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刑法学(第二版)》以教义或以信条(Dogma)为核心意念,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逻辑框架,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体系性地叙述了刑法教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展示了以教义学为内容的刑法学的学术魅力。
医生的主要任务是治疗病人,而法医的主要任务是对被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两者的任务不同,工作对象也不同,但两者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却使用相同的影像诊断。影像检查是临床医生的辅助检查手段,而影像检查结果却是法医临床鉴定的重要依据。人体各个部位的损伤,在进行法医鉴定时都离不开临床影像学的诊断,而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法医同仁对影像学全面知识恰恰是不够精炼,需要从法医临床学的角度,全面学习临床影像学技术,以便掌握法医临床鉴定所需要的影像学知识,特别是人体各个组织及器官损伤的影像学改变。 王云钊教授生前,已经就本书的编写拟定出了主旨精神和大致的写作脉络。按照恩师的指引,本书的编写主要是由北京市中天司法鉴定中心的裴孝田大夫等一批中青年法医界新秀完成的。本书在每一章节首先按部位简单介绍重要的解剖信
本书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德心共育’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和“‘德心共育’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一章,从时代背景、意义等方面,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路径构建进行了概述;从哲学角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路径的构建方案和运行方式进行阐述;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团学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基地、开展社会实践等六个方面,就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路径的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接受主体的干预和影响进行了论述。很后,从树立观念、明确目标、提升教育者素质、优化动力机制、挖掘教育载体、形成社会合力等六个方
《法医基因组学/中华民族基因组多态现象研究》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多方面知识与方法,阐明和理解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信息所包含的法医学意义,并应用于解决法医学研究和司法鉴定相关的各种问题。法医基因组学研究使得法医DNA分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获得广泛的应用,并推动人类遗传学、生物医学、动物学、考古学等其他学科的进步。在实际案例中,法医基因组学不仅可以用DNA遗传标记开展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全基因组数据。比如lobSTR分析技术,它能够剖析全基因组STRs,为个体识别和个体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还能为生物群体进化、重塑生物群体的演绎历史,以及认识人类健康与疾病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