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权基础案例实训》以请求权基础理论与鉴定式案例分析的本土化为努力方向,以《请求权基础案例实训》为题,选取九则广受关注的中国本土案件,如 电梯劝烟案 宋庄画家村案 朱俊芳买卖型担保案 新宇公司诉冯玉梅违约方解除权案 连成贤诉臧树林排除妨害纠纷案 等,运用请求权基础方法层层剖析,意在立足本土规范、运用本土民法教义学呈现请求权基础方法在本土案例解析中的方法逻辑与适用细节。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推动下,请求权基础理论与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在我国民法领域已经发展十余年,并越来越受瞩目。但在鉴定式案例教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实务领域言必称请求权基础的同时,作为请求权基础理论与鉴定式案例方法推广载体的本土图书作品却屈指可数。同时,读者接触到的多为精雕细琢后的 成品展示 ,而试错与纠错才是请求
本书系统介绍了刑法学习的若干具体方法,汇集了周光权教授二十多年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指导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内心感悟。本书从刑法学的独特魅力、学习刑法应先储备哪些知识、重点从老师那里学什么谈起,然后依次对如何形成比较研究方法、如何高效地阅读、如何形成刑法思维、如何把论文写得更好、如何看待刑法立法、如何学习犯罪论、如何训练刑罚思维、如何面对生活经验、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等18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语言生动活泼,讨论的问题与时俱进。作者问题意识强烈,竭力将传统上似乎难以言传的 师傅带徒弟 的过程付诸文字,能够帮助刑法学研习者少走弯路,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刑法的愉悦。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法庭发问、法庭辩论等技能提出了挑战和更高要求,新时代的法律人既需要敢于 庭上见 的勇气,更需要 庭上见 的能力。 如何开庭?如何进行庭审发问?如何进行法庭辩论?长期以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跟着感觉走 。很多人认为这些专业技能都是不可言说的,也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通过在实践中试验和试错来学习。然而,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当然,没有经验的理论也是空洞的。本书作者李勇从事公诉工作十多年,出庭支持公诉的案件近千件,同时又有丰富的检察实训课程研发、授课经验,在《庭审发问及辩论的原理与方法》这本书中,作者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第三条道路,参阅了大量资料,限度地挖掘交叉询问和法庭辩论所蕴含的理论原理和程序价值;复盘了大量案件,限度地提炼自己十余年的出庭经验与教训。 本
真相往往比小说更离奇。 面对人性的黑暗、暴力的恐怖,法医学家通过刑侦科学来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 贝尼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又令人不安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作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 杜塞尔多夫吸血鬼 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未完善的刑侦科学系统的遗憾? 在本书中,马克 贝尼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尼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一书,在对既有刑事指导案例进行遴选的基础上,提炼出对于刑事审判具有指导意义的裁判要旨。因而,它不同于以往的指导案例汇编性著作,更突出了从指导案例中提炼出来的裁判要旨。可以说,裁判要旨是它的关键词。 《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上下卷 第三版)》在提炼裁判要旨时,注重对应于案情及裁判理由,同时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从而做到 源于案例,高于案例 。在同一个案例中,如果存在数个规则的,则分别加以标示。 《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上下卷 第三版)》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业务庭室加工提炼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加工,主要工作就是对案件进行精选并改写,从中提炼出裁判要旨,并对裁判要旨结合案例进行必要的论证与阐述。 第三版将补充《人民法院刑事指导案
本书主要是作者结合自身的商事审判实践,以法官的视角,讨论商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商事审判思维是怎样的,以及这种思维是如何具体在个案中通过某些法律方法或者审判方式来呈现。全书以 商事裁判思维 为核心,以各种法律方法和裁判方法为线索,以一些具体的问题与作者实际承办的司法案例为载体,串联起全书内容。
本书精选了47件刑民交叉典型案例,深入解析案件涉及的关键法律问题。在实体方面,本书以生效判决为依据分析同类法律纠纷应属民事法或者刑事法规制;在程序方面,本书打破 先刑后民 这一固有的案件处理观念,提出非同一事实但属牵连关系的 刑民并行 或在确认权属和侵权案件中 先民后刑 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在财物处理方面,本书提炼出善意第三人的界定标准及财物处置的方式,以及未得到全部补偿的刑事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操作依据。本书汇编的案例,不但以 分析 的形式介绍了办案思路,更将办案心得以 启示 的形式呈现出来,供法律同行借鉴参考。
本书选取115个案例集结成册,作为典型案例编辑出版。这些案例紧扣《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部署要求,聚焦服务大局、法治为民、改革创新,涵盖地市、县区、乡镇 (街道)、村(社区)等层级,从完善党领导市县法治建设的制度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市县公正司法、深化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强化市县法治建设基础保障8个方面,提炼总结基层法治建设有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举措办法,为各地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对于示范带动市县法治建设整体提质增效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以《行政诉讼法》的法律条文为线索,结合行政法基础理论和司法实践案例逐条进行分析阐释,同时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对应条文和相关的法律规范,试图通过简明扼要的解读方式,帮助读者对于每一条法律规定都构建起立体化的认知结构,不仅准确把握法律规定的原意,也能了解其背后的法理基础及制度框架,还能通过案例辨析将法律规定具象化,提升对法律条文的应用能力。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作者阵容强大,汇集了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许多骨干力量,以期通过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将对于这部法律的探讨引向深入,同时提升本书的代表性和可接受度。作者们在编写过程中将自己对于行政法学的感悟、对于行政法治的追求和对于广袤司法实践领域的探索融入其中,将法条解释、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合而为一
《公安机关办理151种治安案件案由的认定、处罚、证据标准与法律适用图解(2015版)》的2015版是公安机关办理151种治安案件案由的认定、处罚、证据标准与法律适用图解的改版,根据截至2014年新的法律法规及失效的法律法规增加和删除了部分认定、外罚、证据标准与法律适用,对民警办案有新的参考作用。
本书涵盖三大板块,实践案例、法律解析、合规指引全覆盖,共收录政府采购典型案例评析102篇,案例选取突出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对实践案例的精微解析,有对法律条文的深入诠释,也有法律实务专家的经验阐述,是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及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案头必*参考用书。
事业单位劳动用工中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存在着大量的法律风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不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由体制内的聘用合同、后勤部门工作的工勤人员的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三部分组成。此外,还有特殊的用工形式,包括人事代理人员、外聘专家、外籍专家、离退休返聘人员、未聘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借调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兼职等复杂情况。为防止事业单位用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做好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规章制度安排,针对风险的识别,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本书精选131个劳动人事争议案例,可以为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参考,为解决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劳动人事争议提供有价值的启发。
古代的文人、画家常常对山林寄托以出离尘嚣缰锁、比邻烟霞仙圣的想象,但现实中的山耕、山居,是另外一部历史。 以山为业 一方面是说人们以山场为生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人们围绕着山场资源形成各种权利关系,这些权利关系,在传统中国通常被笼统称为 业 。 唐宋以来,东南山场被加速开发。从最初的 无主 状态,即山场上的所有资源对所有人都开放,到山场被现代测量手段精细测量划界、人们以各种权利证明对山场中的特定资源和各种权利进行确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界 的出现,是这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 界 是山场确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也是山区的人们在 以山为业 的实践中,逐渐创制并明确的一套有关山场的知识。
本书是编者为了便利日常强制执行工作、提高强制执行工作效率,紧密结合强制执行工作的流程、内容、特点等整理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颁布的强制执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文件;另一部分则是为了指导强制执行工作实践而汇总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强制执行典型案例。全书有针对性地结合目前强制执行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分类,具有全面性、务实性、方便性、有效性的特点,有利于业内人士在日常工作中查阅和参考。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趋向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部分民事诉讼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采用与他人恶意串通、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利用诉讼程序,制造大量 假官司 。 《说赢就赢:虚假诉讼案件一本通》旨在通过对目前施行的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进行整理,并选取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以及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为当事人维权、公检法工作人员及律师办案、高校教学提供参考。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够对虚假诉讼有更加直观、准确的理解。
本书让判例阐述合同法理论,让合同法理论根植于判例。一个个判例其实质就是一个个故事,如此来研习美国合同法,使得美国合同法的理论褪去抽象、甚至晦涩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本书选取美国合同法经典案例,从合同的订立、要约、承诺、对价等基本概念,到合同的解释、履行、条件、无效、救济、解除以及非法合同的处理,覆盖了合同法理论的方方面面。本书的案例既涵盖买卖、租赁、雇佣等传统合同,也涉及资产收购、电子商务、互联网交易等新类型合同。
《德国债法案例研习I:合同之债(第6版)》是旨在帮助学生初窥合同法门径的案例分析教程。其中对主题的处理,大多从一个简单的基本案例开始,紧接着是针对特别问题的案例变形或者其他的案例,有助于深化学生现有的知识。《德国债法案例研习I:合同之债(第6版)》主题限于合同之债,原因在于债法总则的规则大多仍可适用于合同之债,而法定之债则经常适用特别规则。案例的次序与大多教科书(和讲授课)的阐述顺序相仿。《德国债法案例研习I:合同之债(第6版)》在德国民法学界从第1版起就受到好评,且之后的各版次亦好评不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活跃,人民群众更倾向于选择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获得有效判决、裁定,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一些生效法律文书却得不到执行, 法律白条 逐渐增多,我国执行难问题愈发严重。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一本通》旨在通过选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甚至部分省会城市、地级市发布的部分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对目前施行的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进行整理,为当事人维权、公检法工作人员及律师办案、高校教学提供参考。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有更加直观、准确的理解。
本书关注企业财产保险这一细分领域,分理论篇和实务篇两个部分,就这一领域在实践中易发生纠纷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剖析,并结合具体典型案例予以展示和分析,做到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案说法,深入浅出。 本书所选取的案例来源于法院公布的生效判决,是作者从数千案例中精选出的,具有相当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对于保险从业人员、律师、法院等实务工作者以及科院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研究人员来说都具有不可多得的参考价值,并可作为相关专题的针对性工具书使用。
本书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蔡乐渭老师多年来在《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等报纸、《财经》《中国改革》《法律与生活》等期刊,及财新网、澎湃新闻、凤凰网、顶端新闻等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法学评论文章的首次结集,部分文章为首次发表。 作者以饱满的法学热情和笃信的法治真理,基于对普通民众生活状态、行政法实际运作及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特别关注,分别从行政处罚的法理与常识,槟榔的故事:立法抉择与利益权衡,公共服务、政府职责与公民权利,公共治理的任务确定与手段抉择,及法治的多面性:你不理法,法就不理你等五章共43篇文章,将法学原理、法律条文、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普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法学常识和法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