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材料涵盖了乡村开发中,景区、农庄、营地、民宿等多个经营主体与亲子业态结合的市场空间、开发模式、功能设计、产品设计、团队筹建、市场营销以及运营管理等。(一)模式板块:梳理了与乡村结合,亲子精品业态5种开发模式。(二)政策板块:整理了亲子与研学市场的空间、政策,土地开发的政策和模式。(三)策划、规划板块:涵盖选址、策划、功能布局、产品动线等,细到厕所、停车场、长廊等。(四)产品设计板块:主要阐述亲子散客与研学团客的产品细分和单日/多日活动设计。(五)市场营销板块:涵盖渠道细分、渠道对接到互联网营销的基本玩法(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六)运营板块:关于运营落地、团队培养、安全把控、接待流程等实操性问题。同时,分析了当前国内 乡村 亲子 精品业态的9个系列18个成功案例的开发模式(涵盖
《中国旅游景区纵览2023-2024》主要内容为2023年我国旅游景区行业基本发展概况及全国31个省区市所有5A级与4A级景区景点基本信息,包括景区名称、地址、电话、邮编、网址等信息。全本书分两大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内容为中英对照,正16开平装。 《中国旅游景区纵览2023-2024》收录全国国高等级旅游景区3千余家,内容全面,资料详实,是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游业界专家学者了解我国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与参考书。
本书围绕着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这一核心主题,抽丝剥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分别阐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定义、内涵、评价指标、国内外的通行做法,以及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并处理好生态产品的供给、需求、补偿之间的矛盾等,并且以实际案例详细陈述了浙江、江西、青海、北京这四个环境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的具体做法。 书中重点讲述了浙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 两山 理论的具体做法,以及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作为中国政治中心、首善之区的北京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列举、分析国内这些试点省份采取的措施,让我们看到了富有各自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启示我们需要从国家的高度对各地的实践进行总结,进而从法律法规的高度推进全
本书分析了中产阶级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和行为,认为中产阶级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文化经历,期间,他们将遭遇传统文化的真实性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旅游者而设计了“舞台真实”,即旅游文化产品,以迎合各地游客。这种做法对传统文化究竟是一种破坏,还是一种保护?作者从社会、文化、经济的角度对此展开精到论述,基于此,并对景观吸引系统的符号意义进行社会学的阐释。
《2018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组织编写,收入30位作者的20余篇研究性报告或文章,概述了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的总体情况; 分析了小镇定位选择、选址要求、产业发展、文化塑造、生态功能培育等重点内容; 也着重研究了若干种典型的特色小(城)镇,如智能科技小镇、文旅小镇、交通枢纽小镇、绿色生态小镇。报告的作者分别来自政府部门、智库机构、规划院所、投资运营企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各方面对于小(城)镇的前沿思考。此外,报告还收录了近年来特色小镇、小城镇的部分政策文件。
《一起去乡村吧》是一本基于乡村旅游度假主题的综合类图书,内容涉及到乡村旅游度假的优秀案例、艺术文化、设计运营、策划投资、行业趋势等多个方面,收录了台湾的淘米村、白米木屐村,日本的越后妻有、白川乡,安徽的碧山,山西许村等乡村改造实例,并介绍了自然造物、云庐、墟里、墅家、佤山秘境等乡村实践品牌,结合业内权威专家访谈,解读乡村发展的核心要义。同时,本书还收录乡村创客路演,众筹客栈大赛等内容,以全面的视角,专业的观点,轻松的风格,呈现乡村旅游度假新趋势。
本书是北京旅游学界、业界和管理层对北京旅游研究成果的汇集,由主报告、旅游经济运行篇、旅游市场发展篇、旅游社会服务篇、旅游行业管理篇、旅游企业运营篇六部分组成,作者主要是来自京、沪、津、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研究积淀,他们的研究立足于北京旅游发展,反映出旅游学界对旅游理论的不懈探索以及旅游业界的锐意创新,满足与旅游相关的学界、政界以及产业界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本书全面分析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等三大市场的安全形势,系统描述了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和旅行社行业等旅游分支行业的安全状态,并深入剖析了散客旅游、度假休闲旅游、户外探险旅游等专题旅游产品的安全态势。同时围绕旅游安全的行政管理、管理体制、法律规制、管理机制、技术保障、影响利用、保险保障、旅游食品安全管理、休闲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安全热点进行深度探讨。本书由郑向敏、谢朝武主编。
本书围绕 旅游新发展格局 这一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2021-2022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了透视和前瞻,具体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新发展格局,如何推进旅游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把握科技革命的契机,如何通过新的营销方式在逆境中探寻发展等。二是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京张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浙江、上海等地在冰雪旅游、城市旅游、共同富裕、博物馆旅游等方面已经以及即将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三是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上市等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本书撰稿者包括来自在京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们,来自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工作者们,以及关注与热爱北京旅游的朋友们,他们既有多年积累的不同历验与心得,也有着各自不同专业的研究积淀,因此报告既反映了旅游业界、管理层和研究者的探索,也反映了他们的锐意创新。而他们观察问题的立足与视角的差异,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的分析,又正好构成一种十分难得的互相补充,从而也就使得本书将有可能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奖励旅游起源并兴盛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尚处于导入期。作为一种激励方式, 奖励旅游实施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可,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管理工具。本书以广州为例,细致描述、解释并分析了组织市场中需求、供应与消费各主体的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
本书从反映 物与物 人与物 人与人 三大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旅游资源价值由 构序价值 体验价值 劳动价值转移 三部分构成。在分析旅游资源及开发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序价值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旅游吸引力模型,得出了体验价值的计算公式,论述了劳动价值转移与利益稀缺的表现形式,并在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对旅游承载力进行有效管理的办法。
2018年全球经济处于高位回落进程;受宏观经济和贸易摩擦等所累,全球旅游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减税减费有效实施,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稳中微降。在此背景下,机构改革将旅游发展纳入新的发展轨道;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亮点,并在对外开放、促进消费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五年来,旅游合作成为亮点;基于更加完善的资源管理体制和更加严格的生态红线管控,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得以夯实,为旅游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全域旅游全面推进;以旅游安全保障、 无障碍旅游 、旅游公共交通设施与服务、旅游信用监管、市场秩序整顿以及文明旅游引导为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日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年度报告,由两篇主报告、一篇特稿和20余篇专题报告组成。全书从政策、产业、市场、研究等角度勾画出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的全貌,剖析热点焦点,预测未来发展。
本书以 世界与中国:旅游的转折与影响 为主题,从世界与中国旅游业增长路径的比较与转变、世界眼中的中国旅游、中国学者在世界旅游研究中的影响与贡献以及中国 一带一路 沿线旅游投资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方式、中国旅游的二次革命、旅游部门职能转变、度假产业发展、入境游客签证制度、国家公园建设等进行了理性思考和系统分析,为 十三五 时期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参考和理论基础。
郑向敏编著的旅游安全蓝皮书《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3版)》是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与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组织专家编写的年度研究报告,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年度旅游安全蓝皮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区域报 告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题报告又分设产业安全篇、事件安全篇和安全管理篇三个篇章。 总报告从2012年我国旅游安全的总体形势人手,全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住宿业等主要分支行业的安全情 况,并深入剖析了各类型旅游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 总报告系统回顾了各类旅游主体在2012年的主要管理工作,分析了2013年影响我国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 并对2013年的旅游安全态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2012年,中国旅游业安全形势总体趋好。总体上,旅游突发事件总量同比上升但死亡人数出现下降, 交通事故
本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区域报告三部分组成,全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交通运输业等主要分支行业的安全情况,并深入剖析了各类型旅游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书中回顾了2013年各类旅游主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对2014年的旅游安全态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年度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国内较具代表性的北京、福建、吉林、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市的旅游安全形势与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度分析,对出境旅游的安全形势进行了介绍。
本书不仅为餐饮服务员新手提供工作指引,更为新手们提供实际工作开展的步骤、方法、细节、技巧,相信职场新手阅读后有助于其快速地融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也能快速地成长为企业所需的人才! 书中设置多个模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操性强,包括每日诵读、每日小结、小Q有点烦、课前导引、课后小结等栏目。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过程,进行一个自我互动的学*结,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图书的长篇理论形式,非常适合新手自学。 本书具有实操性、全面性、工具性、简明性等特点,可作为广大职场新手的基础培训手册或自学提升教程,也可供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以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保护及开发利用为主线,对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历年与遗产旅游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遗产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以期为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中国旅游经济结构研究(上下)》由黄先开主编,我国旅游业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史了,但对于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仍滞后于旅游实践,基础研究薄弱,处于托马斯·库恩(ThomassamualKuhn)所说的“前科学”(前范式)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重要产业,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成为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活动的借鉴,开阔旅游学科的研究视野,用“结构”思维范式来解构和建构,从而揭示旅游现象本质,探索旅游业发展内在规律。研究旅游现象可以从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维度来展开,对于旅游经济研究,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可以成为借用的研究工具和参考。而对于旅游社会的研究,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资粮和批判工具。
本书根据蒙特梭利双语幼儿园的运作原则和特点,以及蒙氏教育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要求而编写,具有深入、全面和广泛适用的特点。首先,本书对蒙氏理论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这些理论都是与蒙特梭利双语幼儿园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士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每个章节中,作者都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论述,使读者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书中教多阐述了儿童心理的探究,为读者了解儿童神秘的心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更好的教育儿童、培养人才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这一点对幼教工作者和家长都具有尤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书中根据目前中国内地幼儿园的运营现状,阐述了有关开办与管理的内容,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内地蒙特梭利双语幼儿园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提到许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