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支持城市化的系统分析框架,对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涵、机制、阶段、模式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 2.本书立足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围绕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大主线,研究了金融支持城市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金融支持路径,在理论上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本书依据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城市化指数和金融支持度指数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对城市化与金融支持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测度了中国城市化和金融支持水平,并发现金融支持和城市化具有高度相关性。金融支持对中国
本书借鉴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人类聚居学”和“人类居住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介绍城市化一般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城市化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背景下的中国城市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制度环境、市场变化和未来趋势问题,并针对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市住宅发展中出现的价格波动、资源短缺、空间分异等问题,以及国家对住房价格的宏观凋控,提出了“居住的社会公平重于效率”、“消解新移民的居住贫困化问题”、“国有房地产企业不应退出市场”等观点和对策建议。最后,本书以建设“宜居城市”城市为主线,探讨了住宅供应体系的构建、住房社会保障的完善、城市化区域的居住布局、件宅建筑形态的演变和曙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
2005年1月,由原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建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开设了市政规划与管理必修课程,出版了《市政管理学基础》(版)作为指定教材,并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作为参考书使用。在近一年的使用过程中,原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得到了使用各方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对此关心本教材的各方,特别是原人事部高培中心和中央电大的同仁们,给编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2007年2月,结合新的形势和使用中收到的意见和建议,借重印之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出版了《市政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2007年至2009年,是我国加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特别是,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段霞编著的《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城市国际化论坛)》通过丰富的应用性研究和国际比较成果,总结城市国际化战略管理一般规律,分析世界城市发展轨迹与进入后工业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发展阶段—努力方向—约束条件—评价指标—路径选择—风险防范等展开研究,探索在全球竞争、发展顽症、复杂性难题和资源环境压力煎熬下,城市复杂巨系统发展的整体性思路和战略性安排,期待在战略管理下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任务进行更系统、更科学、更经得起时间与时代考验、更经得起传统与现代化进程检验的发展规划。
本书结合外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规划城镇化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化利用、绿色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民工市民化及相关配套建设等方面阐释和提出了很多科学性的理论和建议,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及决策者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提供帮助,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的目标。
80年代的社区研究为社区概念的复兴和社区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探讨、实证研究和制度创新的基础。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社区概念和社区工作不仅成为学者和决策者关注的重要议题,而且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抽象的社区的概念和理论性社区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建设活动开始进入中国城市。国外开展社区工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积淀,为我们开展社区建设提供了先例。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如何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建设之路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通过数百个咨询项目的实践探索、总结再实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顺利推进城镇开发的有效解决之道,即投融资规划。
本书主要涉及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主要特点有:,基础性。本书突出在内容上系统地阐述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第二,前瞻性。本书内容与外城市管理的发展紧密结合,体现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成果。如在世界与中国的城市化、外城市管理模式、城市营销管理与城市品牌等领域着墨甚多。第三,发散性。本书运用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分别对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及城市社会管理等进行介绍。第四,阅读性及实践性。每章附有阅读资料及思考题,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荡思想火花。本教材可供各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MPA学员的学习用书,还可供广大城市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者、爱好者查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