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雅琴编著的《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制度》的重要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和论证发展中国家在政府采购国际自由贸易制度中的地位、取向和政策。本研究说明,后发展国家有可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在国际自由贸易框架内争取发展机会和贸易利益,在政府采购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贸易竞争优势,改变本国历史和自然禀赋形成的既有比较优势。
本书针对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研究其战略问题,并探讨中方在贸易区各构成要件上应采取的立场、以及处理双方关系问题的办法等。
本书从国际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FDI)的角度,研究分析东亚农业竞争和合作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本书分析了东亚主要国家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贸易格局的特征与形成原因,研究了中国农业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东亚农业竞争和合作的影响。探讨东亚涉农产业FDI的发展及其对东亚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自1995年1月1日诞生迄今,刚好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这是多边贸易体制辉煌而又艰难的10年,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为纪念WTO成立10周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特地邀请北京和本市的专家学者撰写这本颇具研究深度的学术专著,旨在对近年来尤其是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运行状况和*进展,做出比较权威的概述,特别是比较专业的评论。
本书的作者是一批有深厚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专家型业内人士。他们热爱期货业,对如何发展我国期货业,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完善证券市场体系有高度的责任感。本书系统地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的新形势,从期货市场的结构、市场主体、交易规模、交易品种、法制建设、监管方式、管理水平等许多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值得业内人士研读和参考。这本书的出版很及时,也很有意义。 在我们跨入世贸组织大门之际,可以预见,我国的期货市场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会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接受。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日益成熟的局面已经可以看见了。
本书主要包括政治、法律与行政篇;经济与贸易篇和文化教育与道德篇。具体包括:世贸组织与党的执政意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党的重大决策的与时俱进、浅析入世后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假释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涉外房地产法律调整中的适用、入世: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助推力、认具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法律挑战、世贸组织与中小股东临督权保障——兼谈公司治理结构的立法完善、世贸组织与我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规模及其增长的思考——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传播问题探析、入世后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变革的探索、世贸组织与地方性公共政策行为的垄断效应、世贸组织与公共行政改革——新公共管理模式控折、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及其改革的理论思考、打造诚信社
本书以作者为北京市各委办局领导及“北京市百位WTO高级人才培养”学员所做的WTO专题讲座的讲义为纲要基础,经进一步整理,扩充和更新而终完成。是作者从事WTO研究与WTO事务实践的一点点体会。此外,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详细解释WTO基础知识的同是,尽量做到及时反映WTO发展的*动态,如对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WTO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坎昆会议”都有所论述。本书可用作WTO教学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对WTO事务感兴趣人士的自学参考用书。
《WTO争端解决的“中国年(2009)”》大致分为总论、分论和比较与借鉴。其中第一篇总论内容为,阐述了2009年我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概况、对WTO争端解决裁决性质的分析、对WTO诉讼策略和技巧的思考、WTO争端解决中的规则适用差异、GATT“一般例外”条款的援引问题和WTO争端解决的仲裁制度等;第二篇分论包括对我国应诉的知识产权案、出版物案和稀有资源出口限制案的专题分析或条约解释、对我国涉案的反补贴与非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等;第三篇是对巴西、日本与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国内机制比较。这些发言和论文是对我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最近研究成果,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Laurence J.Brahm, a political economist and lawyer by profession, has been serving as and advisor o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form issues and advising Fortune 500 multinationals in Chind spanning two decades. Author of over 20 books on china including "China's Century" and "Elements of China", he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media content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on China from his Beijing studio.
本书试图从命题和角度两个方面实现学术研究的知识创新。一方面,本书试图跳脱国际经济法内部关于贸易和投资法制的传统学科藩篱,转而从经济学界关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讨论出发,寻求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一体化的经济动力,明确提出并初步论证了 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一体化 的命题,试图从学理层面打通二者长久以来的学科隔阂,并在制度、规则及其实施层面提出应以一体化为应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研究范式方面,此前法学界关于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内在关联的著述总体上以贸易法为视角展开,这种 从WTO看投资规则 的研究范式客观地反映了20世纪末以前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的结构性失衡。但本书明确从 从投资规则看贸易规则 这一反向研究范式展开,揭示当前双边投资条约对WTO体制的递增效应,讨论贸易与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双边投资条约对多边贸易
本书以中国“走出去”战略研究为题,在清晰界定“走出去”战略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经济管理理论,分别从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性及其现状和原因、历史沿革、战略环境及总体对策、“走出去”的基本模式、“走出去”的战略步骤、“走出去”的战略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本书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另外还可作为各大院校大学师生及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工作的有关专家学者的参考读物。
本书作者在掌握大量的手资料的基础上,对WTO知识产权协定(即TRIPS协定)分十五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述,对其法理、立法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本书的特点是:内容新颖、知识丰富、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对广大读者认识与了解作为WTO三大协定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书后附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的中文译本。
2001年6月13—15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与非国有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贵阳成功举行。来自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陕、青、云、贵、川、沪、豫、鄂、苏、闽、琼等省区 (市),以及WTO总部等国际组织,德、美、英、澳等国驻华使领馆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共128人参加了本次国际研讨会。会议以“西部大开发与非国有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区域发展的国际经验”,“非国有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地位、作用、途径、方式、政策选择”,“中国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等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书就是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