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问,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 ,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
企业合规不起诉包括 合规不批捕 合规不起诉 合规从宽量刑建议 合规从宽处罚建议 等多重含义,目的在于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该制度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格局,标志着一种以合规激励为核心的协商性司法程序得到我国法律的确立,使那些涉嫌犯罪的企业在推行企业合规机制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动力支持。本书稿在具体介绍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同时,针对这一制度在试验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对若干个有争议的问题作出了理论解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制度改进思路。
本书分为原理编和法律实务编两部分内容。其中,原理编基于现代化管理理论系统地阐述了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的行业背景、管理原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工具管理和环境管理。法律实务编探讨了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法律手续管理实务构成与法律风险,根据项目开发建设的进度特点,分阶段阐述了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过程所涉及的各项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关法律手续的办理流程、工作内容及其法律依据和应该注意的法律风险。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刘星教授的学术随笔辑录。作者在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书中每篇文章相互之间都有逻辑联系,是意思的层层深入,也是问题的逐渐打开。文章内容既是务实的,也是理论的;既是 批判的 ,也是 推进的 。本书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读者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本书是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 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
本书上编采用了对少量乡约经典文本进行深入研读,运用法学的规范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研究思路,对《吕氏乡约》《增损吕氏乡约》《南赣乡约》者三个传统中国乡约理论与实践的典型文本进行了系统、动态的研究,后形成的研究成果就是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乡约及其与宋明基层社会秩序研究 以 吕氏乡约 增损吕氏乡约 南赣乡约 为分析材料》,亦即本书的上编。 在博士学位论文中,笔者从《吕氏乡约》《增损吕氏乡约》《南赣乡约》三个经典乡约文本出发,比较分析了吕大钧、朱熹、王守仁三人独特的乡约组织构造和制度设计,并对乡约在三位贤哲手中的传承与更新进行了考察。进而,笔者也简要涉及乡约与宋明基层社会秩序的基本关联及其历史演变。
本书聚焦海上特殊侵权行为的证据采证规则的演进及发展规律,在融入英美法系船舶碰撞法的证据规则的同时,主要跟踪研究海上特殊侵权行为 船舶碰撞法的新发展及其证据规则,梳理船舶碰撞诉讼采证规则的变迁,探究船舶碰撞诉讼证据的独自特征、采证对象、采证标准以及采证的方法等,同时也关注船舶碰撞诉讼规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和适用。为解决国际海运、国内水运的相关现实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推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并接轨国际法。
本书是*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结项成果。
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科技手段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已有充分的智识基础,通过法治途径保障生态环境修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书梳理了生态环境修复的一般理论,构建了生态环境修复的规范性话语体系,分析了生态环境修复的典型样态,识别了阻滞生态环境修复的法律原因,在夯实生态环境修复法制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描绘了我国生态环境修复法治的应然图景,归纳了域外生态环境修复的法制建设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的方案和建议。
地方债具有公债的属性,地方债体现了国家财政权力与公民财产权利的关系,因而具有宪法意义,在挖掘地方债的宪法原理的基础上,寻求对地方债及其风险进行法律规制,是我国地方债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书稿共十一章,包括一、地方债的厘定,二、地方债的历史演进,三、地方债的宪法价值,四、地方债的宪法原则,五、地方债的宪法理念,六、地方债的合宪性审查,七、 地方债的基本法律控制,八、地方债的特别法律控制 基于地方债的风险和地方财政危机,九、地方债法律控制的域外经验,十、地方债宪法与法律体制的现实困境,十一、地方债的宪制改革与法律完善。
生命科技是关于生命活动、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生命科技在医学治疗、基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由于其事关生命的产生方式。生命的存在形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因而用法律来规制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显得极为迫切。本书从生命科技的产生与发展出发,从伦理学、法理学的基础上论争了生命科技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法理范围内探讨了生命科技的发展方向。
在这本专著中充分考虑低碳电力的自身特点,立足国内法,借鉴国外法,对中国低碳电力法律制度进行专门性研究。选题具体实证,能够结合我国*碳排放大国和高碳电力亟待转型的现实展开研究,从理论上来说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电力制度理论,从实践上来说对于我国进行低碳电力法律制度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宋代施耐庵和罗贯中所著《水浒》和明代冯梦龙(1574-1646)所著的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无疑占据着一个颇为显著的地位,从其问世以来的数百年间,深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其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毋庸置疑,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水浒和 二拍 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本书的意趣则有所不同,试图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来解读此二本文学经典,或者可以说行走在法律与文学之间。一、 水浒 中的法律 张天师祈骧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不无深意的楔子与伏笔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故事由此正式开始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怒打镇关西:值得警惕的义愤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佛门与俗世之间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山:婚姻大事绝非儿戏九纹龙剪径赤松姚滴珠避羞
本书对《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条例》进行了详细的释义和解读,既有对条例内容综合的论述,又有对具体条文的阐释,还对实践中容易误解、混淆和困惑的问题,进行了辨析说明,内容全面、专业,是基层工会组织工代会实践操作的权威指导读物。
继《美国看法》一书出版后,著名中美学者、美国联邦*法院的出庭资格律师张军的新著《美国说法》*近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 《美国看法》的出版曾广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多大程度被关注,它也就多大程度被 加热 ,因为由一个大学毕业后赴美读完国政、又继续深造获得法学博士并在美国生活三十多年,然后又常在央视出镜的 美国*联邦法院出庭资格律师 来解读美国,确实要比其他的解读更亲和、更可信、更公信。然而,张军意犹未尽,觉得《美国看法》中的文章深度谈及美国的不多,他希望有机会更深地解析美国,剖析的方向大致是 大选篇 、 移民篇 、 税务篇 、 就业篇 、 留学篇 、 地产篇 、 安保篇 、 就医篇 等等,于是经过两年左右的准备,《美国说法》问世了。 《美国说法》是又一次与著名记者胡展奋的对话,比《美国看法》更系统一些
全永波编*的《海岛资源开发利用法律问题研究》介绍了,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岛众多。海岛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随着我国海岛开发活动的增加,海岛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然而,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开发活动自主性、随意性大,开发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到海岛生态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书分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四合院的构成、四合院的美、四合院里的生活。四合院并不仅仅是一种砖瓦建成的、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它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陶冶,形成了一种奇异而微妙的文化存在,显露出古城悠远凝重的沧桑之感。
书稿是从刑法教义学的视角,对我国《刑法》总则编第二章第三节“共同犯罪”规定(第25条至第29条)开展体系性的解释。整理我国近几年共犯解释论的 成果,提出个人的理解和思考。研究的侧重点是:共犯立法体系和法条用语的解释(例如组织犯的含义和范围、次要或辅助作用的解释、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解释);与法条表述相关的共犯理论的阐释(例如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以及相关的共同犯罪形态、片面共同犯罪、过失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定(例如教唆未遂、实行过限或不足);以及共同犯罪立法的若干完善建议,等等。本书稿并非要面面俱到地论述共犯问题,不包括与法条表述不直接相关的共犯理论的阐释(例如承继共犯、共犯脱离、共犯与错误、共犯的罪数),以及其他共同犯罪问题的理解和认定。另外,共犯理论和实务中
本书选取多个省份驻村调研的经验材料,以乡村矛盾纠纷化解为切入口分析法治乡村建设的现实经验,并从综合治理、乡村内生秩序以及信访依法分类治理等方面客观呈现法律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中的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法治乡村建设的任务与目标,并立足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发展,从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人民法庭参与法治乡村建设、构建党建 的“三治融合”模式等方面分析法治乡村建设的行动路径。
1919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影响深远的宪法修正案——第十八修正案(禁酒令)。各种社会思潮、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及组织团体和时代弄潮儿乘着禁酒令的大潮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如虔诚宗教信仰 与 商业模式治理下的 民间政治压力团体、推动禁酒却又在禁酒后积极打破女性公开饮酒禁忌的女权思潮、镀金时代丛林社会中的进步主义运动、种族歧视阴魂操纵的排外主义与白人至上主义、借助为禁酒设立的所得税宪法修正案而改变的美国宪法权力格局,以及揣着冲锋 武装贩卖私酒但又强力支持政府禁酒的黑帮犯罪集团等,一起在咆哮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演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的史诗大剧。 禁酒令时期可谓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 的一个“奇葩”时期。美国素来以自由精神立国而自豪,国民向来又有豪饮的传统,竟然会在二十世纪初制定宪法第十八修正案,在
所谓“立法法释义学”,又可以称为“立法法学”。通过这一稍稍区别于立法学的题名,作者想表达一种不成熟的学术尝试:在立法学研究中倡导一种法释义学或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即以《立法法》的条文为基础和界限来解决立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关于如何解释《立法法》特定条款的规范思考,内容涉及立法法释义学的理论基础、运作过程和具体技术。作者在对《立法法》进行规范释义的过程中尝试着结合《宪法》,以求得较为客观和融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