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司法过程的性质》初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作的一个演讲,为的是纪念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已经去世的毕业生 阿瑟 P.麦金斯特里。这部讲演不仅是卡多佐的部用心之作,而且是卡多佐对自己多年担任法官的经验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美国自霍姆斯以来形成的实用主义司法哲学的一个系统的理论化阐述。尽管该书是一个讲演,篇幅不长,语言简洁,但是其视野开阔,含义深邃。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司法过程的性质》根据192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社的英文本翻译;原书没有索引,参照Margaret E.Hall 1947年编辑的由Fallon法律著作出版公司出版的《卡多佐文选》的索引,希望对部分读者能有所便利。
摩莱里(生卒年月不详,有人疑为狄德罗的笔名)是法国十八世纪空想共产主义著名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大百科全书派的先驱者之一。 摩莱里站在唯心主义的唯理论的立场上,根据 自然法 和 自然状态 的学说,论证了原始共产主义是符合 理性 的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是理应值得人们在现代和将来加以采纳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摩莱里在他的著作中,通过法律和理论的形式继承并发展了空想共产主义的一些传统的原理,并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恩格斯曾经对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十八世纪 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 摩菜里的思想对法国十八世纪末的巴贝夫和巴贝夫主义者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巴贝夫在法庭上受审时,曾经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就是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学生。 摩莱里是十八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重
《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对在美国开展的一系列有广泛影响但zui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刑事司法改革试点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文献分析、圆桌讨论、对改革试点的实地观察以及对几十名这一领域著名的学者的访谈等方法,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 本书文笔幽默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通俗性。
本书以人民司法观的发展演变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过程为主要内容,具体考察新中国司法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法制化理路、难点和亮点。主要通过梳理以董必武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如何在政权初创时期,创造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观,进而再现新中国初期如何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司法观的历史实践过程,以史为鉴,总结人民司法制度实践的特色,期待能为当前司法文明建设提供属于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
本书是关于通过程序控制死刑,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一本专著。作者从程序发的功能、程序正义、程序法定等原理入手,并通过对古代和域外死刑程序的比较研究,阐述了死刑判处和执行的多寡与死刑程序的繁简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利用程序控制死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现行《京师国际刑事法文库(60)·外国刑事法翻译系列(三十六):不丹刑法典》于2004年生效,由刑法基本问题,人身犯罪,财产犯罪,商业犯罪、职务犯罪及相关犯罪,危害国家和公共秩序的犯罪,其他犯罪六部分组成。部分对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制度等予以规定,具体龟括前言,罪行分类,量刑,刑罚替代措施,损害赔偿、恢复原状、没收和追回,一般责任原则,罪责抗辩,正当事由的罪责抗辩,青少年犯罪和智力不健全,未遂、协助、教唆、引诱和共谋。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对各种具体犯罪等作了具体规定。
本文摘是国内本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要读者的大型文献类连续出版物,每年六辑,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律化进程”为已任,营造中国律师的精神家园和权威论坛,是广大律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优秀教材,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律师业的一个窗口。本辑为2007年度第2辑,主要讲述了民事案件开庭前准备工作操作规程;虚拟财产能否成为盗窃罪对象问题研究——对一起网络兵器失窃案的分析;企业健康与律师责任等。 规则乃律师行为之本,法治是律师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律师更需要规则和法治。没有规则,律师便无所适从;没有法治,律师将面临恶劣的生态环境。
本文摘是国内本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要读者的大型文献类连续出版物,每年六辑,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律化进程”为已任,营造中国律师的精神家园和权威论坛,是广大律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优秀教材,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律师业的一个窗口。本辑为2007年度第4辑,主要讲述了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公益法与公益诉讼;变相期货交易之界定刍议;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法律人;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转型中国的双重担当等。
本文摘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编辑理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中外经典,是广大律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优秀教材,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律师业的一个窗口。本辑为2007年第3辑,包括民主向何处去?、民事证明标准实证研究、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关系的双重意蕴、法学泰斗燕树棠、鲁迅与当代中国律师等国内外法律文摘。
本刊是一部关于律师业务知识的专业法律刊物,全刊分卷首语、学术论坛、业务进阶、业界瞭望、管理之窗、史海钩沉、法苑撷英、编读往来、主编札记几个部分介绍了律师相关业务知识,适合广大律师及法律专业人员参考学习。
本文摘是国内本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要读者的大型文献类连续出版物,每年六辑,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律化进程”为已任,营造中国律师的精神家园和权威论坛,是广大律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优秀教材,也是社会各界了解律师业的一个窗口。本辑为2007年度第5辑,主要讲述了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公益法与公益诉讼;变相期货交易之界定刍议;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法律人;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转型中国的双重担当等。
犯罪受害人有许多需要。其中大多数被我们的刑事司法系统所忽视。事实上,司法系统还常常实际增加了对他们的伤害。 犯罪人的需要较少被这一系统所忽视.但是他们的真正需要一一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改造治愈一一也同样未被涉及。 这些失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内在于刑事司法系统特有的定义和假设之中一一这些定义和假设在西方主导了我们对犯罪和司法的看法。也就是说,失败内藏于我们用于看待犯罪和司法的视角或称“范式”之中。 然而,这种看待和回应犯罪的方式并不是的,事实上.在西方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它从不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视角,自然也不是圣经的观念。 《视角之变:一种犯罪与司法的新焦点》考察了我们对犯罪和司法的假设,将之命名为“报应性”视角或范式。然后又考察了历史的、圣经的和实践的三大不同视角。本
刑侦半自动化丛书的适用范围: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研究所及情报研究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高校法律系、计算机系,自动化及不同语种机器翻译研究单位,国家安全部门等。 本书论述了求解推理式必然真结论惟一的理论工具和可靠便捷的检验方法,据此设计了侦破大案要案的智能逻辑程序模式,为设计智能软件提供了惟一的理论根据,也以智能化破案的逻辑程序模式为刑侦人员指出高质量、高速度破案的科学途径和手段。
本书是由中外研究者合作的、国内对司法改革方法论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它系统介绍了美国维拉司法研究所半个世纪以来在从事司法改革项目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即从确定刑事司法制度中需要改革的问题入手,通过策划、实施并评估试点项目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成功的试点进行推广,终促成整个系统的改革。实证研究法对于提高中国司法改革的有效性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是方法论的改进与司法制度的改革一样,也需要“借鉴”与“本土化”相结合。
本书以通俗的文字和形象直观的插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一共分为十三章。章介绍了司法物理学的概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学习方法。第二章是关于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中的一些譬用。第三章介绍了物体的弹性。第四章是有关振动和波的基础知识及声纹鉴定等。第五章介绍了静电场的基础知识及其静电成像的原理。第六章介绍了恒定电流及电泳技术。第七章是关于电磁现象的基础知识。第八章介绍了波动光学的基础知识及全息照相技术。第九章是关于几何光学的知识及显微镜的光学原理。第十章介绍了光的辐射和光的量子性及电子显微镜。第十一章是有关原子、分子和光谱的基础知识及原子、分子光谱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二章介绍了激光及其应用。第十三章是有关原子核和核能
本书介绍和交流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都是源于实践,可作为各地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参考,也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理论。该书介绍的加强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经验,都是源于实践,尽管有的是探索性的,还不够成熟,但可作为各地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监督的参考,也为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开了个好头。各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符合检察工作实际、切实可行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使这项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检察机关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为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2006年开始,作者先后带领其的研究生和科研团队多次赴新都区档案馆,拍摄了相对完整的档案图片资料,而后编撰目录大纲,对其中的部分档案进行录入,并针对一些问题开始了初步的整理、讨论和研究,本书是这部分初步研究的成果。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证据是当事人诉讼胜败的关键。《婚姻继承官司证据收集、认定和运用》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婚姻继承诉讼证据的基本知识,而且根据这类纠纷的特点,通过59个典型案例着重分析了QQ聊天记录、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博客等即时通讯工具和视听资料,亲子鉴定等鉴定结论作为新的证据形式,如何收集、保全和运用;对夫妻感情破裂、因对方有过错要求获得损害賠偿、彩礼聘金返还、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证明、房产分割、胎儿继承利益保护等常见争议,如何证明的方法和技巧。
本书通过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个案阐述相结合的方法,以司法鉴定的理念追求为线索,以当代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司法鉴定体制发展趋势为参照,重点研究了司法鉴定的基本概念、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司法鉴定证据制度的实务问题、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制度的完善等问题,对司法鉴定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总第138辑 2016.6)》主要分为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与解读,部门规章、规章性文件与解读,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与解读,地方行政审判动态,司法实务问题研究,新类型疑难案例选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79/SC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颖、谢文林。
陪审制度是学界有诸多争议的一个主题,本书不敢奢望有什么重大创新,只能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作者不打算详细描述和介绍英美的陪审制度,而在于辨析陪审制度背后的民主理论问题。 受社会高度关注的许霆案使法律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艺理性受到了严肃的考验,许霆案是典型的疑难案件,而对于疑难案件,法律入往往在其面前显得专业理性有限,这时司法裁判正当性的社会认同将大打折扣,而司法权威是实现司法社会分工和权力配置的准确定位,是司法努力的方向,疑难案件的存在无疑增加了这种努力的困难,所以如何适当地处理疑难案件一直是司法中的难题。这让我们相信,司法裁判正当性的社会认同需要非规则的一面。法学界和实务界也许太专注法律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运用陪审制度解决类似许霆案的疑难案件乏人问津,学界尚未
鉴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要求当事人对相关的专业科学知识都有所了解,那是非常困难的。但当事人可以学习掌握鉴定的相关法律程序。如果相关当事人掌握了鉴定程序方面的知识,那他在权益维护过程中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将难题变容易。这套小小的鉴定程序丛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准确的步骤分解、实用高效的法律提示、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介绍了司法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相信读者定能轻松掌握,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