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刑法及立法解释的标准文本,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了解刑法方面的规定。
国歌法于2017年9月1日下午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歌法与国旗法、国徽法一道,以国家立法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关于国家象征和标志的重要制度。这部法律为保证国歌奏唱和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的礼仪规范,国歌标准曲谱的审定、发布和使用,以及不得奏唱和播放国歌的场合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加强国歌宣传教育,普及奏唱礼仪知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
本书是一本实务工作、研究教学、司考学习以及公民查阅,实用便利的工具书。上市连续十版都秉承内容和质量的原则,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本次新版重点突出: 1.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全文,根据罪名理论归纳了相关条文罪名 2.增补了本书第十版以来至2015年9月16日之前的所有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指导性案例 3.吸收了法、检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成果。能够最全面最及时的反映当前刑法法规的全貌 4.新增读者售后服务,推出了公众号“刑法一本通”,读者将能在时间掌握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动态以及本书的修订再版情况。 本次新版结合刑法修正案九修订,体例创新,以刑法典为纲,将有关刑法的各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相关立法以注释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便于实务人员查阅、理解、引用相
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大程度上激发市场、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本法取消港口的危险货物作业场所、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专用场所审批
根据八个刑法修正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本书将刑法的趋同视为从全球化与法的发展中开放出的实然命题,认为刑法的趋同是不同法域刑法文化、刑事立法或刑事司法趋于相似或一致的现象。全书系统研究了刑法的趋同之概念、特征及其与趋同论、刑法现代化、刑法国际化、法的世界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当代中国刑法为视点,剖析了刑法的大趋同在当代中国之表征、形成基础;并进一步考察了刑法的大趋同在当代中国的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刑法的趋同在当代中国之发展策略。
本书是本着“以读者为本”为宗旨,秉承“永不自满,深入、细致”的专业精神,编写而成的,旨在解决广大读者学法、找法、用法的困惑与不便。 本书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联系紧密、能直接对刑法条文有注释说明作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条文置于刑法条文之下,标明效力层级,从权威的角度对刑法条文进行了解读。除了刑法及其配套法规这两项内容,本书还收录了全国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对具体问题的请示答复。这些请示答复是对具体法律适用的问题或具体案件的处理所作出的答复,是对法律或司法解释的重要补充,反映了对某一具体问题或个案的处理思路、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会是由人们有秩序的交往构成的规范性世界,只有当规范支配着人们的交往时,也就是说,只有当规范成为人们行动的标准性解释模式时,社会才是真实的,社会这一形态就意味着规范联系,正是规范使人和社会变得可以把握,可以理解。犯罪的本质不是法益侵害,而是规范否认。刑法的机能不是保障法益,而是保障规范的有效性。刑罚的机能不是保障犯罪人在将来不再犯罪,而是证实人们对规范有效性的依赖是正确的,错误的是犯罪人。刑法用刑罚否定犯罪,促成人们对规范的承认和忠诚。
对刑法第299条做出修订,含历次修正案及13个法律解释
刑法本质上是一部刑法法益保护法。刑法法益是刑法规范所保护的利益。刑法法益的学说虽然肇始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时期,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都有其刑法法益的特定内涵和外延。本书考察了其历史沿革、刑事立法体现、西方刑法法益的分类之后,对刑法法益的横向结构和纵身结构作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刑法法益与不同层次的刑法学范畴之间的关系。刑法法益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法律概念。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引入罪客体的基本内容,从社会危害性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犯罪的本质。同时,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内容和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形成犯罪成立的动态、多层次的要件,即符成立模式,逐步收缩刑事责任的范围,实现刑法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功能,以适应当前我国依
《意见》共分5个部分:一是“量刑的指导原则”,规定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罪责刑相适应,宽严相济以及量刑均衡原则;二是“量刑的基本方法”,规定了量刑步骤、调节基准刑的方法和确定宣告刑的方法;三是“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明确了14种常见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四是“常见犯罪的量刑”,就经过多年试行的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非法拘禁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15种犯罪的量刑提出了指导意见;五是“附则”,明确《意见》规范上列15种犯罪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案件范围。 《通知》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是对全国法院的总体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分步实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和中心城市应当先行一步,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组织实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新型试卷系列:刑法学阶梯式突破试卷》分为四个部分,此套刑法学试卷可以很好地帮助考生备考,重点突出,题量适中,解答详细的试卷是考生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努力的付出和优质的备考资料才能使考生学业有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选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 ……
本次刑法修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多次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网络犯罪也呈现新的特点,有必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统筹考虑刑法与其他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法律的衔接配套,修改、补充刑法的有关规定;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
当今,毒品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一颗毒瘤,它不但阻碍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严重威胁着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扩散和严重泛滥,吸毒人群不断增多。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国际毒潮泛滥的严重局面不会迅速扭转,国内毒品发展、蔓延的态势也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各种有关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现象会持续增长,我国的禁毒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远离毒品、共建和谐任重而道远。 正是基于当前毒品问题的严峻形势,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和国际人口服务组织(美国云南办事处)的支持及鼓励下,由云南警官学院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生命与安全:毒品预防教育读本》供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生命与安全: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在编撰过程中,力求突
1997 年 3 月 14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重新公布。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修改刑法的一个决定和九个修正案。 2009 年 6 月 27 日、 8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这两个决定也对刑法的部分条文作了修改。 为了便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运用刑法,便于广大群众学习和了解刑法的规定,我们根据上述修改决定和修正案,对 1997 年刑法条文进行了编辑、审定,形成了本书。 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本书附录了关于修改刑法的决定和刑法修正案及相关法律解释。
罪刑均衡是刑法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书依托广博的刑法理论学说厘清了罪刑均衡的嬗变与发展脉络:兴盛于报应主义下的罪与刑的一元均衡——在目的主义下位置是大幅衰攻及至不见踪影——后因丽任主义的崛起带动形成了罪与刑的二元均衡。书中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子别从功能性、系统性、经济性三个角度深入探求罪刑均衡的蕴涵,并将罪刑均衡的理论研究终落脚于罪刑均衡的立法与司法实现
判例在英美国家是重要的法律渊源,大陆法系国家虽然不承认判例法律的拘束力,但多认为判例有事实上的影响力。法的发展历史表明,判例是连接立法和司法的桥梁,是法律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历史上曾经重视判例的作用,当今中国有案例而没有判例制度,本文通过历史的、比较的研究论证我国建构判例制度必要性、判例制度的的基本建构以及实行判例制度的条件。建立我国刑法判例制度,有助于完善刑法运作的机制;有助于形成定罪量刑的参照体系;有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区际司法协作的顺利进行。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我国应建构规范性刑法司法解释、个案性刑法司法解释与刑法判例相补充的刑法适用解释体系,建立刑法、刑法司法解释、刑法判例相匹配的刑法动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