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包括三本书,分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篇》是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阐述,从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缘起与理论创新出发,研究增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动能、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等理论问题,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篇》从政策角度诠释新质生产力,包括适应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数据政策、人才政策、开放政策等研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篇》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案例展示,精选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案例,对于广泛开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实践有重要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背景,剖析中央一号文件等权威政策,深入解读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全面阐释新时代党的 三农 创新理论和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理念,并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 千万工程 两个确保 三个提升 融合发展 多轮驱动 党建促兴 方面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如何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了独到见解和深刻建议。作为将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叙事与乡村全面振兴具体领域结合起来的理论著作,本书是基于实践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深刻思考,是乡村全面振兴宏伟蓝图的生动展现,也是推动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体系构建、凝聚全社会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共识、促进用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论的有益尝试。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履不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沉疴积弊,经济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和新的难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持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为何仍未能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怎么才能使创新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 ?金融、税制、对外贸易、环保等领域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本书名为 大转型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中国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二是当下改革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期。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作者们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解释了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发展、转型升级
本书全面介绍了低空经济概念的内涵,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关系区分,低空经济特点及产业链,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意义等。本书重点从低空产业层面,介绍了传统通航产业,新兴的无人机、eVTOL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低空飞行应用、服务及反制,低空软硬基础设施等产业化发展情况;从低空运行层面,介绍了国内外监管制度、规章、标准等情况,突出研究了新技术跨界融合趋势下,新兴的低空智能网联系统产业发展及新兴领域监管制度管理改革情况;同时,介绍了国内外低空经济政策支持情况,结合国内有基础、有条件的省份以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示范区等发展经验探索,形成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启示;最后,本书针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和优势、问题和挑战,总结并提炼出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智库研究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地市级综合规划、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的编制成果及经验,使其更加接近地方的需求,更加接近真实的市场,更加接近战略的执行。在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之际,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凝聚全院智慧,从地方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五年规划的逻辑、思路、方法、建议等内容,以全新的视角为国家规划编制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发挥五年规划的宏观调控、战略引导、区域协调等功能,为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提供一些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适应性变革研究 (72032009)、 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7183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与治理体系研究 (23 ZD091)资助的研究成果。本书为第一部系统化探讨两化融合、数实融合理论的学术著作。2005年以来,本书作者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的主要理论成果基础上,基于复杂系统趋同理论创新,从技术效率视角构建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实现两化融合/数实融合理论的重要创新。全书由七章构成,构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与固定效应函数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创新变迁的趋同与融合特征,两化融合路径与发展模式,两化融合的水平与质量,融合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两化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人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3》(以下简称报告)以 大国治理之城市安全 为主题,紧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03年 非典 以来我国的城市安全发展历程,对城市安全治理的制度、理念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报告》共设计了综合篇、城市治理篇、制度建设篇、技术创新篇、社会理念篇、应急产业篇、国内案例篇和国际经验篇8个篇章,分专题深入研究了我国城市安全治理的发展沿革、治理现状、问题挑战、发展态势、创新经验,并结合国外城市安全治理的有益做法,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9年在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 稳中趋缓 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在五大短期周期因素同步回落、三大传统红利加速递减以及两大临时突发事件三重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的弹性和韧性得到了全面显现,在以 六稳 为核心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和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冲下,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守住底线、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较为严重,升级型的结构调整速度放慢,而萧条型的结构调整却持续加速,从而导致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艰难期。本书根据上述定性判断,设定系列参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 CMAFM模型,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东盟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在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的最初五年,东盟十国先后跟中国签署了政府间 一带一路 合作谅解备忘录。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加上人口众多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及其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丰富的产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东盟往往成为许多中企出海的第1站《中企出海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行动指南》(东盟专辑)以 1 10 为架构, 1 是立足中国的 政策动力篇 , 10 就是聚焦东盟十国。 中经传媒智库是由《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智慧支持单位,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整合传播平台包括《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中经参
本书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发展规划研究》中的优秀文章选集。全书共分8个章节,共53篇文章,重点考虑发展战略、宏观经济、区域发展、城镇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产业发展、能源环境、社会发展、PPP等内容领域。书中每个章节聚焦一个重点领域,如宏观经济章节聚焦营商环境、区域发展章节聚焦环杭州湾产业带、城镇发展章节聚焦县城城镇化建设等。
伯纳德·鲍莫尔编著的《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第3版)》由美国经济展望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伯纳德·鲍莫尔所著,旨在帮助投资者、战略家及政策制定者解读复杂的经济指标。本书在简单介绍了一些背景和行话之后,将五分之四的篇幅用在了对58个美国经济指标和13个经济指标的解读上,并用实时新的数据、易于理解的图表从就业、消费、住房、贸易等方面综合地分析与预测未来经济的走势。尽管作者分析的大多为美国经济指标,但其分析方法却有着普遍适用的意义。本书将指导读者透过经济指标了解当下经济状况与趋势,帮助其有效地做出经济决策,进而获取多的投资利润。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高校相关专业老师与学生以及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