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刑法及立法解释的标准文本,方便广大读者学习、了解刑法方面的规定。
国歌法于2017年9月1日下午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歌法与国旗法、国徽法一道,以国家立法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关于国家象征和标志的重要制度。这部法律为保证国歌奏唱和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的礼仪规范,国歌标准曲谱的审定、发布和使用,以及不得奏唱和播放国歌的场合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加强国歌宣传教育,普及奏唱礼仪知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推出的研究成果。针对国际上讨论热烈的死刑问题,根据中国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本书是在次大规模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写成的调查分析报告,主旨是从维护公民权利的角度出发分析案卷,强调要加强死刑案件辩护,并深入研究行之有效的辩护方法和技巧。内容有案卷分析、深度访谈、数据统计分析等。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可靠的案例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司法和教学的参考书,在我国司法界、大专院校法学专业拥有较多的读者。
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博大精深。这本书的写作试图把党和国家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的实施的刑事策略进行系统的归纳,使之在理论上形成的体系。此书所分的三编就是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对每一具体政策的策略问题,我们能力求写清它的历史沿革、内容实质、作用和意义以及在法律中的体现和实践中的运用问题。此书主旨不在于形成一个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刑事政策学,而在于从实际出发,完整、准确地总结党和国家和刑事政策和策略。这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社会是由人们有秩序的交往构成的规范性世界,只有当规范支配着人们的交往时,也就是说,只有当规范成为人们行动的标准性解释模式时,社会才是真实的,社会这一形态就意味着规范联系,正是规范使人和社会变得可以把握,可以理解。犯罪的本质不是法益侵害,而是规范否认。刑法的机能不是保障法益,而是保障规范的有效性。刑罚的机能不是保障犯罪人在将来不再犯罪,而是证实人们对规范有效性的依赖是正确的,错误的是犯罪人。刑法用刑罚否定犯罪,促成人们对规范的承认和忠诚。
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和利益,是读者选购法律图书的主要目的。法律文本单行本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单纯的法律文本中的有些概念、术语,读者不易理解;法律释义类图书有助于读者理解法律的本义,但又过于繁杂、冗长。“实用版”法律图书至今已行销多年,因其权威、实用、易懂的优点,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掌握法律的*工具。
本书收录刑法修正文本(对所有修改条文做角注说明)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并附13个法律解释。新旧对照,便于查阅。
犯罪与刑罚作为刑法的一对基本范畴,两者共同构成了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在我国刑法学界,这对“孪生兄弟”并未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犯罪研究备受青睐,而刑罚研究则颇受冷落。关于犯罪构成或刑事责任的长篇大论的专著、浩如烟海的论文让人眼花缭乱,与少量有关刑罚方面的论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刑罚在刑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就附加刑而言,因其在地位与性质上,与主刑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在惩罚的严厉程度上,显然属于一种轻刑罚。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从立法者、司法者、学者,还是从社会公众,甚至受刑人本人的角度,附加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虽然有关附加刑研究的著作有所增多,司法实务部门也开始关注附加刑,特别是罚金刑的适用与执行,但相关著作的注释法学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文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有关刑法的法律解释(共9件)
《意见》共分5个部分:一是“量刑的指导原则”,规定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罪责刑相适应,宽严相济以及量刑均衡原则;二是“量刑的基本方法”,规定了量刑步骤、调节基准刑的方法和确定宣告刑的方法;三是“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明确了14种常见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四是“常见犯罪的量刑”,就经过多年试行的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非法拘禁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15种犯罪的量刑提出了指导意见;五是“附则”,明确《意见》规范上列15种犯罪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案件范围。 《通知》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工作,是对全国法院的总体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分步实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和中心城市应当先行一步,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组织实
当今,毒品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一颗毒瘤,它不但阻碍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严重威胁着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扩散和严重泛滥,吸毒人群不断增多。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国际毒潮泛滥的严重局面不会迅速扭转,国内毒品发展、蔓延的态势也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各种有关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现象会持续增长,我国的禁毒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远离毒品、共建和谐任重而道远。 正是基于当前毒品问题的严峻形势,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和国际人口服务组织(美国云南办事处)的支持及鼓励下,由云南警官学院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生命与安全:毒品预防教育读本》供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生命与安全: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在编撰过程中,力求突
对刑法第299条做出修订,含历次修正案及13个法律解释
根据八个刑法修正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刑法一本通(第十二版)(纪念版)》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修订了正文,根据罪名理论归纳了分则相关条文的罪名,增补了《刑法一本通(第十二版)(纪念版)》第十版以来至2015年9月16日之前的所有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指导性案例,并吸收了高法、高检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成果。由此,可以保证《刑法一本通(第十二版)(纪念版)》能够全面反映当前刑法法规的新全貌。为了控制篇幅,《刑法一本通(第十二版)(纪念版)》删除了第2—10版的前言。
刑法本质上是一部刑法法益保护法。刑法法益是刑法规范所保护的利益。刑法法益的学说虽然肇始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时期,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都有其刑法法益的特定内涵和外延。本书考察了其历史沿革、刑事立法体现、西方刑法法益的分类之后,对刑法法益的横向结构和纵身结构作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刑法法益与不同层次的刑法学范畴之间的关系。刑法法益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法律概念。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引入罪客体的基本内容,从社会危害性的“质”和“量”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犯罪的本质。同时,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内容和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形成犯罪成立的动态、多层次的要件,即符成立模式,逐步收缩刑事责任的范围,实现刑法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功能,以适应当前我国依
本书包含了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相关法律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实用问答》,本书包含《刑法修正案(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全部法律解释。根据《刑法修正案(八)》设计问题,回答实用、精练,并对修改条文进行标注,使读者对修改内容一目了然,方便读者理解使用。
本书是一本实务工作、研究教学、司考学习以及公民查阅,实用便利的工具书。上市连续十版都秉承内容和质量的原则,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本次新版重点突出: 1.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全文,根据罪名理论归纳了相关条文罪名 2.增补了本书第十版以来至2015年9月16日之前的所有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与指导性案例 3.吸收了法、检司法解释清理工作的成果。能够最全面最及时的反映当前刑法法规的全貌 4.新增读者售后服务,推出了公众号“刑法一本通”,读者将能在时间掌握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动态以及本书的修订再版情况。 本次新版结合刑法修正案九修订,体例创新,以刑法典为纲,将有关刑法的各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相关立法以注释的形式进行系统整理,便于实务人员查阅、理解、引用相
1997 年 3 月 14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重新公布。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修改刑法的一个决定和九个修正案。 2009 年 6 月 27 日、 8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这两个决定也对刑法的部分条文作了修改。 为了便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运用刑法,便于广大群众学习和了解刑法的规定,我们根据上述修改决定和修正案,对 1997 年刑法条文进行了编辑、审定,形成了本书。 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本书附录了关于修改刑法的决定和刑法修正案及相关法律解释。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后对刑法进行的第六次修正,也是对刑法修正幅度*的一次。在这次修正中,有很多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亮点:(1)增加了对举办大型群众活动造成安全事故犯罪的处罚;(2)增加了对安全事故发生后瞒报、谎报犯罪的处罚;(3)增加了对破产欺诈犯罪的处罚;(4)增加了对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犯罪的处罚;(5)扩大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6)加重了对开设赌场犯罪的处罚; (7)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将贪污贿赂等犯罪纳入上游犯罪。 为了帮助大家深人理解和掌握刑法修正案(六)的内容和精神,便于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我们邀请参与立法工作的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由吕途、杨贺男同志担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