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初版以来已有10年,7年前第二版时稍有修改。7年来,国际国内民商法、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规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关司法实践、理论研究也日新月异。我们利用第三版新版之际,在保留原版章节基本不变,并尽可能控制全书篇幅的前提下,除了对原书部分表述进行精简优化、更正个别印刷错误、替换明显过时的案例外,根据2020年5月中国颁布的民法典,以及近年国内外民商法修改的情况,全面修改甚至替换了原书的内容。主要修改情况如下: *,根据中外近年公司法修改情况,大幅度修改了商事组织法一章公司法一节的相关部分,更加客观地反映全球公司法的主要规则和发展演变趋势。 第二,将原书中涉及国内民法基本制度基本规则,特别是构成民法典各编的原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条文及其变化,均替换为民法典的相关规则。
本书章引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意义并阐述统一立法的重要性,第二章论证保护商业秘密持有人的权利是立法的根本宗旨,同时应兼顾公共利益,第三章简介商业秘密保护法与相关法律规范的关系,第四章揭示商业秘密的含义、构成要件、性质与特征并对其与其他类似的客体(个人信息、国家秘密等)进行比较,第五章与第六章阐释为保护商业秘密持有人权益而应采取的模式——以商业秘密权为中心,辅之以保密协议、竞业禁止义务以及行为保全等制度,第七章与第八章介绍侵犯商业秘密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包括民事、刑事以及行政责任。
中国越来越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受益诸多,但由此凸现的经济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本书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界定、立论基础、保障制度及其分类,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的法理基础等内容。安全、合作、发展是本书分析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以安全为研究重点,兼顾合作与发展两个主题,立足于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现状,以我国的现实情况为归结点。本书着眼于当前国家经济安全的发展,将国家经济安全作狭义理解,特指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政府意义上的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时,克服来自国际层面的危机,以保证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稳定而有秩序的状态。
本书是对私募基金监管规则的汇编,根据私募基金的特点与运营规则进行汇编,主要包括私募基金的综合规则、登记备案、募集与运营、内控与外包、信息与披露、合同指引、从业人员管理、会员管理、其他以及附录十部分。
《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经济法基础与实务》主要包括经济法导论、企业法律制度、经济行为法、社会保障法和经济纠纷解决途径五个模块,具体分为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提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导入案例引入有关理论知识,并且每个项目后安排了教学做一体化训练,包括专业知识训练、技能操作训练及有关热点经济法律事件的赏析。《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经济法基础与实务》内容全面系统又简明扼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1世纪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经济法基础与实务》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教材,又可作为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供经济管理人员参考和广大读者阅读。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引起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在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济法制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实现依法治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提高公民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有关经济法的许多问题在学术界争论颇多,有较大的分歧。与此相适应,目前在我国反映不同观点的各种经济法教材也为数众多。《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经济法教程(第9版)》以紧跟我国经济立法进程,及时更新内容,突出新颖性和实用性为宗旨,力求言简意赅地阐释法律规定及法意。
《金融犯罪再研究》是我们研究成果的书名。这里所说的“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的确,在7年前我曾和陈吉双、乔守东二位研究生就金融犯罪问题开展了研究,并出版了《金融犯罪研究》专著。7年之后。促使我们又一次选择这一研究课题的动因在于: 1.金融犯罪在立法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1997年系统修订的刑法施行后,作为我国立法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先后颁布了一个《决定》,即《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和六个《刑法修正案》。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就是关于金融犯罪的单行刑法,是对金融犯罪的修改和补充。在六个《刑法修正案》中,有四个是针对或涉及金融犯罪的,如《刑法修正案》(一)、(三)、(五)、(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金融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法上变化*的一类犯罪。
国家环保总局正在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法》的制定为主要标志的循环经济建设。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与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循环经济的建设,是各级政府、所有企业、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没有全国上下的一致努力是不能实现的。先行者日本构建循环经济的经验,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与实践》一书,是在日本实施循环经济的背景、法规、措施、成效、问题及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 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先在日本、德国、美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是有局限性的。再者,我们在参考日文文献时也遇到一些新概念,准确的汉译比较困难。因此,书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准确之处,给读者带来不便,在此首先表示歉意。
本书以规制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正确界定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职能与作用,推进企业并购的市场化,并通过制度设计,规范和促进企业并购行为,保证企业并购市场“三公”原则的实现,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促进高效率的市场结构的形成,增进社会总福利。 全书共分六部分:章介绍和阐述了本书的背景、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主要观点。第二章分析和研究了企业并购规制的经济学基础和法理基础,以及利用博弈论方法,对企业并购形成垄断的机理、信息披露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第三章考察分析了美、德、日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企业合并的规制,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经验启示。第四章利用会计研究法对我国企业并购包括MBO的现状、问题,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及其与政府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对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企业年度检验办法。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民事诉讼法的此次修正共16处,其中新增7条,修改8条,此外还对“诚实信用”“节假日”“抚育费”“合议庭组成人员”“意外事故”“民法通则”“物权法”“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等个别表述进行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五大类:一是优化司法确认程序;二是完善小额诉讼程序;三是完善简易程序;四是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五是完善在线诉讼及送达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本次修正,严格对照新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对《民诉法解释》条文序号和条文表述进行适应性修改,共计16个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