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里科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是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他与龙勃罗梭、加罗法洛(Baron Raffaele Garofalo)被誉为 犯罪学三圣 ,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菲利的主要著作《刑事实证学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坚持犯罪现象的决定论,不承认古典学派信奉的 自由意志论 ,基于有效的社会防卫目的,致力于 对罪犯的犯罪行为和社会两方面 的研究。菲利在 犯罪社会学 这一概念下,将刑事科学组合成一个体系,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犯罪学思想体系。 《实证派犯罪学》一书汇集了恩里科 菲利于1901年4月22日、23日和2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三次讲演的讲稿。虽只有短短四万余字,却是菲利刑法学说和犯罪学理论的高度浓缩。
本书试图回避犯罪论体系“完善”与“重构”的理论纷争,而是站在一个司法者的立场,奉行刑事一体化的研究思路;运用历史考察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近年发生的20余起典型或疑难事案,以“实践理性”为出发点,将实体法与程序法、证据学与社会学、法律规范与刑事政策等衔接,重新审视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揭示该理论工具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详细阐释这些内容所具备的司法功能。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了配合“法律进课堂”和“法律进校园”活动,法律出版社青少年法律教育中心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精心组织编写了本套丛书——《青少年法律教育丛书》。编者真心希望《青少年法律教育丛书》的出版能带给广大中小学生些许的快乐。 这本《别让你受伤(远离侵权)》(作者熊松涛)是其中一册。《别让你受伤(远离侵权)》讲述了体罚学生何时休;同学间嬉戏玩耍须有度;都是输血惹的祸等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犯罪与侵权之历史演变;侵害观念与法律救济与之协调;违法本质与行为类型化比较;归责立场与责任判断等。
基本信息 书名: 实证派犯罪学 作者: (意)菲利 开本: *: 18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11 书号: 9787100121385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菲利1856年出生于意大利。菲利是刑事科学中实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犯罪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他在刑事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提出了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古典派针锋相对的观点,如自由意志、刑罚的基础、死刑、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犯罪原因与预防
恩里科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是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他与龙勃罗梭、加罗法洛(Baron Raffaele Garofalo)被誉为 犯罪学三圣 ,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菲利的主要著作《刑事实证学派》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坚持犯罪现象的决定论,不承认古典学派信奉的 自由意志论 ,基于有效的社会防卫目的,致力于 对罪犯的犯罪行为和社会两方面 的研究。菲利在 犯罪社会学 这一概念下,将刑事科学组合成一个体系,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犯罪学思想体系。 《实证派犯罪学》一书汇集了恩里科 菲利于1901年4月22日、23日和2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三次讲演的讲稿。虽只有短短四万余字,却是菲利刑法学说和犯罪学理论的高度浓缩。
《刑事法学博士文库: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通过对犯罪心理的生成过程、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探讨,不仅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和发展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和刑法学的有关理论,建构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模型,而且在实践中可以为制定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指导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刑事司法活动。
这部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以来,《论犯罪与刑罚》已被列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书目。当时译本依据的是原著法文译本编排次序(也称42章版,由法国学者对原著重新编排章节而成),此次再版依据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黄风教授近期新授权。
切萨雷 贝卡里亚编著的《论犯罪与刑罚》这部 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 学乃至法学领域里*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 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部对刑罪原则进行 系统阐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次翻译成 中文出版以来,《论犯罪与刑罚》已被列人中国刑法 学研习者的书目。当时译本依据的是原著法文译 本编排次序(也称42章版,由法国学者对原著重新编 排章节而成),此次再版依据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 黄风教授*授权。
刑事犯罪案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惯犯作案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仅盗窃案、绺窃案、抢劫案、诈骗案、贩毒案如此,其他一些恶性案件也如此,这严重影响到国家、集体、人民的人身或财产安全。过去多为同类型案件连续发生,案件性质,作案时选择的时间、地点、环境、手段方法,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罪犯的体貌特征等具有共同性特点。而现在是不同类型的案件也是由一个人或一伙人作的案,案件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比如盗窃或抢劫枪支弹药,然后用枪支弹药去抢劫银行、商业场所、存取款个人等,使社会不得安宁,群众不得安身,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性很大。这类案件的罪犯由于长期作案,有套反侦查的伎俩,使有些案件长期难以侦破。如果我们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破不了案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这类案件的规律特点,总结这