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历史关头,要使少数民族地区从不发达的现实起点上逐步缩小与全国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肯定会遇到因利益分配、人员流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变迁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已经成为能否实现新世纪伟大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结合作者的长期实践,较系统地阐述了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全书分四篇,共15章。篇区域及区域发展,3章,主要阐述区域的概念和特点,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基础理论,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二篇区域发展战略,分上、中、下三部分,部分介绍区域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第二部分介绍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并从区域发展条件评估、区域的时空定位和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方法;第三部分是作者以前执笔的吉林省和长春市发展战略的原文,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很好例证。第三篇区域发展规划,共7章,首先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内容;继之阐述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区域环境、城镇体系等方面的规划。第四篇是方法论,共2章,分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研究:苏南泰西村的经济转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把工农业协调发展研究下沉到村域层面。以苏南泰西村为例,通过历史追踪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村域经济转型中的工农业互动发展问题。这对于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重要的农业经济史意义。 目前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已达到相当程度。但与此同时,许多工业型村域的耕地甚至农业都消失了,乡村工农业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刻不容缓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本专著从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角度,探讨了以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某些方面,特别是探讨了在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如何建立我国各地区主导产业(或产业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该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地区主导产业(或产业群)在我国统筹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建立各地区主导产业(或产业群)在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塑造全国合理的地区分工体系中的关键性作用,并提出了保障各地区主导产业(或产业群)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
《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是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中“生态经济与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子项目资助课题。《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基础之上,研究发展产业集群与促进西部地区竞争力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如何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就这一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供读者阅读参考。 《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主要对区域竞争力和产业集群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讨论了区域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的评价和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概念、本质的看;还包括对产业集群概念、竞争优势、特征、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的研究;还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研究如保发展产业集群来提高西部
本书以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民族经济理论为依据,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内,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在对相关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作者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分析我国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体系中享有平等权利而构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即通过由民族在聚居区内实行区域自治的方式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满足少数民族的政治要求。 作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有机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方式上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国家要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二是少数民族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民族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本书依据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立足于云南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两个环节,从近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近代云南茶业经济的进程,以及云南茶业的发展也是近代云南社会及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两方面系统论述了近代云南茶业经济的发展变迁,并以茶业经济为视角,进一步透视云南经济社会的近代变迁,近代云南茶业的近代化无疑就是云南近代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