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所长,热衷于法学普及工作。在《犯罪的密码:科学探案纪实》中,他从《血痕弹道指纹探奇》和《犯罪鉴识大师李昌钰》这两《犯罪的密码:科学探案纪实》中精选了麦克唐奈和李昌钰亲自办理的一些精彩案例,并且对原来的文字进行了一些修改。
《侦查监督规范集成一本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部分序言概述;第二部分是对28大类436各监督事项设置的解读说明,以及有关重点问题的阐释;第三部分是28大类446个监督事项法律依据的逐项分类汇总,以清晰的图表形式加以展现,以便实际工作中查询使用。本书供全国各地办案参考使用。
《职务犯罪侦查指引》从职务犯罪侦查的特点和基本对策入手,全面讲解了职务犯罪侦查策略的特征、侦查策略的设计、实施程序及常用的调查访问、搜查等具体取证措施。详细分析了职务犯罪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拒供的心理特征和反讯问的常见手法,总结归纳了侦查讯问的组织实施方法和程序,并结合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实务,详细讲解了4种讯问方法和8种讯问策略。基于证据和取证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作者对职务犯罪侦查证据的特点、证据的收集规则及审查、判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讲解了文书检验和司法会计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为突出职务犯罪侦查实务性的特点,作者用大量篇幅,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职务犯罪侦查中常见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刑讯逼供等案件的立案条件、侦查程序和侦查方法,探讨了在线索的发现与获取
《反贪查账实务与技巧》从反贪查账的概念、目的与任务、特点与基本要求入手,总结了目前反贪查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详细阐述了财务会计事实与贪污贿赂犯罪事实的关系及对其的证明意义,讲解了反贪查账应掌握的基本会计知识和原理;结合反贪查账实际,作者总结提炼了7种常用的查账方法,探讨了不同查账目标下的查账组织的指挥与谋略,同时对反贪查账的程序、步骤、方式、策略进行了总结;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办案中最常见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和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小金库等实物资产的具体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操作要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贪污贿赂等犯罪,作者以专章的形式,揭示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不同的犯罪手段和方式,及其在财务会计
赵秉志、袁彬、吴飞飞、钱小平编写的《刑事大案要案中的法理智慧》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从中精选了30余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法理评析。这些案件都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案件,由于这些案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一些案件的解决为我国司法机关解决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些刑事大案要案中的法律问题,《刑事大案要案中的法理智慧》在内容上,重点围绕案件涉及的刑法法理问题进行分析;在语言的选择上,对法理智慧的阐释使用了一些相对通俗的表述,以方便有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人类追寻刑罚真理的艰难历程,清晰地展示着这样一条规律: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引导着刑罚的理性;刑法科学,已从犯罪的刑罚学迈向刑罚的犯罪学,并且必将日益投身于犯罪学。 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中最为根本却又极为复杂的问题。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的混杂,文化冲突、时空更替、情境变幻、社会转型、阶层差异等等难以穷尽的落差,加之犯罪本身的多样化,使得犯罪原因胜于那奥秘无比的“尼斯湖水怪”。从刑事科学的奠基人贝卡利亚的理性人选择说、凯特勒的犯罪倾向概念、菲利的犯罪饱和论、塔尔德的犯罪模仿论,到犯罪学之父龙 勃罗梭的犯罪人论;从迪尔凯姆的犯罪功能论等诸19世纪的犯罪社会学思想理论,到作为当代犯罪社会学理论核心的美国的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化过程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等,科学巨匠们对之苦苦索求,争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