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26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11.7 ¥26 折扣:4.5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5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3 ¥25 折扣:7.3折
    • Determinants of Anomie—A Cross-National Study 社会迷乱决定因素研究
    •   ( 4 条评论 )
    • 赵若辉 著 /2009-10-01/ 人民出版社
    • 由于犯罪学家对“迷乱”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解释各不相同,自20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他们运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预测个人与社会迷乱程度的关联因素。本书在总结既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跨国数据库与分层线性统计模型,对“迷乱”这一概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验证默顿等犯罪学家就若干人口变量及经济变量在个人与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是否可以解释现今社会迷乱特别是美国社会的迷乱现象。 具体而言,本书所使用之原始数据源自1995年《欧洲与世界价值观调查》(Europe and World Value Survey)及联合国有关调查。在对社会迷乱理论进行系统理论回顾、梳理及对既往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后,借助分层线性模型,系统研究30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变量及经济变量在个人与国家层面上对社会迷乱之影响。 本项实证

    • ¥15.2 ¥18 折扣:8.4折
    • 有组织犯罪专题研究
    •   ( 16 条评论 )
    • 汪力等 编著 /2007-08-01/ 人民出版社
    • 2006年2月22日中央政法委召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强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黑恶势力犯罪危害甚大,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自2000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今日黑恶势力犯罪犹存,而且还有了新特点。因此继续深入研究黑恶势力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作者在深入相关层面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了大量手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实证的、比较的、历史的等研究方法,对黑恶势力的概念及其特征、黑恶势力的种类、黑恶势力产生的原因、黑恶势力犯罪概念、黑恶势力犯罪特征、黑恶势力犯罪形态、黑恶势力犯罪的刑罚适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黑恶势力犯罪的控制等问题作了

    • ¥13.5 ¥16 折扣:8.4折
    • 万千心理·罪犯评估和治疗手册
    •   ( 232 条评论 )
    • (英)霍林Hollin,C.R.) 主编,郑红丽 译 /2006-01-0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本书的作者们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各领域*专家,可以说是当今国际司法心理学界智慧的集中体现,汇聚了现代关于罪犯评估和治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书从心理学和法学两方面着手,囊括了评估和治疗罪犯各种必要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犯罪人进行分类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对症下药。

    • ¥15 ¥20 折扣:7.5折
    • 犯罪被害人学
    •   ( 1 条评论 )
    • 郭建安 主编 /1997-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体系完整,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其调查所获取的手资料,对犯罪被害人学的基本问题做了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书中对犯罪被害人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做了分析,对被害率与犯罪率这两种衡量犯罪水平的基本手段进行了比较,对各类犯罪被害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被害人与犯罪人在犯罪发生中的相互影响及其角色转换进行了论证,对被害人权益和被害人赔偿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和司法及决策建议,对预防被害的重点进行了强调,对国际范围内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总结和预测。作者得出的许多结论都是非常有趣而重要的,提出的许多建议都是我国急需而符合实际的。

    • ¥10.4 ¥13.8 折扣:7.5折
    •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
    •   ( 16 条评论 )
    • 李成 著 /2007-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共同罪与身份的关系,是共同犯罪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身份不同,其对共同犯罪的性质以及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影响也相异。因此,研究共同犯罪与身份的关系,对于共同犯罪的定性与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首先介绍了各国关于共同犯罪与身份的矣系的立法概况,其次界定了身份与身份犯的性质。然后着重论选了共同犯罪与纯正身份、不纯正身份以及消极身份的关系,后就共同犯罪与亲属这种特殊双重身份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除引言外,共分六章。

    • ¥18.2 ¥21 折扣:8.7折
    • 帮助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 1 条评论 )
    • 刘凌梅 著 /2003-07-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刑法学是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它既有深邃的理论,又与司法实践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刑法学的研究,一直为法学工作者所重视。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刑法学论文和著作。80年代中期以后,几所法学院系招收了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给刑法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些博士生年轻有为,思想敏锐,功底扎实,研究深入,所撰博士论文,对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深度。一本一本的博士论文出版成书,使刑法学的研究生机勃勃,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 ¥10.1 ¥13.5 折扣:7.5折
    • 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 14 条评论 )
    • 高铭暄赵秉志 主编 /2005-08-01/ 法律出版社
    • 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是自1988年以来,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之间每两年一次且轮流在中国和日本召开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次会议,并在中日两国刑事法学界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原本在2002年10月举办的21世纪第2次(总第8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上预定于2003年5月在日本召开,但由于时至“非典”肆虐,只好将会议延迟到2004年5月。经日中刑事法研究会及会长西原春夫教授和副会长大谷实教授等学者的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21世纪第3次(总第9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如期于2004年5月7日至10日在日本京都市的同志社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讨论会围绕“经济犯罪”这一主题,先由中日双方各5名学者分别从“法人犯罪”、“财产犯罪总论问题”、“侵犯公司财产犯罪”、“证券犯罪”和“消费者权益的刑事法保

    • ¥15.3 ¥18 折扣:8.5折
    • 罪犯权利保障论
    •   ( 29 条评论 )
    • 赵运恒 著 /2008-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从罪犯权利的起源开始,在理论上详细研究了罪犯权利产生和发展的正当性,剖析了罪犯权利的构成情况和特点,之后结合国际罪犯权利保护情况,重点研究目前我国自由刑罪犯权利的保护现状,以及如何从理论认识上提高和从实践上改善当前罪犯权利的保护。笔者从对权利救济、权力制约制度,劳动制度,分类处遇制度,教育制度,假释制度等重要的罪犯改造制度的探讨中,提出了罪犯权利保护状况的改善之道。

    • ¥19.7 ¥25 折扣:7.9折
    • 挪用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 7 条评论 )
    • 罗猛 著 /2010-06-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文是对刑法中与挪用有关的犯罪进行的系统化、类型化的研究,采用了历史的、比较的、实证分析等方法,紧紧抓住挪用犯的挪用实行行为,在对挪用犯的法律沿革,挪用行为特征、本质以及挪用行为的一般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挪用犯中各罪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后,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出发,对挪用犯的未遂、共犯以及罪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20 ¥25 折扣:8折
    • 罪与罚——与少年犯对话
    •   ( 37 条评论 )
    • 乔云华 著 /2009-08-01/ 新华出版社
    • 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与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内的未成年犯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行为、心理过程,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青少年犯罪过程的相关因素、阶段特征和后果,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巨大危害性及给家人造成的极大痛苦。

    • ¥18.5 ¥25.8 折扣:7.2折
    • 共犯界限论
    •   ( 39 条评论 )
    • 刘斯凡 /2011-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共犯界限包括分工分类法下的界限和作用分类法下的界限,它是共犯理论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刘斯凡编著的《共犯界限论》结合我国立法,次全面系统地对共犯的界限问题进行了研究。《共犯界限论》从共犯体系入手,评析了单一正犯体系和二元参与体系的优劣;并结合我国的共犯体系,重新界定了共犯处罚根据的基本内涵;随之对大陆法系的对以犯罪支配理论为代表的诸多学说的利弊展开探讨,提出了区分正犯和共犯基本标准;之后对作用分类法下共犯界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剖析,对“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进行了全新诠释;后以现有立法模式为前提,以对因果流程的支配为基础,对我国的共犯界限理论进行了重构。

    • ¥19 ¥26 折扣:7.3折
    • 共犯界限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 1 条评论 )
    • 刘斯凡 /2011-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共犯界限包括分工分类法下的界限和作用分类法下的界限,它是共犯理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刘斯凡编著的《共犯界限论》结合我国立法,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共犯的界限问题进行了研究。《共犯界限论》从共犯体系入手,评析了单一正犯体系和二元参与体系的优劣;并结合我国的共犯体系,重新界定了共犯处罚根据的基本内涵;随之对大陆法系的对以犯罪支配理论为代表的诸多学说的利弊展开探讨,提出了区分正犯和共犯基本标准;之后对作用分类法下共犯界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剖析,对“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进行了全新诠释;最后以现有立法模式为前提,以对因果流程的支配为基础,对我国的共犯界限理论进行了重构。

    • ¥18.9 ¥26 折扣:7.3折
    • 犯罪人论
    •   ( 231 条评论 )
    • (意)龙勃罗梭 著,黄风 译 /2005-01-02/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共分十八章,其内容包括对101个意大利犯罪人头骨的研究、对1279名意大利罪犯的人体测量和相貌分析、犯罪人的文身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19.8 ¥25 折扣:7.9折
    • 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
    •   ( 26 条评论 )
    • 任海涛 著 /2011-05-01/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任海涛编著的《共同犯罪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是在更宏观的视角下全面检讨当今大陆法系刑法学界和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著。 本书将共犯论之核心问题定位于因“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观念不同所形成的限制正犯概念与扩张正犯概念这两个基本理论预设,所有的共犯论问题均以这两个理论预设为逻辑起点,这样的逻辑论证我相信会解答很多人在共犯论上的困惑;再次,在本书之前,学界关于共同犯罪立法模式的问题鲜有论及,本书对当今大陆法系刑法学界两大立法体系即区分制与单一正犯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对单一正犯体系的研究纠正了很多学者对其的误解;在对区分制与单一正犯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共犯立法模式也进行了解释论与立法论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与立法构想,这就使本书不仅是单

    • ¥13.6 ¥19.8 折扣:6.9折
    • 目的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库14)(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14))
    •   ( 90 条评论 )
    • 欧阳本祺 著 /2009-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 ¥17.5 ¥24 折扣:7.3折
    • 非犯罪化研究
    •   ( 15 条评论 )
    • 贾学胜 著 /2011-01-01/ 法律出版社
    • 《非犯罪化研究》是一部对刑事立法政策和司法政策中的非犯罪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刑法学著作。通过概念界定、比较分析等方法,建构非犯罪化基本理论,不仅为我国非犯罪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有效地弥补我国法学界对非犯罪化研究不足的缺憾,且对于学界转变刑法发展观也有助益。本书由贾学胜编著。

    • ¥15.8 ¥20 折扣:7.9折
    • 承继共犯研究
    •   ( 11 条评论 )
    • 任海涛 著 /2010-09-01/ 法律出版社
    • 任海涛(1978—),男,黑龙江绥化人,汉族,1999年、2003年、2006年分别获吉林大学法学学士、刑法学硕士、刑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刑法学方向),2009年博士后出站,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刑法学。在《刑事法评论》、《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 ¥14.5 ¥17 折扣:8.5折
    • 被害人学新论
    •   ( 20 条评论 )
    • 任克勤 著 /2012-01-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重点探讨刑事被害人学的学科体系,刑事被害的规律,被害的成因,分析不同类型被害现象和原因,研究被害的防治与对策。以上内容,既是难点也是创新点,体现了被害人学的原创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在“被害人学原理”研究方面的空白。

    • ¥19 ¥38 折扣:5折
    •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
    •   ( 16 条评论 )
    • 王恩海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在探讨了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无被害人犯罪的哲学、刑法学和现实基础,之后讨论了我国刑法规定的无被害人犯罪的范畴并就其中关犯罪非犯罪化的理由和前景进行了论述,由此说明无被害人犯罪客观存在的现象,以期引起刑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

    • ¥16.5 ¥20 折扣:8.3折
    • 罪犯矫正学概论
    •   ( 28 条评论 )
    • 张学超 主编 /2011-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十一五’规划教材”。共分为四篇进行了阐述,包括“罪犯矫正总论”“监禁矫正”“社区矫正”“两类特殊人员的保护制度”。本书主要从罪犯矫正概述、制度的孕育与发展、原理、手段体系、矫正机构及人员、矫正的理论与实践、出狱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

    • ¥19 ¥24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