉石、羊毛、马匹等,经青海道各干线运进中原。青海道曾发挥过重要的政治功能,中亚诸国使团、吐谷浑王国借此道与中原交好,文成公主也经此道入藏 汉族、羌族、鲜卑、吐蕃、回回(回族古籍旧称)等民族,曾在这条道路上书写下辉煌灿烂的历史。它不仅承载了过去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我们探索未来之路的重要资源。 本套丛书分《刻写青海道》《凝眸青海道》《风物青海道》《复兴青海道》四种,分别由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青年学人李健胜、刘大伟、李言统、张效科担纲完成。从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经济学等角度研探、回眸、体味青海道,并试图从中汲取复兴青海道的人文与社会资源。
本册主要收录第六届论坛“泛北部湾智库峰会—区域联通与跨境合作”峰会的14位嘉宾致辞、演讲和峰会成果等,并收录了海内外媒体对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相关报道。
《2012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信息化》(作者王坚、戴海波)在沿用上年报告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县篇。整个报告以充分反映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线,全面展示2011年上海市信息化各领域的发展概况。报告还收录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全文。
集强调综合性,重视方法性,兼顾前沿性、注重应用性 根孥国际区域规划理论发展前沿及我国的实际,揭示区域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教师*,学生 。
本书系江西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研究”课题结题之作。本书从介绍核心增长极内涵和国内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出发,深入分析南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作者范恒山、孙久文、陈宣庆)包括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评价;区域协调与四大板块区域发展;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经济学是从时间、空间和部门(产业)多个视角探讨人类经济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人类经济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载体,把经济活动置于空间维度考察,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所在。每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基本范畴,这是演绎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武汉大学吴传清博士的《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一个经典文献述评与拓展》认为,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区域”是指一国范围内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经济结构较为完整且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的地域空间。区域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等一般性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经济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经
本书上篇收录了2014年山东省政府领导刘险峰同志主持完成的10个重大课题调研报告,下篇收录了2014年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和部分省直部门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调研报告,供各级领导干部和调查研究工作者参考。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西部发展评论》内容介绍:回首过去的30年,毫无疑问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及贫困减少程度等方面,中国的全面发展已经打破了诸多世界纪录。这是一个世人从未见过的转变历程。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年的几个阶段,同时我还要引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使用新工具、新思路和新研究计划,这些我也将会作简要介绍。
《杭商》杂志创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委品牌办、杭州市文联主办,外公开出版发行。 《杭商》杂志与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杭州电视台合作推出的电视系列专题片《品质杭商》,已有200多集在杭州电视台播出。 《杭商》杂志所属杭商理事会,是杭商培育品牌、记录成就、展示成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和学习政策的阵地。理事会通过高层论坛、商务研讨、投资考察、文艺鉴赏等形式,在杭商与专家学者之间、杭商与官员之间、杭商与杭商之间、杭商与文艺界知名人士之间,搭建一个结交良师益友的平台。 《杭商》杂志所属杭商网,由杭州市《杭商》编辑委员会主办、《杭商》杂志编辑部承办。旨在展示杭州企业家的文化内涵、创业风采、生活态度和品质理念,为杭商打破区域局限,融入经济潮流提供宣传、资讯等保障。 《杭商.2018(第二辑
“近海”不仅是一个“区域性”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概念。从“区域性”角度看,按照国际惯例,距海港70千米至100千米的 地区,即称为近海地区;从“经济性”角度看,“近海”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区位概念,而且更强调其特有的经济属性。它表明,“近海”本身为开放型或外向型的经济形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一般来讲,政府治理体制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职能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包括管理模式的选择、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的 界定等。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世界各国政府管理体制呈现多样性特点。但不论管理体制的形式、机构组成、运行方式存在多大的差异,绝大多数政府管理体制仍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全局进行宏观指导、协调、监督的*管理机构;另一个是对具体的活动进行组织领导的地方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
张国云主编的《浙商新常态: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纪实》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述了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0年一个县级的外商、台商投资区发展成为我国 等级的对外开放平台——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5年演变历程;同时记录了25年来开发区的两代浙商从艰苦创业到开拓创新,从转型升级到科学发展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开发区落户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 、亚洲最强的经济奇迹。
本书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和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对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各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对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内涵分析,提出了改进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思路。
2008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就零售业绿色环保议题联合埃森哲公司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约45%的消费者购买过绿色商品。说明绿色商品已经有很大的市场,潜在市场规模更是不可估量。巨大的绿色消费成为零售绿色经营的动力。根据消费者需求组织和销售绿色商品,就可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