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促进我国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矫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书由从事未成年人司法审判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主编创作,紧随《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规定,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疑难及司法审判案例实践,从预防犯罪的教育、对不良行为的干预、对不良行为的矫治、对重新犯罪的预防等方面,作了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答疑和讲解,有助于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为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
美国联邦高法在过去两个多世纪中作出的很多判决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美国社会。其中,一些重大案件判决在很多方面决定了美国的命运,塑造了今日的美国。 本书精选了美国历史上25个经典案例,从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2000年布什诉戈尔案。这些案例涉及私人契约、经济管制、总统权力、重划选区、法律的平等保护以及被告人的权利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改变了美国,触及美国民众的生活。
本书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主持编写。由长期从事实务工作的劳动仲裁员、劳动法官和劳动律师们精心编写,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个案,从个案中提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为社会提供的法律信息,促进社会行为的规范化。 本书的特点在于清晰明了、同步更新:每个案例都由作者细心编写,逻辑清晰,观点鲜明;绝不是对判决书的简单重复:案例评析部分更是倾注了作者的诸多心血和多年来从事实务工作的丰富经验;编辑体例上也尽力想读者之所想,一方面提炼出争议焦点,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每个案例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对于与《劳动合同法》有关联的案例,列出规定的内容,保持与新颁法规的同步更新。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方便实用的案例集。
胡铭编著的《错案是如何发生的--转型期中国式错案的程序逻辑》的研究是对于冤案这样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思考,是从正当法律程序原理入手,进行刑事错案的类型化分析,解剖冤案与程序的内在逻辑关系。该研究将是对正当法律程序理论的一种升华,是将正当法律程序与司法实践相契合的一种尝试,以求助益于改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
相较于其他法律部门,在社会保障法的适用中,对于法律的理解仍有太多的不恰当乃至违背常识之处。社会保障法是社会保障制度与法学的交叉。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虽参与其中,但在相当程度上,法律并非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对于个案、具体的被保险人以及其他行为主体来说,法律则具有关键性意义,只有正确地理解和适用规则,才能更合理地实施行为、规避风险、保护和实现权利。本书遴选了近年来近40个社会保险法的典型判案,内容涵盖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中的缴费、资格(条件)认定、相关待遇申领等,对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审判过程进行综述,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条文进行系统性分析与解读,帮助相关社会保险行政、经办人员,企业劳资人员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现代法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正日益深入。但传统教材多数以基本原理或理论的阐述为主,整体上倾向于 知识的传授,而较少涉及问题和方法的引导。重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体应用法律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法学教学的共识。本案例教材 与现行的统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相配合,引用大量实际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介绍及讨论,使学生加深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概念、范畴、基 本原理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在司法活动中的适用过程,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李积霞、杨红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研析》仍沿用传统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编排模式,将体例设置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一般 原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救济制度几个部分,共10章。
20世纪晚期,创新价值成为工业上的信仰。然而,什么是创新价值的内容?它不仅包含创造更好品质及较佳的过程,尚包括利用廉价原料生产昂贵产品及良好的行销方法。换言之创新价值已经成为新伦理,但是,它究竟是什么及如何使其发生仍旧是个“谜”。当全美国经济的成长,近半功劳归诸近十年衍生的工业技术,这是创新价值的力量,特别是信息科技及生技产业。而生物技术产业之发达与否,则系于其对专利等智能财产权之保护是否完整,美国生技专利案例之研读即有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