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然编著的《反洗钱法律文献比较与解析》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分析联合国反洗钱法律文献的法治原则、创新原则和国际法规范原则,比较分析欧盟各项反洗钱指令的制度原则,分析欧洲国家按照指令反洗钱获得的重大成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分析FATF反洗钱建议的技术要素和操作技术,比照各国和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与之存在的差距,为完善我国的反洗钱行动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
当前,证券等金融犯罪的有效治理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零容忍要求,依法严厉查处证券违法犯罪案件。
当前,证券等金融犯罪的有效治理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零容忍要求,依法严厉查处证券违法犯罪案件。
本书针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这一经济现象,基于对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 高利贷法律治理的观察和比较,阐明了高利贷的刑法规制原理。论述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高利贷本身的入刑,指出刑法打击点应落在消费借贷中的道德高利贷;二是高利贷周边行为的入刑,提出刑法打击精准化的思路。
《法话西游(二)》是 和 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法治宣传系列图书之一,本套丛书由 人民检察策划,并经过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严格把关,是中小学普法教育的 读物。《法话西游》以我国传统经典名著《西游记》故事为
《法话西游(二)》是 和 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法治宣传系列图书之一,本套丛书由 人民检察策划,并经过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严格把关,是中小学普法教育的 读物。《法话西游》以我国传统经典名著《西游记》故事为
本书针对“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这一经济现象,基于对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 高利贷法律治理的观察和比较,阐明了高利贷的刑法规制原理。论述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高利贷本身的入刑,指出刑法打击点应落在消费借贷中的道德高利贷;二是高利贷周边行为的入刑,提出刑法打击精准化的思路。
《偷、逃税行为的违法与犯罪》将从税收行政法和刑法两个法域全面研究偷逃税行为,并将偷逃税行为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分和衔接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期解决长期以来立法上偷逃税行为刑事立法与行政立法的不协调和司法中偷逃税行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不良问题。
本文立足于法定犯的视野,从刑事实体法的层面对走私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兼顾社会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意义上的走私犯罪。通过对走私罪基本问题的研究,构建了走私罪的基础研究,构建了走私罪的基础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争论问题进行了剖析,在走私犯罪形态中对停止形态,共犯形态、罪数形态等大量颖难问题展开探讨,在走私罪的形罚适用中对刑罚根据、配刑原则、量刑标准等无人涉及猎领域作了详细论证,并在吸收*研究成果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走私个罪进行了界定,后针对现行立法的缺陷,对走私罪的立法完善阐明自己独到的见解。首次提出了走私罪中的片面共犯、承继共犯、准承继共犯、徐行犯、混合罪过、期待可能性等理论,为司法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力的理论支撑。
尽管金融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重新回到聚光灯下,但是几乎没有人会关注金融业在协助犯罪和洗钱等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资本犯罪:金融业为何容易滋生犯罪》这本抢先发售涉及此类问题的书中,作为一位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监管者和调查人员,史蒂芬·普拉特将为你讲述:金融业在洗钱、离/在岸交易、毒品交易、贿赂和腐败、恐怖主义融资、海盗、人口贩卖和非法移民、反制裁和逃/避税等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导致了金融危机,进而滋生了不当销售金融产品、操控利率、逃避制裁等犯罪行为;洗钱和滋生犯罪是植根于金融业的很致命的毒瘤,只有充分认识到金融机构如何以及为何要从事这些危险行为,并且改革行业模式,才能为整个行业塑造更好的未来,这也是持续保护公众利益的起点;要找出制度缺陷背后的根
金融领域专业人士以及银行业重要改革政策制定者的案头读物 荣获Axiom商业图书奖金奖 历经数年彻底调查,起底金融业协助犯罪并充当犯罪资本循环体系的真实且鲜为人知的事实,警示金融服务行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预防犯罪分子滥用金融服务体系。 运作良好的金融机构不仅会对市场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对成熟市场经济的运行也同样至关重要。而金融业的一些有害行为正在啃噬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侵蚀着公众信任。只有找出这些行为背后的诱因和共性、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改革金融业现有体制,使金融机构能够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实现*好平衡,才能有效地阻止犯罪分子滥用金融服务体系现象的发生,保护金融业免受未来危机。 在《资本犯罪:金融业如何滋生犯罪》这本书中,史蒂芬通过对一系列不同的上游犯罪类型进行考察,向读者展示了犯罪分
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使得金融活动不仅瞬间完成,而且金融交易数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交易发生。要在海量金融交易中识别匿藏于其中的可疑交易,仅仅依赖人工识别是比较困难的。加之,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不仅涉及领域知识、客户背景知识及客户行为模式,还与不断变化的洗钱方式和途径密切相关。由于洗钱活动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给可疑金融交易识别带来极大的挑战。此外,能否有效识别已经发生的可疑金融交易,还取决于所采用的识别方法、技术和手段的有效性。《反洗钱中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是由张成虎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与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商务智能与反洗钱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与应用的
该书围绕诈骗犯罪主观目的的司法认定、诈骗犯罪的犯罪形态等诈骗犯罪的共性问题以及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适用、金融诈骗犯罪与合同诈骗犯罪的司法疑难问题等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的结合互动,完善刑事法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由刑法学专家赵秉志院长担任主编,全书已基本完稿,30万字左右,统稿后即可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