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和理论、实践两个方面,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教训,以事实论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论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当前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后对2013—2020年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主要政策进行阐述。
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已进入了加速期,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了45%。中国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出口,出现了内外失衡的局面,中国内需不振与城市化发展滞后有关。现代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是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过程完成的,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中国未来五至十年,应当进入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型中。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在解决温饱以后,广大市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政府可以通过科学的价格管制来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及服务质量的改善。 《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产品价格管制研究》(作者洪隽)首先厘清了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分析得出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
本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组织编写,全书共十章,约12万字。“代序”是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名义9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理论文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阐述了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至十章分别对分类改革、分层改革、各类资本参与、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企业治理机制、员工持股、资产定价机制、加强监管、营造环境等9个方面的内容作了深入阐释。并收录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通气会上的通报稿和相关政策问答。全书解读精准,内容精辟,语言精当,是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了解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推荐读物。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珍藏版)》主要讲述了,从十八大到18届三中全会,从“李克强经济学”到习近平“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组合拳,中国改革是否能实现“二次创业”与再起航?本届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来推进改革,是否以及如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改革难题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问题,与改革热点金融与民企,郎咸平这次有什么话要说?看本辑一一道来。
《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城镇化战略》以国家发展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趋势性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从专家学者的视角探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外交、国防、改革、开放等20个领域的战略性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关的战略思考和行动建议。这套丛书的出版,力求能够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参考的同时,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本书根据中国城市化赖以进行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条件,提出要切实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六大支持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农村与农业支持系统、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城镇发展支持系统。本书重点对两大核心系统,即经济支持系统和制度支持系统的内容、框架结构、以及建立系统的路径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并就城镇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后介绍了两个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化问题的案例。 本书可以为规划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如下:,在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自来水业规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自来水业规制改革,尤其是规制体系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注意与规制体制改革的有效衔接;第二,在对自来水业进入规制、价格规制、质量规制进行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对自来水业环境规制的研究,拓展了自来水业规制体系研究的视角;第三,对自来水业的定价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构建了激励性价格规制模型,在水价制度上引入浮动价格制度、插卡取水制度、淡旺季水价制度、分质供水制度等,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性建议,对深化自来水业规制体系改革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今后需对中国自来水业规制绩效的指标体系做更细化地研究。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集体著作。作者是常年工作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党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大家为了探讨一个使中国农村异军突起的课题,经过调查、讨论、总结和撰著,对新时期乡镇集体企业的兴起、发展和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积累资料和升华认识方面都有突破,为新时期党史研究,提供了一块基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伊始,在南国有一批市县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创造出一条适于当地快速发展的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内,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在这其中,尤以“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温州模式”为典型。他们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使当地的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追寻这些典型模式诞生和发展的足迹,探索其中的规
从孟庆龙到唐骏到作者自己,乃至延伸到更大意义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年轻一代,中国经济的年代一代,老国企人的下一代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正好形成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老中青三代人共同思考、回顾的格局。 每一项纪录英雄事迹的背后肯定有一群英雄的团队,《孟庆龙与国企制胜》就是在许许多多人的关心、协助下才得以付梓的。 《孟庆龙与国企制胜》一书不仅是一本通常意义的商业管理书籍,里面也渗透了笔者关于提升中国国企案例、改革中国式MBA教育、提炼中国经济崛起观点的学习思想,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学术前辈、产业同行、新闻媒体的观点、言论及数据资料,笔者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尽可能地将比较规范的学术引用带商业管理书籍领域。
本书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整体性、转换法则、自身调整性、自身矛盾性进行研究。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结构的研究严重滞后于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本书作者力争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作出清晰、准确的描述,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着眼于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及长远发展,为制造业结构升级规划路径,为制速业战略性前进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比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一书,是作者从事于比较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多年探索的成果。本书除大量搜索中外相关资料及其鉴别爬梳之烦难必须克服外,课题本身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课题在研究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对中国经济理论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详细讨论了比较经济学地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初的经济改革以后开始的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的影响,展示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推动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研究的进展,还在于探求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促进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因此,他的研究成果之刊行,无疑会受到中外比较经济界之重视。其著作从本书论证问题之广度的深度来看,均系国内所少见。纵观全书内容,至少体现出与前人的研究有较大不同的两个突出特点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进一步对现行财税体制进行全面、系统、整体性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发展和财政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推动各级财税部门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学习、领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好地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长楼继伟亲自担任主编,组织编写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书,就财税体制的历史演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垄断行业的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其中又主要为国有独资的投资公司。这就涉及到我国对垄断行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认定和划分问题。我国的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大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上组建的企业集团式的国有控股公司,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宝钢集团等。这一类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中的很多公司已经是上市公司,不再是纯粹的国有企业,因此也就不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的代表性。因此,本书以国有独资的投资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制约国有投资公司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入手,在借鉴国外有关产权、战略管理、治理结构等理论和以控股分司形式管理国有企业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独资公司一位问题的研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
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觉得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它的产生与变化,受制于多方面内外因素的影响。组织管理中以双赢为出发点力求实现组织与其成员关系的契合而形成的组织认同,有助于组织及其成员共同发展。本书以中国宏观社会经济制度变化为背景,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员工的组织认同特点,进而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助于中国企业组织改进和提高管理整合的理认观点及其应对性方案,可为中国企业组织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理念与实证资料,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视角。
中国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中取得的高速增长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预测21世纪中国将再度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本书以诱发性制度变迁理论为框架来分析中国的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本书对渐进式改革如何在中国进行的描述令人信服。 本书初版于1994年,之后短短几年里,作者目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又一系列重要进展,参与中国经济学界的争论,对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作了更深入的阐述,从而使本书的理论更臻完善和具有针对性。
作者刘伟博士在《中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提出了颇具说服力的结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全书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中国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中国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行业差异研究等7部分。
这套丛书,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而编辑出版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的伟大事业。经济学家是非常活跃和有贡献的群体。这套丛书各卷的作者,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是长期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他们之中有改革开放之初已年过古稀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年轻的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有的主持或者参与过关于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研究,有的参与过党和国家关于推进改革开放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是人们所公认的。 作者从1982年开始,奉命调入国家体改委,一直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作为改革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和改革历程的亲历者,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和现状有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