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义务比较研究:以德日刑法理论和刑事判例为中心》是以过失犯理论中的核心要素——注意义务为研究对象的专门著作。作者以比较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围绕德、日刑法理论和判例与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的异同,从注意义务的概念、性质、根据、内容、前提、标准、类型、阻却事由等方面,对注意义务理论体系进行了全方位解构。《注意义务比较研究:以德日刑法理论和刑事判例为中心》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德、日刑法理论关于注意义务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德、日刑事判例的动态,对于丰富我国过失犯罪理论,拓展理论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司法实践准确认定过失犯特别是新类型过失犯罪也具有指导意义。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是由资深警察何斌经过五年采访,根据一线警察口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刑侦纪实故事集,书中精选了四十多个真实的经典案件,包括杀人案、抢劫案、诈骗案、盗窃案等不同案件类型,将凶杀、绑架、奸情等犯罪元素一网打尽。
《社科论丛:重新犯罪实证研究》这一课题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具有创新性。对于重新犯罪主体和行为方式的分类是具有启发性的。在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所做的分析中,抓住了重新犯罪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社会化过程中,因越轨而受到的标定,在标定后所导致的次级越轨,是重新犯罪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课题主持人论证了重新犯罪的控制,就是对未成年人重犯率的控制。对这一结论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对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防控对策都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社科论丛:重新犯罪实证研究》体系得当,结构合理,论据详实,论述有据,结论具有启发和创新性。
《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刑事侦查学(第4版)》主要内容包括:刑事侦查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刑事侦查学的学科定位和特点、研究刑事侦查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刑事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侦查的性质和任务、侦查的基本形式、侦查的基本原则、侦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侦查破案的知与行统一、侦查认识的有限性和相对性等。
《反贪查账实务与技巧》从反贪查账的概念、目的与任务、特点与基本要求入手,总结了目前反贪查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详细阐述了财务会计事实与贪污贿赂犯罪事实的关系及对其的证明意义,讲解了反贪查账应掌握的基本会计知识和原理;结合反贪查账实际,作者总结提炼了7种常用的查账方法,探讨了不同查账目标下的查账组织的指挥与谋略,同时对反贪查账的程序、步骤、方式、策略进行了总结;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办案中最常见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和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小金库等实物资产的具体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贪污贿赂等犯罪,作者以专章的形式,揭示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不同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及其在财务会计
《刑法视野下的犯罪集团研究》从比较法的角度,采用逻辑分析和实证考察的方法,建构了一个严谨而完整的犯罪集团刑法理论体系。作者运用组织学的原理,在对犯罪集团的概念和构成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犯罪集团的种类、特殊犯罪集团的认定、首要分子及其他集团成员的刑事责任等问题,文风朴实,论证缜密,系我国基于刑法的角度研究犯罪集团的填白之作。
《犯罪心理学(第三版)》突出了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各相关因素分析,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述评,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在犯罪类型心理方面,《犯罪心理学(第三版)》根据多种标准对犯罪心理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故意犯罪心理和过失犯罪心理两大类。
《公司犯罪论》以犯罪学的视角,运用刑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公司犯罪的实际状况,对公司犯罪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公司犯罪现象的某些规律,探讨了公司犯罪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公司犯罪对策。
《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卷)(1981-1990)》是《犯罪研究》杂志(原《刑侦研究》)1981年年至2010年三十年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十年为一卷,共三卷,该书所选文章涉及侦查学、犯罪学、物证技术学、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等多门刑事法学学科,是我国犯罪学理论研究三十年发展的一次全面回顾与总结,以期对犯罪学理论的研究、探索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