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先秦时代之交通、隋唐宋代之交通、元明清代之交通及现代中国之交通五篇,全面考述交通路线、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等各方面。作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种,本书被视为“部较全面地综合研究中国历代交通的学术专著”、“发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中国交通史作为一个学科分支,因此正式奠立”……日本学者牛岛俊作《 日译本序》称本书“确是一部标志着中国交通文化史著的水平的作用”。 在司马迁《史记》、班固之《汉书》中,“交通”一项未能单独成篇。刘向、刘歆父子所撰目录学著作《七略》,不载“交通”之类目。晋司马彪之《续汉书》创设《舆服志》,载有车辆之内容,但不能反映出交通运输之真貌。在整个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中,“交通史”散见于“舆服”、“车服”等制度之勾画中,为而不全,隐而不彰。直到《清
《快递网络:复杂性及规划运营管理》从快递历史发展和快递业务基础知识出发,简要介绍“快递网络”的定义、特征、构成和基本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国内某大型快递公司收集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视角对航空快递网络和陆运快递网络的结构特征、生成机理、强度-度相关性及鲁棒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以快递网络的三个重要构成要素(分拨中心、服务网点和运输干线)为线索,详细讲解其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的相关内容;*后简要介绍快递网络上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本书为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科技大会(2006)论文集,共收编论文113篇。内容分为运营策略与综合管理、运营管理、运营安全管理、票务管理、车辆技术、供电技术、信号技术、通信技术、工务与监护技术、机电设备技术等10个大类。集中体现了上海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了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广大员工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书总报告分析了2022年度共享出行主要业态的总体特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等;环境篇描述了我国城市交通,特别是客运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国际共享出行(汽车)发展情况与特征等;业态篇具体分析了网约车、私人小客车合乘、汽车短期租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需求响应公交服务的主要特点、政策管理及发展趋势;专题篇分析了2022年度共享出行的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案例篇选择了典型城市案例,对其政策创新和模式创新开展了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物流成本前沿问题考察报告,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物流产业辨析,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基于SCP框架的中美物流产业对比分析等。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组织下,在行业企业和专家的积极参与下,全景展示年度行业发展情况的《中国汽车物流发展报告》(以下f9称《报告》),2015年首次出版。《报告》全面总结了汽车物流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了汽车物流细分领域的零部件入厂物流、整车物流、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等环节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展示了年度行业市场拓展、技术产品创新和管理升级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一、 《汕头港口志》,是潮汕地区有史以来部比较全面、系统、有代表性的专业志。 二、本志书所记述的内容时问上限至公元前118年(汉.元鼎五年),下限至公元2010年。 三、本志中所提及时间,新中国成立前,以年号对应公元纪年表述;新中国成立后,以公元纪年表述。 四、本志陆上距离沿袭以往称谓,以“公里”为单位名称;海上距离以“海里”为单位名称。 五、本志记述范围为潮汕地区4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沿海及内河各港的人、事、物,记述内容以汕头港为重点。 六、本志所称的“汕头”,在潮汕地区4市分设前为整个潮汕地区。 七、本志除概述、大事记及专记和编后记之外,中间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正编”,主要是记述潮汕地区中心港口即汕头港;第二部分为“副编”,主要是记述潮汕地区沿海港口及内河港口。 八、
本书是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与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共同编写,是反映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
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带来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巨大的改变,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还需要与关联企业实现 无缝对接 。随着物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平台能够集聚整合各类资源,供应链企业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平台组织模式进行分工合作。《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丛书: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模式》综合分析了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现状,深入阐述了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形成的平台组织模式,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组织系统演化自组织理论及组织运作的方式,并进一步结合外案例对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功能进行分析。《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丛书: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供应链资源模式》旨在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资源的理论及运作研究,分析物流信息平台不仅是信息发布、查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编写的《2013绿色循 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年度报告》汇集了交通运输行业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相关信息,是一本“总结工作、 发布信息、推广宣传,交流经验、传播知 识”的报告,更是年度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 检验书,有利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 《2013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年度报告》可 供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相关 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参考。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对其影响,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掠夺中国的资源,强迫清政府(及其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出让在中国建筑铁路的权益。近代中国铁路的建筑史,就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历史的缩影,就是中国社会一步步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缩影。本书介绍了旧中国(1847~1949)铁路建筑史,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简略指出了铁路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滇越铁路:它是中国目前使用时间长的一条铁路。也是中国惟一一条仍在运行的米轨铁路;还是中国较早连通外国的铁路,开创了中国偏远的内地云南早通向大海远洋的先例。它在修建时就被西方媒体誉为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其工艺制造技未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水平;又与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秘鲁安第斯山中央铁路并列为“20世纪世界三大高原铁路”。其在高原运行的长度、规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世界米轨铁路中首屈一指。 它经历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解放战争、越南独立战争、援越抗美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考验,是世界上被战火破坏得多、时间长的一条铁路。 它因种种原因而停运、拆除、改造,却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气。 在其通车运行了近百年之后,它是否还有
本书系统论述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相关知识,共分为四部分。部分,介绍了轨道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国外高速铁路发展现状,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及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等;第四部分,明确了我国轨道交通近期、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并针对未来轨道交通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还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轨道交通发展的论著。将普及性、科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具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深度,又具有浅显易懂、实用的特点,既适合各级政府和行业决策机构制定政策法规、学术研究机构规划研究方向参考,也适合企业决策者,技术、管理及市场人员,以及投资、证券行业及咨询机
过去的几十年间,全球航空运输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而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航空公司却始终举步维艰,更有许多航空公司挣扎在破产的边缘。即使是那些经营业绩较好的航空公司,其利润水平也非常低。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其中的缘由。本书适合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及所有与航空运输行业相关的人员阅读。
本书基于外部性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思想,从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作用机理出发,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在现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我国高速铁路与国家发展战略与高铁经济带、与土地开发、与服务质量、与节能环保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对于促进高铁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铁路建筑权之掌握在谁的手里,是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进而决定着当时铁路的营运实态,并进而对社会经济产生特有的作用和影响”;该以这些方面作为自己采集史料、编辑资料的对象范围。继则设想了工作步骤,先编涉及路权问题的资料,并分两步走:以1911年为界限年,将此年之前和之后,分别编成一部;经向领导汇报并获认可,即付诸行动。 本《资料》取材,以手史料为主,包括中外文档案(或其缩微胶卷)、公报、文集、手稿、日记等等;酌情选用第二手资料,如前人编的史料集以及专著、论文。所收史料,以涉及民国时期铁路路权的为限;起讫年分别是1912年和1949年。 本《资料》编辑的原则是,从史料出发,分列成章,采用专题形式来排比。史料的采录,在尽量避免将原史料过多割裂致损原意的前提下,以截取与所要表明的史实
本报告报告系统介绍并分析了农产品供应 链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涵盖了农产品产业链、 农产品流通、 产地发展、 农产 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猪肉供应链发展建议、 专项案例文献等多维度内容,共分为九章。 *章 2019 年农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第二章 2019 年农产品流通环节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2019 年跨境生鲜现状 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助力产地发展; 第五章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第六章猪肉供应链浅析; 第七章疫情下的生鲜线上零售分析; 第八章案例文献; 第九章 农产品供应链资料汇编。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年鉴(2011)》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具有综合性、资料性、史册性的编年性工具书,集中、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年度发展状况,真实记载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进程。《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年鉴(2011)》内容包括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概述、主要地区发展概况、主要集团和重点企业发展概况三个部分。
本书分3篇17章。*篇 绪论 3章,重点阐述高铁经济学的创建意义、内涵特征及研究框架,高速铁路发展进程和新时代高铁发展理念;第二篇 研究范畴 11章,分别对高铁政治经济、高铁国民经济、高铁社会经济、高铁生态经济、高铁地理经济、高铁区域经济、高铁产业经济、高铁劳动经济、高铁数量经济、高铁运输经济、高铁旅游经济共11个高铁经济的构成要因和高铁与这11个高铁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影响机理进行详细阐释;第三篇 高铁效应评价 3章,在简要概述社会各界广为热议的高铁效应和概念性阐述高铁效应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对高铁效应评价体系及其相应指标进行深度论述。
高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出来的可以改变整个21世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战略产业,它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书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蓝海战略”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特征、格局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实证分析、考察,为探寻高铁带动下的向西开放对中国未来发展战略格局转变的重要意义提供实证性的研究支持以及理论层面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