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中国》内容介绍: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 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本书运用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区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作者有关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系列专著的第三部。书中一以贯之地将地理(包括经济地理)因素作为决定城市和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并将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作为扭曲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的力量。本书的主体部分回答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疑问,包括:“为什么不当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效率与平衡的冲突?”“为什么城市间出现人力资本的分化?”“为什么限制城市规模将损失就业与公平?”“为什么限制大城市不利于中小城市?”“为什么扭曲土地供应不利于经济竞争力?”“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为什么“扭曲之手”不利于增进福祉?“为什么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等。最终,本书提出,通过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
本书谈论中国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经济/ 社会话题——新型城镇化。开篇直指中国城市化的“畸形发展”现状:对农村地区“化地不化人”;城市自我现代化,接受外来人口提供的劳力,但决绝他们的进入;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贫富差距日益加深等现实问题。而后,作者提出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是造成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双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改变本是权宜之计的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废除桎梏农村人口发展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排除农村人口遭到的歧视。最终,中国应尊重全球普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借鉴“老浦西”模式,发展内生型城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三方面转型成功。
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单核城市集中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和以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互动发展为特征的大部市区化两个互相衔接但又各有特色的阶段。本书征引大量较新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在这两大阶段中美国城市的地域分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政管理、城市文化和房地产开发等诸方面的变化,以深层次认识大都市区化这样一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性现象,修正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有前瞻地拟定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单核城市集中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和以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互动发展为特征的大部市区化两个互相衔接但又各有特色的阶段。本书征引大量较新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在这两大阶段中美国城市的地域分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政管理、城市文化和房地产开发等诸方面的变化,以深层次认识大都市区化这样一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性现象,修正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有前瞻地拟定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本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部分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第二部分为基于风险防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模式的构建;第三部分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模式应用的探索。首先,在系统梳理现有文献和分析总结客观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实际,研究并主张实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
本着问题和需求导向,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筹划构建起一套具有全面性、 针对性和适用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从转型效果、转型能力、转型路径等多维 度建立起综合化、立体化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标体系,作为评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标 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拐点”、“阈值”等问题。这些研究 不仅能服务于现有政府管理需要和城市转型需求,同时也将指明未来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方 向、重点,提出科学、可操作的政策和产业发展建议。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各地级市转型评价》作为系列研究的开篇,在资源型 城市转型内涵、评价内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首次对全国 115个资源型地级城市的转型效果进行逐一评价,客观还原、呈现了当前时间节点上我国 地级资源型城市在探索转型中所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新型的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层次,必须深化研究并进行制度创新。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治理进行了深入的刦析,运用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选择理沦等经济理论工具,揭示了城市公共管理背后的利益关系,指出了城市主体间博弈均衡的实现机制。这是对城市治理研究的深化,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城市治理的本质,推动城市治理的改革和发展。
《创建电力优质工程策划与控制》是电力建设专家们多年来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从质量管理的理念人手,通过阐述电力优质工程的策划和控制,全面、系统、科学地介绍了提高电力建设质量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为工程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创建电力优质工程策划与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创建优质工程的理念、创建优质工程现场质量管理要点、创建优质工程的策划与控制、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2008版)要点、录等内容。全书理念清晰、内容详实、紧联专业、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 数据库机制,是一种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高可信度、故障率低等特点。 本书从区块链的起源和发展史开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解析区块链架构与关键技术,说明了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区别和应用场景,讲述区块链在金融、游戏、供应链、医疗、物联网等领域的实践案例,为读者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区块链发展和应用情况。 本书几乎没有数学公式、程序代码,用大量图表对文字进行辅助说明,理论联系实际,适合期望充分了解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