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从制造工厂的视角,审视制造业的创新来源。工厂与外部交互所发生的创新——灰度创新,远比想象的复杂,而且生机盎然富有活力。如果放大到整个制造业来看,没有对制造土壤的固守,基础原理突破所带来的生产力将会大打折扣。中国有着肥沃的制造土壤,珍惜这些土壤和它下面的交错复杂的供应链根系,是中国制造的一条跃迁之路。
本书具体建构了BOT法的基础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阐述BOT投资方式的法律含义和特征、法律性质、法律关系以及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等内容。对于BOT项目融资与运作中的经济法律问题和行政法律问题予以深入的分析,对于采用BOT投资方式应如何适用法律以及发生的法律争端应如何予以救济予以详细的论述。同时,结合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BOT投资方式在中国的运作和发展进行全新的介绍和梳理,并提出中国制定专门BOT法的具体设想。 作者注重将法律基础理论和具体的BOT投资方式运作实践相结合,对BOT运作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和重要法律问题进行深刻、全面而且系统的论述。对我国的BOT立法和实务两个领域都具有指导作用。
本书对20世纪末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对21世纪初需要雨点研究的问题作了一些初步设想。书中建议,知识产权领域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应当有所不同,提倡以国际、实践中展现的重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不宜再重走一遍从法律关系至法律体系的老路,更不宜在自己也并未弄懂的物理学、哲学概念上原地兜圈子。因此,本书从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中的争议点、信息化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四个,阐述了作者认为的21世纪初应予重点研究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认为,本书目的重在建议、启发、引导读者去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索,而不是向读者灌输现成的结论或体系(而不管其是否正确,是否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