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刻地讨论了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即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问题,涉及法律(学)是什么、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及其司法适用等问题;分析了回答这一问题的三种思考方式 历史的、分析的和哲学的视角 的由来和发展;并指出在法律领域,各门社会科学必须携手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与法学携手合作。
本书是由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组织编译的文集,收录了20篇文章。根据题材不同,可分为“专题”、“评论”、“书评”、“简评”等四大板块,分别从互联网金融、规制二维码支付、影子银行、二手票市场问责、公共品生产、电信和科技产业的监管模式、对恐怖主义的监管等角度解读了规制发展及其实践效果。书评板块遴选了2012年最新出版的经济学专著,运用政治学和法律等学科知识对其内容进行了解读。最后的简评板块涵盖高速铁路、小型企业规制、转基因效应等主题,与我国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也可为解决此类议题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本书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比较流畅。不仅适合专业为经济法、金融法的高校学生参考阅读,还适合对法律及政府管理和政策发展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以及他《国家篇》和《法律篇》在西方政治法律史上的价值可以说就是上述命题的另一个证据。今天,几乎所有的政治法律学说史家都不认为这位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传统有什么独到的重大贡献,但是又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史的著作都不能不提到西塞罗。他在西方思想史中占据了一个他人无法替代的地位。这就是因为,他几乎是从古希腊时期到欧洲进入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人物。他并不是一位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但由于他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对当时的各派希腊哲学学说作了详细解释,因此是希腊文化的传承人;他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发扬光大,就其目的而言是为当时的罗马共和制服务,但这种思想经过他以及受其影响的罗马法学家的发展,客观上却是为他
杨真著的《良法善治与幸福感》不是一部专门的法律著作,而是一个集法律、历史、经济、教育、家庭和社会生活为一体的一个万花筒式的随笔集。作者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你会觉得:法律也可以被活学活用到这种境地,它是这样的有用、有趣,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相连,良法善治的确是提升幸福感的重中之重。 本书通俗易懂,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强烈共鸣。它不仅适合法律人品读,也是得大众传阅的华美鸡汤。
一位22岁的青年因为车祸而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动,对他来说,身体已经成了灵魂的牢笼。于是,他靠这根手指与人沟通,强烈表达了希望安乐死的意愿。2003年9月,他的母亲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同时,一位职责本是帮助伤残人士恢复生存能力的医生参与了这一行动。事件发生后,法国社会激起了巨大反响,由此爆发了在各个层面上的讨论和争议。参与实施这次安乐死的医生弗雷德里克·肖索依博士与人合作写了《我不是杀人犯》,记述了整个事件,同时表达了他的思考。
新知·新趣·新阅读--追溯法律人共同的文化家园。 法律出版社制作的法律日历已连续出版三年,成为法律人共同的文化IP,获得越来越多法律人的精神认同。 《法韵中华(古代篇)2019》作为法律人专属日历第三年的作品,传承并创新了法律文化日历的品牌。 本次日历的编排,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以法律文化的价值理念为纲细分为12个专题:权之威、衡之用、玺之政、印之信、符之验、位之尊、镂之金石、书于简帛、纸本文献、典籍传播、经济命脉、经典流传。 编著者李雪梅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所长,研习法律三十余年,拍摄法律文物二十余年,法学造诣深厚、摄影技术精湛,书中近五百张精美图片甄选于其拍摄珍藏的数万张图片,既有国宝重器,也有民间细故,无一不体现编著者的慧眼巧思,相信能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的饕餮
王明亮等著的《趋势洞见实践——强制执行公证实务研究》以强制执行的公证业务研究为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思路,以近年来全国公证强制执行案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历史比较等方法,从类似案例中总结出法院对案件的裁判方法和法律思维的应用,尝试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裁判要旨或裁判规则,并结合公证制度原理和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指导实践和完善制度、政策。
杨真著的《良法善治与幸福感》不是一部专门的法律著作,而是一个集法律、历史、经济、教育、家庭和社会生活为一体的一个万花筒式的随笔集。作者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你会觉得:法律也可以被活学活用到这种境地,它是这样的有用、有趣,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相连,良法善治的确是提升幸福感的重中之重。 本书通俗易懂,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强烈共鸣。它不仅适合法律人品读,也是得大众传阅的华美鸡汤。
新知·新趣·新阅读--追溯法律人共同的文化家园。 法律出版社制作的法律日历已连续出版三年,成为法律人共同的文化IP,获得越来越多法律人的精神认同。 《法韵中华(古代篇)2019》作为法律人专属日历第三年的作品,传承并创新了法律文化日历的品牌。 本次日历的编排,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以法律文化的价值理念为纲细分为12个专题:权之威、衡之用、玺之政、印之信、符之验、位之尊、镂之金石、书于简帛、纸本文献、典籍传播、经济命脉、经典流传。 编著者李雪梅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所长,研习法律三十余年,拍摄法律文物二十余年,法学造诣深厚、摄影技术精湛,书中近五百张精美图片甄选于其拍摄珍藏的数万张图片,既有国宝重器,也有民间细故,无一不体现编著者的慧眼巧思,相信能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的饕餮
本书作为面向青少年的普法读物,选取当前具有代表性法律格言,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以发生在青少年身边事情切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解读身边的法治故事,积极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传承法治精神。用十
在现代社会,向孔丘一样设帐授徒的时代一去不返,雅典的学同也完全绝迹,大学教育就成了的途径,因为这里才会给那些“为了思想的人”留下思考的空间。有了这些人,大学就有了灵魂和气质。同时这种灵魂和气质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使得他们忘却了繁华世界而一心向学。《论语雍也》中孔子这样赞扬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本书是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的读书笔记与随笔散文精编。全书章节设置与书名紧扣,分为“品”、“读”、“闲”、“思”四个部分,分别取品味、阅读、闲情、雅思之意。全书可读性极强,年轻学子们的书生意气和激昂文字在书中随处可见,内容不仅涉及大量法学经典之作的读后随想,更包括对时下热门电视剧的品评遐思,;不仅有对艰深理论深入浅出的
隋平编写的《逍遥法外:金融危机后的影子银行监管》以十三章篇幅,分别介绍了:影子银行系统,金融危机中的影子银行,监管改革中的影子银行,大型混业银行的监管困境,基金与基金监管改革,国有影子银行监管改革,金融创新监管中的问题,被遗忘的回购协议市场,影子衍生品,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监管改革,评级机构的监管难题,监管改革的真正方向。
《中国法治文化》,是一本时代感强、学术性强,图文并茂,旨在为推动法治中国进程建言献策的权威读物。它是以法治文化这一将法治和文化两个领域紧密结合并科学架构的新兴学科为研究目标,以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所遇到的法治问题为解剖对象的社会科学读物,是集法治文化理论与法治文化实践于一炉的法治宣传读物。本期为2016年第3期,主要探讨 3?15 法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
《美容瑜伽 排毒美容一身轻/图说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丛书》遵循体育课程建设的客观规律,将体育文化、健康理念纳入其中,主要介绍了能够加快脂肪新陈代谢的瑜伽体式,通过练习这些瑜伽体式达到减脂、排毒、养颜的效果。瑜伽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美容瑜伽——排毒美容一身轻,让您的美容排毒大业事半功倍。
《法律后面的故事》是一本梁治平先生的法律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参与两件国际公约的制定,目睹和亲历国际法律制造机器的运作过程;讲述了名誉权案、流浪法庭案、虐猫案等诸多案例在法庭幕前幕后的法律展演,对于隐藏在法律仪式后面的社会规范,以及促成这种规范的观念、思潮和行动有极为细致的观察。通过法律后面形形色色的小故事,作者所述及的是这样一种认识:法律从来不像我们看到和以为的那样单纯、独立、客观、精确、严密和坚实。在其不偏不倚、客观而坚硬的外表之下,法律是多面的、复杂的、含混的、多变的,它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之中。
王明亮等著的《趋势洞见实践——强制执行公证实务研究》以强制执行的公证业务研究为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究思路,以近年来全国公证强制执行案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历史比较等方法,从类似案例中总结出法院对案件的裁判方法和法律思维的应用,尝试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裁判要旨或裁判规则,并结合公证制度原理和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指导实践和完善制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