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学术文丛: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源自阳光体育背景下青少年健身自主性缺欠现象的观察思考及相关研究薄弱现状的考察分析,尤其是既有文献中围绕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理论结构、测量评价工具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学术文丛: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拟就“什么是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如何评价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等基础问题进行探讨。具体拟以系统论为总方法论,对现象、理论、实践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演绎;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解读、探讨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制评价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的量表、问卷。
《中国现代法治及其历史根基》是一部宏大叙事性著作,将中国现代法治及中国古典“法治”联系一体,从而使读者可由今溯源古典政治法律思想。将现代法治思想与古代“法治”交相呼应,唤起读者以现代法治诉求的视角回眸中国传统法文化根基,以此坚定中国法文化自信,让中国法学由西方视野回归中国境遇。 本书历史跨度长达数千年,涉猎法律思想可谓群星璀璨,仅法律人物就多达几十位,可谓一册在手,便知中国法律思想之人物与著述脉络。同时,本书在论述中还试图厘清中国主要法律思想流派,如法治主义、近代民主主义法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法家与儒家、宋明理学与清末民初修律建制等,这些法律思想人物鲜活、思想理论深邃。尤其将中国法治传统定性为初级形态、常规形态,清晰地阐明了中国古代法治,经先秦法家由法治国达致礼法合治的主
1、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法治论》(1989)和《权利论》(《法治论》姊妹篇,原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两书,是最早提出“法治论”和“依法治国论”的名著,堪称法学界的一块耀眼的路标。对两书所阐述的基本观点,作者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修正。甚至可以说,作者更加坚持两书所确证的信念和立场。而那些基本观点,即使是在当下,也远未过时。 2、此次修订两书,一是订正了讹误之处;二是尽可能将书中所引汉译本著作按当下通行本予以引证和注释,对中国文献的引证和注释,亦依此例处理;三是书名变动,《权利论》一书,版书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年),此次修订版,更名为《权利论》;四是《法治论》增加了一章——余论: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最后,《权利论》增加了“代第3版后记”。 3、《
该书将法治在中国的历史源流及发展演变作为一个核心议题,对中国自秦以前直至近代发生的社会结构变迁、政治形态与法治的转型进行了全面梳理,时间跨度涵盖了整个中国法律史。上篇对“法治”这一概念作出了类型学上的划分,认为法治经历了由“贵族法治”到“君主法治”再转向“民主法治”这样一个历史演变,并把法治转型与中国历史上两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关联起来,意在打破固有的西方概念体系,力图重新描绘“历史上的中国法”,揭示法治在中国的内在机理和特质,寻求其发展之道。下篇选取中国近代法律史上的典型人物沈家本、章太炎和孙中山等人作专题研究,全面介绍了各位大思想家的法治思想及实践,对于他们在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寻求适合中国发展之路的努力做出了客观而公正的评述。
我们谈高教法治,更多触及的是高教管理,而管理则牵涉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组织与个体,涵盖组织的地位与职责、个体的权利与义务、纠纷的调处与解决等方方面面。在《大学法治与权益保护》中,笔者湛中乐将分四章探讨“大学法治与权益保护”领域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章:高等学校之法律地位研究。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民事主体的三重视角厘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并分析其内在权力结构、法人治理模式与外在“府学”关系。第二章: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以实体规则为依托,阐述大学章程、校纪校规制定以及国家学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第三章:大学管理程序公正探讨。以程序设计为导向,诠解学生与教师申诉制度的既有缺陷与未来改革目标。第四章:教育行政纠纷处理与化解研究。则是以前述三章理论探讨为基点,选择我国高教管理
唐代法律继承了前代的立法遗产,编纂合理,系统性与逻辑性兼备,是中华古典法系的杰出代表。唐律遵循礼教原则,内容丰富多样,在 生活里举足轻重,这一套法律体系与唐朝三百年国运激荡相摩, 递变化,在等级森严的王朝政治里,展演着宝贵的法治成就。同时,它对宋明时期的立法多有影响,并远播至古代的东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