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犯罪知识问答》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许多相关的学术著作、文献,以及中国法院网、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等中的案例。由于本书是普法性质的读物,我们对涉及的相关内容没有一一作出明确注释,敬请著者谅解,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从财产性质及财产控制关系人手,对新形势下财产犯罪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研究,厘清刑法理论中对财产犯罪认定的一些界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财产犯罪的定罪量刑问题有所帮助。
《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财产罪的法益及其展开)》(作者童伟华)从比较法的角度论证了财产罪法益的内容,以此为中心探讨了财产罪的对象、不法原因给付与财产罪、权利行使与财产罪等财产罪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财产罪法益的解释机理。本书对德国、日本的相关立法、判例和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我国财产罪立法、司法解释及各种学说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刑民关系的视角提出了《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财产罪的法益及其展开)》的主张,深化了对财产罪基本范畴的认识。
该《丛书》力图体现以下三大特点:(1)深入细致。每本书对各自范围内的每种犯罪,均全面系统地论述其概念、构成、界限、认定、形态、量刑等问题。对各种罪的论述,一方面要细致地研究其定罪与量刑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强调一定的深度,避免泛泛而谈。(2)突出实用。《丛书》所研究论述的应是实实在在的司法实务操作中存在或会遇到的这际问题,而不应是纯粹的理论问题或偏重于理论的问题。因而在准确把握实务问题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充分地运用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3)突出重点。《丛书》选定的15种犯罪都是司法实务中常见多发性犯罪,对每一种犯罪的重点疑难问题都要以较大篇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其他问题只作一般性介绍。
抢劫罪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犯罪,也是学界争论较多,实践中难点不少的一种犯罪。虽然近年来对些罪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仍有想法的一些问题认识不统一。作者以此作为选题而予以系统深入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本书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刑法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和博士论文答辩中专家提出的合理建议,占有资料翔实。作者运用比较、语义分析等方法,从多层面对抢劫罪进行了系统考察,为抢劫罪司法、立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本书所涉及内容,有关抢劫罪的诸方面与问题几乎无所不及。既有对中外刑法关于抢劫罪规定的历史考察,也有对中外刑法关于抢劫罪的现实规定的比较;既有关于抢劫罪的诸如概念、类型、成立条件、加重情节与非典型形态之类的本体问题的探究,也有关于抢劫罪的诸如未完成形态、共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