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修订于1997年3月。从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情况变化,先后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五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本书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引用、学习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的决定、修正案和立法解释对刑法进行了科学地编排: 1.将决定中新增加的内容作为注解,放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将决定修改的内容直接编入刑法条文中并进行详细注解。 2.根据修正案的规定,将修正案的内容直接编入刑法条文中并进行详细注解。 3.将立法解释的内容体现在刑法有关条文的注解中。 此外,本书还将所有与刑法有关的决定、修正案、立法解
举报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民主权利,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公民同各种腐败现象和职务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司法实践中,群众举报为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提供了大量的案源线索,不仅促进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进行,而且在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健全举报制度,认真办理举报事项,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如实举报、署名举报、正确举报,更好地发挥群众举报的作用,我们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举报职务犯罪指南》一书。编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宣传举报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举报职务犯罪指南。
本书为修订再版,*版于2008年出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为中心,通过条文注释的形式全面且详细地介绍我国禁毒、戒毒制度的重要内容,并附录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等。是大众了解相关内容的实用法规工具书。
刑法本质上是一部刑法法益保护法。刑法法益是刑法规范所保护的利益。刑法法益的学说虽然肇始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时期,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都有其刑法法益的特定内涵和外延。本书考察了其历史沿革、刑事立法体现、西方刑法法益的分类之后,对刑法法益的横向结构和纵身结构作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刑法法益与不同层次的刑法学范畴之间的关系。刑法法益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法律概念。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引入罪客体的基本内容,从社会危害性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犯罪的本质。同时,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内容和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形成犯罪成立的动态、多层次的要件,即符成立模式,逐步收缩刑事责任的范围,实现刑法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功能,以适应当前我国依
判例在英美国家是重要的法律渊源,大陆法系国家虽然不承认判例法律的拘束力,但多认为判例有事实上的影响力。法的发展历史表明,判例是连接立法和司法的桥梁,是法律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历史上曾经重视判例的作用,当今中国有案例而没有判例制度,本文通过历史的、比较的研究论证我国建构判例制度必要性、判例制度的的基本建构以及实行判例制度的条件。建立我国刑法判例制度,有助于完善刑法运作的机制;有助于形成定罪量刑的参照体系;有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区际司法协作的顺利进行。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我国应建构规范性刑法司法解释、个案性刑法司法解释与刑法判例相补充的刑法适用解释体系,建立刑法、刑法司法解释、刑法判例相匹配的刑法动作机制。
随着世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犯罪的发生频率也在加速。人类社会应当如何遏制国际犯罪是当代刑法学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书以国内立法为基点,创造性在研究了国际犯罪的法律对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行政刑法理论始于本世纪初的德国。而中国的行政刑法研究近年来才刚刚起步。本书从刑法学和行政法学的视角,首先论述行政刑法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立论基础,然后对国内外行政刑法现有概念加以比较和研究,进而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刑法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法律体裁体系中的地位、性质、作用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应当时确劳动教养的对象并将劳动教养纳入我国的行政刑法体系。我国行政刑法就是国家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维护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规定行政犯罪及其刑罚的法律规范以及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的总称。本书认为,行政刑法具有刑法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本书探讨了行政行刑法的立法原则与立法方式,并深入比较研究了有关行政犯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构成要件,就有关行政刑罚的概念、功能和目的进行了分
这是一本法律读物。向读者介绍了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若干问题的规定。全书以法律条文的原序排列,清晰、易懂。本书可供法律工作者或需要帮助的读者阅读,以增强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意识。
《新农村建设丛书》是一套针对“农家书屋”、“阳光工程”、“春风工程”专门编写的丛书,是吉林出版集团组织多家科研院所及千余位农业专家和涉农学科学者,倾力打造的精品工程。本丛书共分五辑,每辑100册,每册介绍一个专题。 本书为《公共秩序刑法保护》分册,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司法秩序、国(边)境管理、文物管理、公共卫生、环境资源、毒品、卖淫、淫秽物品等。本书是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用书,一本指导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良师益友。
本书包括:结果加重犯的构成特征、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研究、结果加重犯中的共同犯罪问题探讨等内容。
本书收录经过历次修正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完整文本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刑法》共分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及其他规定。分则部分主要规定了具体的罪名,如危害 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等内容。 附则部分主要规定了本法的施行日期和两个附件。
《新农村建设丛书》是一套针对“农家书屋”、“阳光工程”、“春风工程”专门编写的丛书,是吉林出版集团组织多家科研院所及千余位农业专家和涉农学科学者,倾力打造的精品工程。 本丛书共分五辑,每辑100册,每册介绍一个专题。辑为农村科技致富系列;第二辑为12316专家热线解答系列;第三辑为普通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暨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系列;第四辑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培训教材系列}第五辑为新农村建设综合系列。 丛书内容编写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开本、装帧、定价强调适合农村特点,做到让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用书,成为一套指导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更新观念,的学习资料,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